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给孩子“病态”的爱!

 半梦书斋 2019-02-09

都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但很多人情到浓时仍前赴后继地扑向它。其实成家立业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我们也无需刻意回避。

孩子是爱的结晶,但父母给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3个身边人的故事。

1 小华的父母来自农村,因为爸妈从小便带着孩子们外出打工,虽然文化不够,但勤勤恳恳,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但是如果有的选择,他一定不想选择这样的人生。因为,太苦了。他们的节俭意识超乎我们的想象。即使有钱,他们也不愿意为自己添置一些衣服,买些好吃的。但是,奇怪的是,只要是孩子要的,不管多贵,哪怕超过经济能力,也要给。他们这一生,更多的是为了孩子而活,孩子过得好 那便好。但这并不是小华想要的人生。

2 小米也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被父母灌输要好好学习。所以,即使小米念了大学,但是她从未真正爱过学习,只觉得这是一件可以让父母开心的事。并且,父母从未教过他如何做人,所以他哪怕工作完成的出色,也难以过得同事和领导的接纳和认可。但父母觉得他们的教育方式非常成功,觉得把孩子培养成材都归功于“棍棒教育”和自己的良苦用心。

3 徐汝来自大城市,本来是独生女,但她的爸妈一心想要个儿子,在二胎政策开放以后,终于如愿以偿。对于老来得子的父母,对这个儿子也是无尽宠爱,并希望女儿在未来能承担一定的抚养责任。之前的她一直觉得父母很爱自己,不过在有了弟弟以后,她才发现原来只是弟弟还没出生。如今的她,已经感觉不到父母对她的爱了。

就像有种饿,叫做你妈觉得你饿。父母总会把他们的思想强加给你。我记得我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夹很多很多菜给我,并和我说,“在外面可吃不到这么健康的菜。”可能大多父母都是这样,总想把子女留在身边,并双手奉上他们自以为最好的东西。

徐汝的父母也并非不爱她,或许生下弟弟只是希望给女儿留下一个伴,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让本来和睦的一家人,有了隔阂。

生养之恩大于天,父母爱我们,我们也依赖着他们。 但正是由于这种病态的爱,让我们和父母之间无法换位思考,让爱缺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