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种思维、哪些体会,让企业在多轮科技产业化浪潮中快速发展

 北书房2014 2019-02-08

曾研究了全部硅谷百年老企的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说:


“在工业史上,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最幸运之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个潮流。”




三十五载易逝

保持每日清醒难得


柯达、乐凯、诺基亚……他们曾红遍整个世界,却也只能在时代面前倒下。也许他们该记住吴军的另一句话: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上。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上一个技术浪潮走出来的企业,是否可以从容应对紧接而来的下一个浪潮?最需要的是数载荆棘风雨下,那每一天的清醒。

 


在2018年12月18日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荣获“改革先锋”称号,马云、马化腾、柳传志等知名企业家入选。

 

柳传志,1984年创立联想,在一间传达室开始了风雨荆棘的道路,这一路,柳传志异常坚定。他说:


“尽管我做出了科研成果,但成果本身不能变成生产力,让人很着急。1984年让我办企业的时候,我感到特别高兴,就是摔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从那年开始,柳传志和联想一路走来,伴随着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胜利,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

 

1990年联想自有品牌微机在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上取得成功;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97年,联想电脑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首位;2001开始,柳传志带领联想控股迈进了多元化投资的新征程;2004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2013年,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2015年,联想控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1984年联想创业小平房

但是,这一路并不平坦。近几年,舆论就联想的“贸工技”产生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联想当年选择“贸工技”(以贸易打开市场,积累资金和经验,进而挺进研发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没有选择“技工贸”(以技术研发推动生产和贸易,通过生产和贸易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是走错了道路。

 

不妨设想,假如没有联想在电脑市场上强力竞争、纵横驰骋,我们很难想象,电脑能够在中国市场上以如此低成本、高速度、大规模普及开来,中国能够如此平稳顺利地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也就是特定阶段,做出了“别无选择”的正确选择。

 

一路风雨,传达室里草创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传达室里的创业精神,却从未因时间而磨灭。三十五载,包含着每一天的清醒。

 

在联想控股的办公楼里,镌刻着这样一段话: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控股公司”。


这是联想控股的企业愿景,也是柳传志35年发展之路中,保持每一天清醒的最美注脚。



“复盘”自己

重新破局


个人要成长,企业要发展。是死守阵地保住成果,还是不计后果勇往直前?又或在两者之间摆荡?

 

无论是哪种,为了接下来的选择可以更理性、更智慧。我们都需要学会“复盘”。所谓复盘,就是要反思自己,分析得失,做出改进,进而不断深化认识,总结规律。一家企业、一个项目得失可以复盘;一个人睡前可以自省、总结……这都能通过复盘找到“病根”“短板”。

 

柳传志说:


“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智商中等偏上,情商较高,和别人比也不是有特别巨大的优势。那我的优势是什么呢?是勤于复盘”。

 

他还回忆起自己1984年创业时的经历,那个时候,中国是没有企业的,周围黑漆漆的一片,完全要靠自己伸手去摸。他从一个科学院里走出的技术人员到联想集团的创始人,经历了许多艰辛。如今的年轻创业者有了更多的支持和诱惑,选择在创业者自身,要认真地去学自己要学的东西,养成“复盘”的习惯。


也是依靠复盘之道,联想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少问题,复盘因此被融入企业文化中,确定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联想公司也成为复盘这个管理工具执行最好的代表。

 


依靠着“复盘”的方法,不断总结,不断产生新的体会。近日,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向中科院做工作汇报时,谈了他对高科技产业化的三点体会:


“科技产业化要以企业为主;科技企业要志存高远,但首先需脚踏实地;要学会用资本的力量促进科技创新”。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化适合怎样的道路?如何面对产业下一波浪潮的来临?如何驱动创新,直到创新驱动发展呢?这三点体会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解答。



驱动创新到创新驱动

走 “思行合一”之路


一:科技产业化要以企业为主。

 

联想做自主品牌电脑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把电脑卖出去,怎么降低成本是第一步。

 

成本高在了哪?高在了库存时间太长。电脑行业发展极快,每个部件的价格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库存时间一长就会出问题,比如说96年7月,电脑的一个存储器中每一个芯片大概价格高到16美元,到了9月突然就跌到2块多美元。

 

后续采取了十项措施,包括“小步快跑”等等,终于把这个问题比较好地解决了,所以在那一两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就有了显著的变化。

 

 

98、99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袭来,但其实中国老百姓个人能上网的极少,联想推出了一款“天禧电脑”,创新性地开发了“一键上网”功能,同时又推出了“一键恢复”技术,哪怕系统崩溃了,按一个键就能恢复。这些虽然不是核心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满足了当时电脑初级用户的重要需求。

 

后来联想推出过一款产品叫“单板机”,但是最后销量差,积压了不少,也赔了钱。最后总结分析:第一,这个产品的专业性太强,除了研发的人没有人会操作,没有具备专业能力的销售队伍;第二,根本没有维修服务的力量;第三,也没有做及时的市场营销。

 

正是这些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让联想学到了什么是市场,怎么做“科技产业化”。

 

一个科技企业好比是一串珍珠项链,它是由很多颗珍珠构成的,科技研发可能是其中最大、最耀眼的一颗,但它必须由其他珍珠辅助,串起来才能成为一条精美的项链,而这些其他的珍珠,就是资金、人力资源、生产供应、销售等等,而企业家则是串起这些珍珠的那根线。

 

总之,科技创新的成果要变成生产力,产生社会效益,就必须要调动企业这个组织的全部力量才能完成,所以“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是由企业来完成。这就是科技产业化要以企业为主。

 

二:科技企业要志存高远,但首先需脚踏实地。

 

十几年以前常听到人们说,中国企业技术投入太少,只能做低档次的产品,效益自然很有限。这其实就是历史,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页一页装订起来的。

 

中国制造业历史的第一页是什么呢?最生动的描绘就如张瑞敏制定的海尔“车间公约”。那个车间公约里面有一条,是今天的年轻人完全无法想象的条款。它说的是,“不允许在车间里大小便”。海尔就是在曾经随地大小便的车间里起步的,这正说明当时的企业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下做起来的。

 

1988年,联想靠着做AST总代理赚的钱买下了香港柴湾的一间小作坊,在那儿开始了自有品牌的起步。这是因为在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联想并没有获得生产批文,不能生产自己的电脑,只能绕道往前走。直到后来联想的产品到拉斯维加斯参展,被电子部的领导看到了,才拿到了生产批文,终于诞生了联想这个民族PC品牌。

 

事实上,做自有品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当时,联想的自有品牌业务是在赔钱的。柳传志也坦言,当时联想的实力跟国际大品牌真的有很大差距,但是联想就是坚持做,坚持赔,坚持在学习,没有这个坚持就没有后来在竞争中取得的胜利。而之所以在自有品牌亏损的前提下能坚持下去,联想完全靠给AST、HP做代理赚钱来补贴自有品牌的研发。

 

如果当年的联想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只做赚钱的代理业务,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微机,更别说今天PC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时,如果不是有代理业务的利润支撑,自有品牌的发展也是空中楼阁。“志存高远,首先需脚踏实地”正是以联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一路发展的历史经验浓缩。

 

三:要学会用资本的力量促进科技创新。

 

中关村是在2000年以后才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的全国标杆的,为什么会是在这个时候呢?是因为钱到了。2000年以后,大量的VC、PE、天使投资云集到了中关村的上空,资本的力量和科技的实力结合以后,就形成了今天给北京带来巨大财富的中关村。

 

有了资本,企业才有容错率,才能给做技术创新的创业者大大增加不怕失败的勇气。

 

 

2001年,柳传志将联想一分为二,自己则开始了多元化投资的新征程。一方面,柳传志希望用一个坚实的底座,保障高科技领域的联想集团能够大胆创新,与此同时,去实践用资本助力实体经济和创业创新的道路。

 

联想控股2001年首先进入了风险投资领域,成立了联想投资(后更名为君联资本),之后又成立了私募股权基金弘毅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联想之星,将资本的力量带到了企业发展的各个生命周期。目前,联想控股的财务投资业务掌管的资金规模超过1200亿元,投资了800多家企业,其中有超过一半是科技企业,当中不乏科大讯飞、旷世科技、宁德时代等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

 

除了提供资金的支持,一路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联想,深刻了解企业在不同阶段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什么,缺什么。以科大讯飞为例,君联资本参与了科大讯飞最早期投资,投资之后,在核心团队建设、战略制定的方法论、规范化管理、业务资源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积极的增值服务。2018年科大讯飞成功上市。科大讯飞目前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70%以上的市场份额,智能语音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

 

用资本和科技对接,加上对企业管理的深刻认知,来投出优秀的科技企业,这就是支持创业创新、实践“科技产业化”的一种做法。就是要学会用资本的力量促进科技创新。

 

2010年,联想控股进军战略投资业务,除IT外,还关注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先进制造与专业服务等领域,形成“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的独特业务模式,为其“产业报国”的宏大愿景进行了更为全面的业务布局。

 

扎实地做好企业,“复盘”企业成长历程,让资本与经验驱动创新,直到创新反过来驱动企业发展。柳传志带领的联想控股正走在一条思行合一的道路上,走过35载的飞速发展,总结着每一天的体会与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