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隐士高占魁述:太极拳真义点滴

 沂蒙好布衣 2019-02-08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恩师曾说他的内功主要得益于三位前辈,分别是朱怀元先生、孙德善先生、高占魁先生。这三位都是汪永泉大师的第一批弟子,跟随在汪大师身边学习多年,称得上是汪大师的得意高足。

正是在三位前辈传授的基础上,恩师证悟了太极内功的真谛,并形成了系统的内功训练“三乘功法”。可以说三位前辈的拳学是恩师拳学最重要的传承渊源。

朱怀元先生是恩师的授业师父,孙德善先生与恩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二人对恩师言传身授非常多。唯有高占魁先生对恩师只是拳理指导——据恩师说,他认识高先生时,高先生已处于病恙之中,恩师鞍前马后悉心照拂极为尽心,让高先生非常感动,因而将其参悟的拳理拳诀悉数告知给了恩师。

恩师晚年总结自己拳学成就时,恰恰是高占魁先生所传的神意练法(恩师后改为神经练法)上所获最丰,感悟最深。

高占魁先生直系传人不多,留传的信息很少,所以很多师门的人对他缺少了解。在协助恩师编著《太极可道》时,我曾尽力查阅搜索到了一些高先生的史料,在这分享一下。


高占魁 先生(1909—1980)是汪永泉先生的第四位弟子。

早年从学于阎月川先生(杨澄甫宗师弟子),后经阎先生推荐到汪永泉先生门下学拳,得到了阎月川、汪永泉两位名师的传授。

据载:

高占魁先生酷爱拳艺,练功刻苦,老年更是勤研不已。他周身松得很好,内力也非常圆活,文化程度虽不高,但爱比划。

他不教拳架,只讲身形、手势,讲起拳来很直白,很通俗。他常说“关键在于松肩”;“肩不开,胯不开,从生到死都练不出来”。高先生认为,“胳膊使劲,东西都拘在自己身上。沉肩就是松肩、就是让肩没了。”他打过一个比喻说:“丹田好比是水,胳膊就是水上漂浮着的船。根本没肩什么事。”以“撕肩”之法松肩、活肩,意想从大椎穴像撕布似的顺两肩往下撕;也可两手交叉相握,搁在腹前,用身躯的前后晃动来带动肩、肘、手。

太极拳是内家拳,肢体动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功的要求。它由内达外、内外协调一致。而且是其根在脚,根起根落,有去有回。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几乎完全相反。为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高先生让学员周身放松,双手放在齐胸高的柜子上,意想两掌粘着柜子,不准用手推,而是“全凭心意用功夫”,蹬之于脚,用由脚到膝、到胯、到腰……节节贯串传导到手上来的内劲,使柜子移动。这种方式重要的是仔细体会这个劲儿,不是用手头上的拙力(也可以说不是局部力)推的,而是“意想”蹬之于脚,由脚节节贯串传导到手上来的一种整劲。


《太极拳真义点滴》 

一、拳架子

1、练架子,要把头虚领起来。低头猫腰技术不高。

2、胯以上要直,胳肢窝里夹着个鸡蛋,不能夹破了,也不能掉了。肩膀关节要松开,主要是小臂动。

3、两手抱球是双护肘,要成球形,里边是气、是水。劲大了,气和水就跑了,掤劲就没了。另外,别把气球掉了。

4、上下轴放正了,手脚动是轴先动。

5、内外合:内合是神意气合,外合是手和脚合,肘和膝合,肩和胯合。

6、三尖要相照,手尖脚尖鼻子尖不能拧着,要方向一致。

7、别练半截拳,把气松下去,下盘稳才行。定式时把气松出去,收回来。

8、肩、肘、腕、胯、腰、膝到脚都得松,不是耷拉胳膊,而是用神意气走架子。松是沉的。沉也是一种劲,叫松沉劲。

9、盘架子得把手、拳伸出去(指的是内气,不是杵人),越远越好。觉得里面有什么东西出去了,再把出去的东西收回来。把关节抻长,总揪着筋不行。(不能用拙力,不能忘了松肩垂肘,是神意气放远)

10、 虚实要分清,左实右必虚,右实左必虚。实中也有虚,虚中也有实。以弓步为例,前腿膝盖一虚提,就是实变虚,后腿则是虚变实。

11、 盘架子要把腰练活,练拳不活腰,终生艺难高。

12、 手是两扇门,肩膀要松开,学螳螂。

13、 尾闾要松着下垂,不能撅着屁股。

14、 练拳是神意走,气自然跟上,别走死拳,练死架子。练完拳感到全身舒服轻松。

15、 拳架子一招一式,变化很多,在哪儿停都能发人。用心体会,用心练,举手投足都含着攻防之意。

16、 练拳似有人,要揣摩每个式子的用意,那儿是防?哪是攻?别瞎练,要想像着练拳。

17、 养生不要把手伸直,伸直了内气就放出去了。含在手心里,手心里含着一小团气儿。

18、 练技击的,到姿势结束也就是定式时,内气一松散,马上再把意气收回来。

19、 虽是呼吸自然,长期松柔慢匀地盘架子,身上自会有气动之感,不能用意去追,追严重了,气滞在哪儿,哪儿就难受。

二、关于中

1、 周身合适,圆活自如,自自然然,中就算藏好了。

2、 与人一接手,我什么都没了。

3、 我把中揣兜里了。

4、 内气像血压表的水银柱,能上能下。

5、 用手势变化,改换手形,对方摸不着中。腕子活点儿。

6、 松活才能藏好自己的中,全身松活。

7、 对方摸哪儿,哪儿就空。对方就是摸不着我的中。

8、 我和你接手,用手腕空,你扶我胳膊,我用肘空,用肩空,用竖轴空,别显出形来,心里动一点点儿就行,做到无形无象。

9、 腰松是关键,所有关节都松开,学柳条儿。

10、 空和散是两件事儿,要分得开,还得连得上。引和发,合与开,要研究

三、关于接手

1、 从侧面接,别接对方的劲头儿,接他的边儿。

2、 微微地滚着接,用圆弧接。(指的是接触的一刹那,要紧凑,看不出来才妙。)

3、 用点接手,在点上用掤捋挤按等劲儿,大小有学问。

4、 接触点上不叫劲,他要哪儿给他哪儿,虚处找他。

5、 手腕活,掤捋挤按随对方变化而变化,要做到无过无不及。

6、 用神意接,不要给劲。

7、 接手不是乱动、妄动,而是自己得机得势。

四、关于发劲

1、 像牛用意一伸脖子,(但别变成低头猫腰),全身向前一松。

2、 左右弓步,虚前腿,劲就出去了。

3、 腰长一下,气一后贴,再向前松,劲也出去了。(劲由脊发)

4、 肩头内扣,含胸也能发劲,肩胛骨是活的。

5、 肘劲,是八种劲中十分重要的劲,在肩腰胯做后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方向不同的劲。下边这些劲都得松活放出。捅劲,斩劲,撩劲,撇劲,刀劲,挫劲,研磨劲,拽劲,迎门肘,侧击肘,后击肘等。

6、 指哪儿打哪儿。活于腕,发于肘。手指方向,把肘放出去。一起指也行,单个指也行,五指能脂出五个方向。

7、 胯劲,胳膊引、眼神引都能发出劲。他手一按我肩,把被按的肩膀下面的胳膊一动,也可以指哪儿打哪儿。神意领比较好。如果他抓我大臂,小臂就指哪儿打哪儿。肩胯要用意合好,不能在接触点上干活儿。

8、 气要能上能下,平常气就是在下边,在丹田,还能下到脚心,向外一松散,就能把劲松散出去了。

9、 过去地主收租子的杆称,中间有个细孔,里边有水银,放粮时,称砣总是高高的,收租时称砣老是低的。我给你讲这个,是让你知道,内气就像那水银,能动。

10、 哈拉巴(肩胛骨)是胳膊的根儿,它摧着手发劲。

11、 胯是腿的根,胯有劲儿。农民扫场,扫灰、扫麦肤子用胳膊扫行,要是扫厚厚的麦粒,就得用胯劲,腰劲。分脚、踢腿、蹬、踏等也是由胯发动。

12、 人身五张弓,弓中间就是中节,一松一紧就是发劲。松不透,也不会有冷脆劲。

13、 没有手,别想接点,往他身后看,把肘松出去。

14、 发劲先往他脚后跟后边一点儿看,再平放。都是用意。画一个对勾。上下左右都一样。

15、 引一下,再发劲,引大了人家就跟进来了,引小了顶上了,引和发要拿捏火候。

16、 要点,刺点,不要直杵,是绵花劲儿。手要松软,指头能沾住他的皮,走他的皮,内劲才能渗得进去。

17、 接点就是称杆上的“星儿”,又是称砣的绳,只许轻轻地拨弄。不过是“星”里“星”外的事儿,这才是四两拨千斤的妙手。

18、 人身子就是个球,这球可大可小。和别人搭手,根据对方来势,决定自己这个球滚动的大小和方向。要想微妙,就得把自己的球变成小米粒。

19、 和对方接手,刚一挨就拧钻把劲放出去,就是螺旋劲。

20、 和对方一接触,就滚他的球,一停,立刻五弓齐发,或只使肩肘劲,把对方发出。

21、 掤圆了,上下轴放正,重心维持好,别人一碰就炸。

22、 碰劲,下肢的关节像有润滑油,中向前一动,用中碰对方的中,不是手、胳膊用劲,而是球的后边儿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