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填空版)

 昵称32901809 2019-02-08

第二章 机械运动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简称 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参照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一切物体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 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 静止 的。

二、 长度与时间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

光年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分度值 量程 0刻度 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0刻度 刻线与被测物体起始端对齐,刻度尺要放正,不能 倾斜 ,读数时视线要 正对 刻度尺,与 尺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要 紧贴 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值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秒表 。 (2)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

30min= 0.5 h

4、误差是 测量值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 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5、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2)改进实验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三、 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 速度 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或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v=s/t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秒( m /s )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时(km/h)。速度的单位是由 路程 的单位和 时间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 3.6 km/h;1km/h= 5/18 m/s 。

(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汽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5米。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改变 ,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速度 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 ,公式中V的大小是 不变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正比 。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始终等于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 平均快慢 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挡板、刻度尺、秒表

2、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秒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一切 固体 液体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快慢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 距离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空气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 ,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米才能产生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二、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 音调 响度 音色 。

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振幅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 越大。

音色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 是不同的。用 音色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它的单位是 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波;把频率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波 ,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

音色 辨别的。

5、(1)乐音:振动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的声音为噪声。

6、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分贝(dB)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90 分贝。

7、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

振动 引起听觉。

8、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的 产生(在声源 处减弱) .,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

(2)阻断噪声的 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修建隔音墙、关门窗、公路两旁栽种树木;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如戴防噪声耳塞、用手堵住耳朵。

9、右图是 禁止鸣笛 的标志。

三、超声与次声

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信息 ,还可以传递 能量

2、 利用声来传递 信息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光源 。月亮 不是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 传播路径 方向 ,这条直线称为光线。光时真实存在的,但光线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的物理模型(模型法)。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光在 真空 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0

108 m/s。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空气中的四分之三,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是光在空气中速度的三分之二。

3、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有: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值、射击时“三点一线”,观察排队是否排端正整齐等,都用光的 直线传播 传播原理来解释。

4、 小孔成像: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可以成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针孔照相机就是利用小孔成像。当太阳照在树林里,在树林的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因为太阳是圆形,所以光斑是圆形,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无关。

5、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

光速 声速 快。光年是 长度(距离) 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1)入射角: 指的是 入射光线 法线 所成的夹角。反射角指的是 反射光线 法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 光线、 入射 光线、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2、反射类型:

(1) 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漫反射 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 可逆 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0 度,入射角为 0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镜面 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正立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物像之间的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物像关于平面镜 对称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正立等大的 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反射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对称)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两种方法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一是可以 成像 ,二是可以 改变光路 。三是 增大空间视觉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本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具有透光性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本实验中,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本实验中用到了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①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② 用B蜡烛去代替A蜡烛的像。

(4)该实验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效果较好。

(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6)该实验用较 (“厚”、“薄”)的玻璃板较好。

(7)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越远,看到的像感觉越小;实际上,物体的像的大小不变,因为物体远离平面镜,物体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视角越小,所以感觉像变小了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3)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

偏向 法线折射;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偏离 法线折射;(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减小而 减小 。(空气中的角大)(5)当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不改变 ,入射角和折射角等于 0度

(6)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可逆 的。

3、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 折射 现象形成的。

4、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 像 ,是经光的 折射 形成的。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 (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 反射 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 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小孔成像是 像,是光 直线传播 形成 的。

五、 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混合 而成的。这是英国科学家 牛顿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折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填空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填空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填空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填空版)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

103 kg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一样大

4、密度的大小由 物质的种类 决定,还与物质的 状态 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不一定相同(如:水和冰)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大于 液体的密度大于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小于 铁的密度 小于 铜的密度 小于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 大于 冰的密度 大于 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活或小于)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正比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无关(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反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正比

6、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 一半 ,密度 不变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不变 ,密度变为原来的 一半 ;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小 、密度 变大

7、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小 ,密度 变大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定物质密度,首先要用 托盘天平 测出物质的质量,用 量筒 测出物质的体积,用公式

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用途:用量筒测 液体体积 ,(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 毫升

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分度值 量程 ,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最低处或凸液面最高处 相平。

1L=1 dm3 1mL=1 cm3 1m3 = 1 000 dm3 (升)= 106 (毫升)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四、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ρ,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ρ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ρ求得

4、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体积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质量 变小

5、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变小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6、水在 4 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层 ,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4 而不会结冰。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

1、力F:力是 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在统一直线上。

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 形变

(2)、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 快慢 方向 改变。)

注:只有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运动状态才没改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

二、怎样描述力

1、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弹簧测力计

1、因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测量力的工具:实验室使用 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原: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于拉力成正比。

四、重力

1、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计算时一般取g = 10N/k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 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画是否挂正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找重心的方法:支撑法、悬挂法。

五、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与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之间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4、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得多。

5增大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压力;如:自行车刹车用力捏刹车,传送带要用力绷紧在传动轮上。

(2)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轮胎等物体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就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檫力的。

(3) 变滚动为滑动。

1、 减小摩擦的方法:

2、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接触面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