分享

锦州黑山境内的明长城!

 杏林春阳 2019-02-08

万里长城是我国最大的珍贵文物,其历史悠久,工程之艰巨,为世界罕见。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开始,筑长城超过万里的有三个朝代:秦长城—万余里、汉长城二万余里、明长城一万余里。较为完整的保存到现在的主要是明代建筑的长城,长达一万三千四百余里。辽宁省境内的辽东长城修筑较早的是中间一段——辽河两岸的边墙,既从黑山县白厂门村起至开原莲花厅村止,长达七百多里,于十五世纪初(明永乐年间)开始修筑,在黑山境内通过的有一百二十多华里。黑山是关内外咽喉要冲之地,古人描述黑山:“方城百里,境多堡垒,历代防边,也是古之边防重地也”。据《黑山县志》记载:“明初,毕恭守辽东,始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以后改为板筑,而敦台城堡逐渐添置,这是明代边墙创设的开端。”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辽东长城东侧的边防,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在镇静堡正北置白土厂门关,名叫“镇远关”(今白厂门镇)。以后逐代又兴建广宁城(今北镇),下辖6堡:镇夷、镇边(今北镇境内)镇静、镇安、镇远、镇宁(在黑山境内)等。以后逐年在各堡之间修筑边墙、边台、边门,组成了当时边陲的防御体系。据县志记载:“从镇静堡(今白厂门)至镇安堡(今八道壕镇韦成子)东界止,计路45里,石墙7里111步,土墙37里150步,高1.2丈;镇安堡东至镇远堡(今黑山镇)界止,计42里,都是土墙;镇远堡东主镇宁堡(大虎山南,详址无考)界止,计43里,石墙5里14步,土墙37里14步。”境内共有边台52座,沿边墙屹立于山埠,丘陵,监视敌情,及时报警,传达信息号令,形成完整的边陲防御体系。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王翱提督军务,在镇静堡(今白厂门)屯兵503名,备峰火台17座,沿线巡边。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时,蒙古贵族瓦刺率军大举入侵,兵至白土厂门关,围困镇静堡。当时,广宁右卫指挥佥事赵忠守堡,忠率军登城拒守,誓与城堡共存亡。激战两昼夜,瓦刺(西部蒙古首领)攻城不下,乃引兵北去。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明王朝面对瓦刺及鞑靼的不断南侵局面,采纳了辽东指挥毕恭的建议,陆续修了“白土厂门至九官台门”一带的边墙,以防止兀良哈等部落的南袭。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朝廷起用参将刘世勋、守堡臧国祚,率骑兵500人,驻扎镇静堡。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巡按上奏:在镇静堡设守备官一员,驻扎本堡,管辖镇宁、镇安、镇远、镇夷、镇武、镇边等6堡,镇武堡为游击地方,共屯兵4010人。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夷人视边备松驰,兵困白土厂门关,因游击马文龙不支而败,镇静堡一度失守。从明隆庆二年至明天启元年(公元1568—1621年),隆庆总兵王治道,万历总兵李成梁、张汞荫,巡抚张学颜等,在镇静堡一带边陲筑城建台,修边植柳,屯兵驻将,以防外族入侵。明天启二年元月(公元1662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战“西平堡”(今盘山东南70华里),明、清两军鏖战“西平”。由于内奸孙得功的里应外合,后金官军迅速占领广宁(今北镇),巡抚王化贞弃城西逃。二月二十四日,白土厂门边关参将刘世勋,率镇静堡守堡臧国祚、镇远堡守堡(黑山镇)徐镇静、镇安堡守堡(韦城子)郑维汉等人降清,自此结束了明王朝在此地的统治。

社会变革,人世沧桑,镇静堡城堡已荡然无存,镇远关城门虽毁,还有遗址可考。若登上双镇山古代教兵场极目远眺,昔日的部分烽火台,巍峨矗立,耸翼摩云,不失其固有雄姿。也有数段边墙,虽断壁残垣,仍有址可考,也有数段城墙依然存在,可供游人观赏。

[现存边墙、边台、墩台]

(1)白厂门段边墙,此段边墙从白厂门镇西的北老山的北坡起,经双台子、二台墩台南侧到石家沟,全长7000米,双台子的沟壕纵横,自北向东,则是两壕一沟,在皮边口子南与现黑白公路交叉处有两座土台(中间即边门),向东越过二台山直奔石家沟,此段边墙保存较好,墙高一般在两米以上,个别地点超过三米。在距石家沟3华里处尚保存有三条大壕和三条小壕,大壕底宽12米,高度深度均在6—8米之间。1984年,这段边墙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段边墙是明代镇静堡东城墙之一段,长约50米,用巨石预制叠砌,白灰抹缝,清拆城为边,即为柳条边之一段。有“边里”、“边外”之称,即以此墙为分界。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半仙屯段边墙 由石家沟往东到半仙屯,全长2000米,壕高3米,为两壕夹一沟。在半仙屯西边墙中,有望台一座,保存较好。台高4米、台座直径10米,周围有沟壕4道。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秦屯山段边墙 此段边墙从秦屯山脚到山顶一段因采石成崖,使边墙中断约100米,过断崖后,边墙至东直上山顶,下山后为两壕夹一沟,直达尖山子西北坡,全长约3500米。两壕相距19米,高约1米,墙体两侧为耕地。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尖山子段边墙 此段边墙在尖山子山顶望台山北侧通过,到山东坡后成九十度角折而向正南,因开采白泥而中断,其后在南山下穿过耕地直上马鞍山,全长1000米。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厂门边门遗址 白厂门边门遗址,又称双台遗址,在白厂门镇北部东西走向的明代边墙中。西距清河边门42公里,东距彰武台边门81公里。边门遗址现存两个夯土台,相距百米南北对峙。夯土台是当时的望台,台为砖砌,填土夯实。如今砖被拆除,只残留夯土。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头台柳条边遗址 清代柳条边通过白土厂边门,成东北、西南走向,西南经钦差沟水库,穿过石头堡子村北,向北镇境内闾山的牵马岭,东北经皮边口子到二台子山西,进入头台后山坡,柳条边明显可见,长约900米,保存完好。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台子墩台 此墩台在白厂门镇东山之巅,这里有明显的明代边墙和清柳条边的遗址。边北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俗称“边外”。两距白土厂边门遗址约1公里(现称双台子)。

墩台为明代军事设施。台呈园柱形,上细下粗。座直径17米,高12米。为砖石结构建筑,基石用料粗糙,多为未经加工之巨石,或从民间征调的大型石器砌成,中间灌以白灰浆,基础高2.3米。基石之上用长0.4米、宽0.16米、厚0.1米的大青砖,一顶一横叠砌96层,顶部建有垛口,形成一周。在顶部的南部垛口上,开有上下出口。整个墩台整体基本完好,局部略有缺损。登上墩台极目远眺,可见边墙蜿蜒于山巅平原之上,与八道壕南山、江台北山上的墩台遥相呼应。

198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市文化局曾拨款对此台进行一次维修。

冮台山墩台 此台位于冮台村北山之顶和二台子墩台形式相似。呈圆柱形,上有垛口,石料基础,上砌青砖,白灰沿口,此台破损严重,多处出现大、小不等裂缝。但从远处观望,仍然巍峨高耸,不失其雄伟壮观。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黑山境内的明长城!

锦州黑山境内的明长城!

锦州黑山境内的明长城!

锦州黑山境内的明长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