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五脏病变的针刺方法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2-10

【原文】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

歧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已按其痏1,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译文】黄帝说:五脏有病出现的六种脉象变化,针刺的方法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凡见到紧急脉象的多主有寒,脉象缓的多主有热,脉象大的多主气有余而血不足,脉象小的多主气血都不足,脉象滑的多主阳气盛而微有热,脉象涩的主多血少气而微有寒。因此在针刺急脉的病变时,进针要深些,留针时间要长些。针刺缓脉的病变时,进针要浅些,而且发针要快。针刺大脉的病变时,要微泻其气,不使出血。针刺滑脉的病变时,要快发针、浅刺,以泻其阳气,排除热邪。针刺涩脉的病变时,一定要刺中经脉,随着气行的逆顺方向行针,长时留针,还要先用手摸循经脉通路,使气舒畅,出针后,马上按住针孔,不能让它流出血来,以调和经脉。针刺那些脉象细小的病变时,阴阳形气都不足,不宜用针,应用甘味药调治。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五脏病变的针刺方法,六变者,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有大小缓急滑涩之六脉,此缘阴阳血气寒热之不和而变见于脉也。寒气收劲,故脉急;热气散弛,故脉缓。宗气荣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故大主多气;如血气皆少,则脉小也。阳气盛而微有热,则脉行滑利;气少,则脉行涩滞,血随气行者也。深内而久留之者,俟阳气至,而针下热也;浅纳而疾发针者,去其热也,气盛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使阴阳血气之和调也。夫针者,所以调阴阳血气之不和,若血气皆少者,必须调以甘药,非针之可能滋生也,血气之生于阳明胃腑也。当知血气乃胃腑水谷之精,有行于皮肤之外者,有行于经脉之内者,外内贯通,环转不息。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行之,可为良医。良医者,知阴阳血气之终始出入者也。

——————————————————

【注释】1.痏:(wěi伟)殴人皮破血流者为“痏”。泛指殴伤、创伤。亦指受创伤,脓疮。《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急就篇》:“疻保辜痏呼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