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有好多是从两方面说的,农村老俗话也这样,比如说老话说“有个手艺就养家”“艺不压身”,反过来又说“手艺多了不养家”“样样通,样样松”。其实是从两个角度说的,都有其自身的道理。 艺多不养家我们都知道,在农村有门手艺的人,总会比较吃的开,特别是现在靠个人本事吃饭的时候,不怕你本事大手艺多,比喻现在农村的传统木匠没活干了,转向楼房装修业,靠自己的本事收入不低。如果掌箩的、磨刀的,看起来没啥了不起的手艺,但也都能养家糊口,如果啥手艺没有,那就只能靠出大力了。我出生在农村,家兄自幼爱画画,长大了后不爱种地,就开始钻研各种手艺,最后选中了一行,在农村刻制石碑,一路干下来,比我这高级职称的人挣钱就多。 但是,话又说回来,手艺多了真不养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样样通、样样松,没有一样手艺比较精通,都是二把刀,那就不行了。你要知道,一个人就是有一百样手艺,也是分身无术,人家请你干啥的时候,只能干一样,你又不同时挣几份钱,只不过是选择的余地多一些。但是,你虽然可以日选择,但如果没有一门精的手艺,那你就拿不了一流的薪酬,所以说,反倒不如沉下心来,学一门实用的、又比较精湛的手艺。 记得我父亲当时,木匠也会,瓦匠也会,编匠也会,甚至扎纸扎马糊顶棚,凡是农村的巧妙营生,他没有不会的。但是,他不靠这些手艺养家,人性又好,张家请去帮工盖房子,李家请去帮忙编条货,王家请去帮工糊个顶棚,天天光帮工去了,自己赚个酒肉吃,全家人却没跟他过好日子。如果他当时有一门非常精细的手艺,价格要得上去,别人也不好意思请他帮工了。 儿多不养妈农村有句俗语叫“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可以又出现“儿多不养妈”这样的现象。其实,就儿子们来说,一般都是知道养妈的,儿多不养妈,主要是有了外姓人,妯娌之间各别各的心眼,互相攀比,互相算计,把矛盾搅合起来,最后兄弟们各人向着各人的老婆,难免在养老问题上起争端了,最后你不养他不养,把娘撮到墙头上。大家可以网上搜一搜《墙头记》这个小戏,就是兄弟间矛盾,互相算计,到了月头两人交接的时候,因为大月小月差一天,这一天你不要我不要,最后把老爹撮到两家的伙墙墙头上。 这种现象在农村有很多。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有个本村的婶子有四个儿子,当时那个婶子非常气势,说“等我老了,俺四个儿子用大花装篓抬着我”。结果呢,最后四个儿子为养老打的不可开交,没一个养老的,老两口只得把四个儿子告到法庭。 当然,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养老不孝顺的人是小数。但是什么东西过犹不及,并不是多子多福,好孩子有一个两个就够了,多了反倒互相攀比互相算计的。说是当父母的一碗水要端平,但是哪里又有个标准啊,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当兄弟间有一个挑事的,就会慢慢挑起其他兄弟间的矛盾。 “所以说,“艺多不养家,儿多不养妈”是 有一定道理的,这种现象,也是自古到今普遍存在的。不过,我以为,艺多不养家可以理解,儿多不养妈,这些儿子就有点没人性了。普天之下,最大是妈,母因大于天,不管什么原因,不养妈是要受天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