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小蓝2266 2019-02-10

不溺爱不娇惯,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掌柜

常言道,“惯子如害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6个人的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每天宝贝般的娇惯着。一旦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却仍然不能分担一点家务,尤其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孩子都视而不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10岁左右的小男孩抬脚向自己的亲妈连续飞踹了五脚,伴随着怒吼,情绪十分激动。而他如此激动的原因,竟仅仅是因为妈妈阻止他玩手机。

☟☟☟

观看视频后的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熊孩子太让人失望了!不敢想象,成年后的他会用如何残暴的手段对待自己的亲人。也有人说,肯定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

的确,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其暴利行为的纵容不是一天两天了。长期的纵容娇惯,才导致这个孩子如此不懂得尊重。而这些熊孩子的家长们,却大多有一个潜台词:“他还只是个孩子。”

- 01 -

熊孩子是如何惯出来的?十大溺爱行为,你有吗?

以下是专家鉴定的十大惯子特征:

- 02 -

怎么做,才能不娇惯不溺爱孩子?

1.这些话请不要说

“打桌子,谁叫它弄疼我们宝宝的!”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纪,磕磕碰碰的其实很正常,调皮点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但如果孩子碰到桌子,就边打桌子边说:“谁要你碰到我们宝宝的…”

这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负面的,孩子会认为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都是桌子凳子的错!这样的孩子你还指望他长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了!

“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碰到长辈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想解释的心情都没有!你当孩子都是傻子啊?孩子做错什么事您老人家说因为他不懂事可以原谅...

这孩子总是聪明的很,时间一长,你再要他做点什么,指不定给你来一句“谁谁说我还小…”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2.孩子要自立

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

在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在心理上,也要独立。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

3.苦,就让他吃吧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

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假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

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4.学会坚持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的。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分享到盆友圈◆

◆就是对多赢最大的奖赏◆

- 其他文章推荐 -

關注多赢之后,回复「热文」即可查看3月爆文:

1.《马云一口气拿下3600家超市!震撼全球!》

2.《老大爷惊天退休计划:800万卖房,180万买回!打死你也想不到,太绝了!》

3.《别等到孩子绝望了,才后悔没看到这部央视纪录片—镜子》

4.《她是首富夫人,丈夫入狱后挑起一个千亿帝国,从巨亏8亿做到总资产1500亿...》

5.《这个中国女人从洗衣妹站上了人工智能的巅峰,不仅胜过柯洁,还成了美国人膜拜的偶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送您188红包券 1万元体验金』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二

孩子生下来之后

父母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请先看视频▼

(请在wifi状态下观看,土豪随意)

故事三则

故事一:“我们很有钱吗?”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

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

所以,中国有的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

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朋友的儿媳是美国人,目前儿子、媳妇和3岁的孙子比定居美国。夏天,朋友去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朋友大开眼界。

故事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

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不禁想起,同事的侄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故事三: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正是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

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

一、请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

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

二、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

三、避免挑剔或纠正

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

四、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

当孩子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我不欠你的!

中国的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

孩子小时候为他遮风挡雨,把一切都安排好,将他保护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长大了,甚至成家了,中国的父母仍然里里外外给孩子操持着,他们的一生似乎都在为了子女而活,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踪影。

无论是年轻的父母们,还是已经年老的父母们,孩子不仅仅需要我们的宠爱,他们更需要我们放手的爱!我们的子女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有能力独自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中国的父母们,咱们要学会放手,不要再做一个生活全包的父母了。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照顾孙辈,我们都要时刻记住,父母不欠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不欠孩子的!

这个故事对每一个家庭都有深刻的意义,希望中国的父母都能读一读此文。无论是与子女相处,还是教育孙辈,都要时刻记住我们不欠孩子的,孩子需要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

而父母也总有一天会退出孩子的生活

他们终将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来源:北京潮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轻松了解千金贷。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三

每天看新闻,总会瞧见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在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身上,感触最深的永远都是原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会影响孩子成为优秀人的潜质,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孩子将会是不一样的人生。

正确科学的教育,天资普通的孩子将来也能耀眼一方,错误狭隘的教育,再聪明的孩子也能沦为庸才。

作为父母,我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使孩子成功这类话题,往往忽略它的对立面;家长带着孩子一门心思向成功终点奔跑,却常常忘了反思自己的行为。

没有父母是天生的精算师,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上,我们都会犯错,会栽跟头,如果只是追求速度,一心往前奔,那么一旦有环节出错,还不及时修正止损,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可以预见的是,就算你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你的错误行为也会把孩子拉回起点,甚至南辕北辙,与成功渐行渐远。

我们就来看看,父母哪些不正确的养育方法,会拉孩子后腿,认真对照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只说不做,思想和行为不一致

有个词语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这自然是很美好的品质,如果用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没什么毛病。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很多父母,常常是“严于律娃,宽以待己”。

他们最擅长打亲情牌,我做这做那全都是为你好,我为你可是操碎了心:不让你别玩手机,是为了你的眼睛着想,不让你看电视,是怕影响你写作业,让你多读书,是为了你能开阔眼界,让你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现实情况是,不让娃玩手机,自己狂刷手机,不让娃看电视,自己看不停,让娃多读书,自己从不读书,让娃好好学习,自己不思进取......

只说不做,纸上谈兵,孩子长大一点明白你的套路后,他也会跟着有样学样,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吧,那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行为,记住身教重于言传,说一千遍,不如亲身示范一遍来得有效果。

2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这类父母通常会比较强势,对孩子成才的渴望远远大于对孩子情感的呵护。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压抑敏感,无形中失去很多童真和快乐。

不过这种父母的私心和欲望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表面来看,他们确实为孩子做了很多,每天都有打鸡血的热情和拼劲,为孩子的成才费尽心思,“看起来很励志”的背后,也以孩子不快乐,不自由,没主见,活得累为沉重代价。

孩子不是你的私人木偶,他有血有肉,人格独立,你为他设计好的路,他能走多远呢?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最好的爱是默默注视,适时放手。

3

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险

温室里的花朵,最容易被风雨摧残,时时都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被困难压倒。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受一点罪,什么都提前准备好,早早的筑起一个坚固温暖的小窝,每天给他供应充足的阳光雨露,不让花花绿绿的外界干扰他。

过度的保护等于切断了孩子以后自力更生的道路,当别的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准备去社会舞台大展宏图的时候,你的孩子还什么都不会,这种看得见的反差只会令他一蹶不振。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里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4

唯成绩论,只看重结果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个人的成长也有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思想怎么进步,高考制度依然存在,父母对考分的执念消散不去。

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多父母,在陪孩子领期末成绩单时,脸上都会写满焦虑,如果孩子考得好,那张焦虑的脸就舒展开来,如果考得不好,焦虑会转化为深深的失望。他们不会关心孩子现在情绪如何,最近学的怎么样,在他们心里,成绩就是一切的说明。

考分固然重要,但父母面对孩子成绩正确的态度更重要。孩子未来成功与否,不仅拼的是自身实力,也拼的是家长的整体素质。

5

娇惯纵容,对于孩子的错误避重就轻

娇纵孩子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从小溺爱,长大以后成为歪瓜裂枣的也大有人在。就算有那么多的前车之鉴,无限度纵容孩子的家长依然不以为意。

你的娇惯纵容,也许当时会掩盖一些不美好的景象,可是时间不留情,当你一次次为孩子的错误买单,一次次救他于自己闯的祸,制造的麻烦时,等他羽翼丰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知道闯祸的成本,那么到他步入社会,他的处境会很危险。

社会不是你家,别人不是你妈,家人可以无限包容你,社会可不会。如若父母还是无原则娇惯,小心你精心伺候的小皇帝,长大变成可怕的大恶魔。

6

以孩子为中心,放弃自我修炼

有的妈妈为了给孩子全天候的爱,放弃自己的工作社交,以孩子为圆心,360度的昼夜旋转。

其实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陪伴,选择做个全职妈妈无可指摘。但如果做一个把日子过得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可言的全职妈妈,总有一天会成为牢骚满腹的怨妇妈妈。

很多全职妈妈离开工作,回到家庭生活中来,也一样能把日子经营的风生水起,她们把对工作的热情,转移到平淡的日子里,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学习进步,也给孩子做出了积极的示范。

以上的这六件事,具有很深的潜伏性,杀伤力也极大。不过因为表面“看起来很美”,引不起父母的重视,而且每一件事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招牌,让我们容易放松警惕

那什么样的教育才可以给到孩子更好的保障?

1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极限教育

一位17岁的女孩曾经在夏天的凌晨半夜才回家。过了几天,她的父亲约她外出喝酒,还对她说:“尽量喝,爸爸会负起责任带你回家的,放心喝吧!”那天他们一共跑了5家店吃吃喝喝,但到了最后一家时已经毫无印象,她醉倒在了吧台上。

事后,父亲叫了计程车带她回家。隔天,女孩醒来,发现父亲一早就出门了,但给她留了一封信。

信里这样写道:

昨晚你记得喝了多少酒而醉倒了吗?一共是两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这就是你的极限。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我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你,所以才让你知道你的极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位父亲没有用强硬的方式教育女儿,而是用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给女儿好好上了一课。

的确,对于女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极限教育。父母拼尽所有富养女儿,保护她十年、二十年,但孩子不可能始终待在自己的视野里,而且终归要长大。长大以后,社会不会给女孩子太多试错的机会,一旦有都会是致命的,所以女孩子需要有一个底线,了解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保护自己先从了解自己的极限开始。

2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有一个14岁的男孩,放学后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被刚转身的老板发现了,老板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几名警察轮流审问他,还打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父亲。

很快,孩子的父亲就赶到了。男孩低着头,默默等待父亲的责骂。“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 父亲淡淡地开口了,“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然后,父亲就掏出了钱包。男孩惊呆了,他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他,眼里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爱怜。

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了脚步,他捧起孩子那张满含羞愧与感动的脸说:儿子,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依然是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说完,他郑重地将这本书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父亲慈爱地将他搂进了怀里。给男孩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男孩子的成长难免会犯错,犯错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陷入阴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阳光教育,教会孩子学会承担,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父母更需要的是有逻辑的正面管教,在指出错误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某些可取之处。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做品行更优秀的自己,这是教会男孩自我保护的一种升华。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沿途曲折坎坷,无论是男孩女孩总会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错了,不要着急,适时给予他们调整的空间,教会孩子及时反思,而不是对孩子怨天尤人的责任,更不要等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才心生悔意当初的教育方式,到时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综合来源:蓝小仙-花未眠小仇、孩教圈-罗松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e融所广东华兴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普惠金融再升级

☞终于来了!全面封杀,祖国出手!

☞猝不及防!华为开了匪夷所思的一枪!

查看e融所2月运营报告,戳原文!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四

请注意:分享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标榜国外的月亮有多圆,而是希望我们中国的家长能够取长补短,培养好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

所以,中国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兒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中国的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不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宠爱,不是真爱!

希望年轻的中国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过几年,中国的宝宝只配给美国的宝宝打工,你信不?

有孩子的一定要看,不看后悔。

中国教育沉思

转给各位粑粑麻麻,越来越发现我们的教育,把尊老爱孩子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开心。

吃完饭,两个孩子依旧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连忙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惊,看着这个孩子真诚的样子,我连忙说:“不用了,你们聊。”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美国女孩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的反应,看来是习惯使然。

第二天以后,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问啥就问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过了哪些国家?”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

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

这四个城市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去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点啊。

美国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脸的羡慕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在聊到业余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妈妈基本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美国女孩强调她的妈妈很辛苦,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条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

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明显的我们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惊到的是听俩孩子聊天,我孩子问美国女孩子遇到最恐惧的事情是啥?美国女孩子说是有一年的暑假,几个家庭的父母把几个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里,没给带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

那一周是这个孩子最恐惧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诉我孩子为了不挨饿,他们生吃过抓来的老鼠。这样的活动家长们的出发点是锻炼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惊到的是最后一顿晚饭。快要离开南京了,为了尽地主之谊,给美国女孩尝尝最美味的中国菜,我们带她到了南京最繁华的地段——狮子桥,点了获国家金奖的“鸡煲翅”,当美国女孩明白是鱼翅做的,她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这道菜:“这道菜我无法接受,动物需要保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颜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饭后,几个孩子相约到附近的电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国女孩外,我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整个玩的过程我是听孩子跟我复述的:“妈妈,太可怕了,美国人太厉害了!一进电玩城,我的两个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么好玩玩什么。看得出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刻被化解了。

而美国女孩子则拉着我边走边观察什么游戏盈利最大,转了一圈才锁定目标,美国女孩子赢了很多游戏币,分给我们3个,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玩。”

我一次不仅仅是惊了,简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说了一句让我思考至今的话:“妈妈,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啊……”

短暂的一周时间,给了我六个***惊诧。

我们的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

而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

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目前的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

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

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未来的主宰属于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们则是在为人家输送打工仔,再优秀充其量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更多理财案例,请持续关注安民金融公众号。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五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国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兒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中国的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不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宠爱,不是真爱!

希望年轻的中国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过几年,中国的宝宝只配给美国的宝宝打工,你信不?

请看:

有孩子的一定要看,不看后悔。

中国教育沉思

转给各位粑粑麻麻,越来越发现我们的教育,把尊老爱孩子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吃完饭,两个孩子依旧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连忙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惊,看着这个孩子真诚的样子,我连忙说:“不用了,你们聊。”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美国女孩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的反应,看来是习惯使然。

第二天以后,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问啥就问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过了哪些国家?”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这四个城市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去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点啊。美国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脸的羡慕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在聊到业余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妈妈基本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美国女孩强调她的妈妈很辛苦,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条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明显的我们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惊到的是听俩孩子聊天,我孩子问美国女孩子遇到最恐惧的事情是啥?美国女孩子说是有一年的暑假,几个家庭的父母把几个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里,没给带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那一周是这个孩子最恐惧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诉我孩子为了不挨饿,他们生吃过抓来的老鼠。这样的活动家长们的出发点是锻炼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惊到的是最后一顿晚饭。快要离开南京了,为了尽地主之谊,给美国女孩尝尝最美味的中国菜,我们带她到了南京最繁华的地段——狮子桥,点了获国家金奖的“鸡煲翅”,当美国女孩明白是鱼翅做的,她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这道菜:“这道菜我无法接受,动物需要保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颜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饭后,几个孩子相约到附近的电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国女孩外,我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整个玩的过程我是听孩子跟我复述的:“妈妈,太可怕了,美国人太厉害了!一进电玩城,我的两个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么好玩玩什么。看得出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国女孩子则拉着我边走边观察什么游戏盈利最大,转了一圈才锁定目标,美国女孩子赢了很多游戏币,分给我们3个,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玩。”我一次不仅仅是惊了,简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说了一句让我思考至今的话:“妈妈,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啊……”

短暂的一周时间,给了我六个***惊诧。

我们的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

而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

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目前的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

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

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未来的主宰属于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们则是在为人家输送打工仔,再优秀充其量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东营聚联创投网贷平台,您身边的网贷投资理财专家,年化收益15%--22%,100%本息保障,公司网址www.julian0546.com,联系电话0546--7550016,QQ群373242648.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六

11月12日,在哈尔滨阿城区某售楼处门前,爹妈准备给儿子买婚房,儿子觉得太小没面子,当街吵起来并动手殴打了自己父母,引发众怒,直至今日才上了微博热搜!!

视频有点糊!!截取了几张图,能看出来小伙子下手不清。

幸好吃瓜群众及时制止,几名路人气得要动手劝阻,围观者见状报了警。经查,该男子近期准备结婚。父母凑钱来买婚房,可他却嫌房子小在老婆面前没面子。后经民警教育,男子认错。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小伙对一位老人先是一勾拳,随后跳起来用膝盖撞老人的头,随后又照着老太太的脸打去,两位老人躲闪不及,连忙用手遮挡,围观的路人十分生气,呵斥道:“白养你那么大!真是不孝顺!”随后小伙子准备离去,几名目击事情经过的路人气得上去揍那名小伙子,并喊着:“揍他!揍他!”

记者从接警的阿什河派出所了解到,确有其事,就发生在12日中午,当事人的父母没报警,是围观群众报的警,民警将当事人带回派出所后,父母也一起到了派出所。经过劝导教育,打人的男青年也承认了错误。经查,男青年准备结婚,父母凑钱给他买婚房,可是男青年却嫌房子小,走出售楼处就对父母动了手。

“我们对小伙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对其劝导教育了两个多小时,小伙子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众向父母道了歉,最后一家人一起回了家。”民警介绍说。

简直不敢相信,现在的社会是怎么了,到处都是熊孩子当道,要不就是这种奇葩到不行的新闻出现。来看看吃瓜群众的一些评论:

Q: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不孝顺?

A:因为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养育孩子是应该的,费劲千辛万苦也是应该的,在他心里不懂什么是感激,不懂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应该抱有感恩的心理,然后努力用自己的能力孝顺父母,努力回报,更没有孝顺的意识。这与家庭熏染与家庭教育是有关系的。另外他很自私,除了自己之外,不希望自己为别人做事情,认为活着就是自己活得好就可以,至于父母,亲人,那与自己无关。

Q:不孝顺的原因还有哪些?

A: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曾有一则《37岁儿子被母亲过度溺爱 吃喝拉撒不能自理》的新闻

母亲这么控诉自己的儿子,“上完厕所不会冲厕所,吃饭要摆好碗筷,水果要洗好放到嘴边。”这些事情能说明是孩子不会自理吗?我认为这些事情只能说孩子知道母亲都会去做,所以懒得去做。

文中母亲说到一次单位组织旅游,母亲问儿子怎么办?儿子说留下水和烧鸡就行,母亲听到后就不去旅游了。其实儿子有什么问题,他甚至没有说你不能走,我需要你之类的话,可是这个母亲却觉得儿子离不开自己。有多少母亲有过这样的想法,有多少母亲总觉得孩子永远不会长大。听着感觉不是孩子有病,而是母亲有病。很明显是这不仅仅是溺爱,更是对儿子一种依赖的病。

对父母而言,孩子独立好吗?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其成长和以后面对来自世界的生存挑战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只是因为需要巩固“被需要感”,很容易让小朋友产生无极限的依赖,最终害了孩子,又苦了自己。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一方面如果父母为孩子做了一切,那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必然没机会提高。

另一方面父母的牺牲和寄托又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那些深受其害的高分低能的高考状元们,甚至可以想象家长对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无疑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什么心都不用操”,可结果呢?2005年11名内陆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很多妈妈太爱惜孩子,凡事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于是一家子忙一个小人都累的不行。家长会说,我疼孩子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做事。也有的说,让孩子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也不会帮助父母减轻负担,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那么你认为此次当街殴打父母事件是因为父母没教育好,还是当事人自身问题,哪一方责任更大一点?

票金所,安全可靠的票据理财平台

1元起投 年化6%-12%

低风险 0逾期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七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

我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

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

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

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

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唯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地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 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

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

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

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

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

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

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

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

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

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

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

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

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

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

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

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地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

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的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

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

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

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

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

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一个毛病: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要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

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

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

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迈信金融 诚信 专业 透明

携手招行 到期债权回购

年化收益 5%—7%

1—6个月 投资灵活

投资理财APP:迈信金融

迈信金融官网网址:www.my***bank.com

理财热线:400-022-6685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八

聊斋里,有位善于相术的高智商女子,叫细柳。

细柳的人生,在她二十四岁的时候,如她所料从云霄跌入了谷底。

她的夫君盛年猝死,抛下了两个不懂事的熊孩子。这两个熊孩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大儿子叫长福,是丈夫的前妻所生。丈夫在时,孩子有严父教导, 细柳只需做个慈母就能把后妈当到章子怡的水平。现下,十岁出头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一旦失去严父约束,简直如脱了缰绳的野马,由乖孩子到野孩子,由学霸到学渣一蹴而就。眼见得孩子天天逃学跟着牧童去乡野里体验生活,又屡教不改,细柳决定成全这娃的心愿,让这孩子与家中放猪的仆童同工同酬,出门穿破衣烂衫便于工作,回家跟仆人一起吃大锅饭,刷洗饭碗。

这工作长福只干了三天就要求辞工复学,但被告知此路不通。长福无法,一日日苦挨下去,没娘的孩子果真像根草,衣不蔽体,餐风露宿,灰头土脸,如同乞丐。细柳恶毒后娘的名声臭了满大街,但她似乎并不在意。

长福也曾离家出走,发现远方有诗无饭实在苟且不下去,只能又回来,托邻居大婶向母亲求情,请求回家。细柳说:能受百杖,就可回家。长福跪地痛哭,愿受百杖,但求复学。细柳坚决不答应,任长福痛哭哀告,亲朋劝解,才同意长福的提议。

长福复读之后,待遇也恢复从前,从此洗心革面,再不用家长督促,就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日夜苦读,他智商高,底子好,接连跳级,三年就考中了秀才,接着顺利通过了举人,进士这些万中取一的国考,成功晋升显贵阶层。

细柳的另一个儿子叫长怙,虽然是亲生的,一样不让人省心。长怙不是上学读书的料子,又不愿辛苦务农,自己选择从商,并且很快从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从母亲手里拿一笔钱,就到外地出差,花天酒地败完钱回家,就说做生意亏本,连母亲也拿他没办法,反正女人又不能跟着他出门做生意。

这一天,长怙要申请一大笔经费去洛阳做生意,母亲痛快的批准了,还额外拿出两个金元宝,说是祖传的,给他压箱底,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可动用。

长怙带着这一大笔钱到了洛阳,自觉财大气粗,立马搭上了当地有名的娼妓李姬。不过十余天,就把做生意的本钱花光了,把母亲交代压箱底的金元宝拿出来花,却大惊失色——金元宝竟然是假的。长怙顿时陷入背井离乡,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困境之中,原还想着李姬顾念情意能帮助自己,不料李姬第一时间选择报警。长怙使用大额假币,况且来源又剖析不清,大堂之上受了重刑,又被狱卒虐待,生不如死。他一直在监狱里关了三天,绝望之时,哥哥赶来救他出来。原来一切都在母亲的算计之中。

长怙回到家中,恍如再世为人,一改往日骄奢淫逸,下地务农,事事勤勉,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想出门做生意,只怕在母亲那里已经失了信任,托哥哥前去说项。母亲照样没有异议,帮他筹集资金,送他出门。这一次,长怙半年时间就赚了一倍的利润。几年后,长怙成为商界大鳄。

治顽疾用猛药,治熊孩子用狠招。细柳作为一个单亲妈妈,率先把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完胜21世纪高学历的虎妈猫爸们,把两个问题儿童都培养为成功人士。

《基督山伯爵》里有一句话,世上没有幸与不幸,有的只是一种境遇与另一种境遇的比较。只有从最深切的悲哀里挣扎出来的人才能体会到最深切的幸福。读书当然是苦差事,但很多人要等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番,摔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才知道在该读书的时候尽力读书才是人生最轻松的一条路。长福幸运的是还没等到辜负光阴,他母亲就让他认识到了这一点。

长怙吃喝玩乐的啃老生活自然轻松惬意,但是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尽头就是坐吃山空、饿死街头,他母亲虽然算计了他,可是也只是把生活真实而残酷的一面揭开给他看,从而促使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细柳能教育好两个熊孩子绝非使狠招这么简单,仔细分析,还有下面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一、她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她对两个孩子一般温柔呵护,但谁不肯上进谁就得吃苦头。天下多的是苛待继子的后妈,但若矫枉过正,偏爱纵容继子,不但容易伤了亲子的心,还可能惯坏继子。道光皇帝的静贵妃就对亲子奕䜣严苛,对养子奕詝溺爱,结果,不仅奕䜣有怨言,奕詝登基后,也认为她的溺爱里包藏祸心,不肯晋封她为皇太后。可见真正好后母是对继子视如己出,与亲生子一视同仁。

二、她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一个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里,她安然接受长怙退学务农,也支持他弃农从商,只要他能努力上进就好。在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规则面前,她没有给学习成绩优异的长福设置远大的目标,没有给他施加压力,只求他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尽力做好。现代的父母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三、她不让孩子为自己的面子买单。

有多少父母要用孩子的成绩,工作,婚姻为自己挣面子而把孩子逼迫到疲惫不堪?细柳能为了教育继子舍得名声,为了教育亲子舍得让他有前科。她没有用孤儿寡母的境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也没有要求孩子对她的艰辛额外回报。她只是要孩子们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却没有要求他们为母亲的人生负责。

四、她在孩子教育方面能抓大放小,宽严相济。

孩子要误入歧途的时候,她出手狠狠治理,孩子走上正途,她也能充分放手。长福宁受百杖也要读书,她就真能打他百杖,但此后她不管长福学习是否早起晚睡,每天读书进度,有无早恋看课外书。长怙不成人她能把他关进监狱里教育,但一旦他悔改,她还是给予充分信任,他想做的事,她尽力支持,他偶有疏懒,她也不训斥。

天下多的是熊孩子,也多的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等有一天养了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比自己更难以战胜。所以当父母是技术活,当熊孩子的父母更是严峻挑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勇气,每一个父母都需要不断学习,而细柳的教子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钱涌金服

钱涌金服(qianyong888.com)是一家专注于以“基金质押”为模式的互联网投资平台。以国内创新的平台模式为核心,以国资融资担保、集团回购为全程本息保障,以资金实行第三方托管、风险保障金为最低标准。让您的投资理财更安全!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九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渥。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由于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时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虽说关爱下一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了,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孩子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导致啃老族横行,“白眼狼”层出不穷。

前不久上海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在大街上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记者一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

这就是溺爱的后果,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会无视父母的辛劳付出,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应当,最终变成啃老族、白眼狼。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在萧何坚决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转载自互联网)

帮助中心

如何激活晋商银行存管账户

如何注册保尔金

保尔金充值操作指南

保尔金如何进行投资

保尔金提现操作指南

如何修改保尔金密码

如何更换银行卡

《十大溺爱做法,惯孩子如杀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看看》 精选十

回复【美图】送你一个惊喜

多赢传递正能量,造就多赢人生关注

文 | 国馆君 来源 | 国馆(id:guoguan5000)

大人的错误,有时可以原谅,因为认知已经成型;小孩的错误,则不能随便原谅,影响以后的认知,让孩子以为,这样做法原来是对的,一旦形成人格,不堪设想。与大人相比,孩子的错误,最不该原谅。

1

他还是个孩子,请不要原谅他

早起刷微博,看到一则新闻:湖南一中学生玩刀脱鞘刺中同学致死。这个事件12号发生,当时在微博还是热门事件,但没过几小时,常宁官方就发表了学校协议赔死者家属79万元的和解微博!

把刀带去学校,玩刀脱鞘意外刺死同学,赔钱就完事了??微博上有网友爆料,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看完这个结果,我心下叹气,这个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嘛?有没有想过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如此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孩子,他将来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总有人说:孩子还是孩子,他们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更容易为社会包容。

但本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却被父母当成了最好的借口。放任、纵容,甚至唆使孩子去做一些错误的事情,这样的父母不但无知,且无耻。

2

最不要脸的借口

《广州日报》的一则新闻:广州白云某小学的三年级教室里,学生在玩游戏,喊单数月男生起立,喊双数月女生起立。

喊到“八月”的时候,所有的女孩都站了起来。一名九岁的男孩,在同桌的椅子上放了一支油性笔,十几厘米长,九十度垂直,笔尖朝上。

女孩毫无防范地坐下,瞬间,笔尖戳破右侧大腿,顺力直插会阴部,惨叫的声音不忍去听,女孩第一时间内将笔拔出,衣服、笔上都是鲜血。

父母将孩子送往医院,医生说笔尖的位置很难确定,开刀取物的话,成功率不高,且对身体的创伤不可估量,建议先观察。半个月后,女孩腹股沟淋巴结发炎。

父母只好转院,转了三四次,折磨了大半个月,才通过微创手术,将下体内的异物取出,七毫米长的笔尖已被拗成V形。

再来看看男孩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出事当天,男孩的家长替儿子请了三天假,说是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以“还是个孩子”为借口,将一半的责任推给学校。

女孩的父亲让男孩家长过来垫付5000块医疗费。男孩的家长竟毫不知耻地说,你们这是敲诈,“问了多家医院,都说差不多1000元就能搞掂”。

更无耻的是,男孩的家长竟然要对方为自己着想:“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钱,也得为对方省一下钱,不能乱花嘛。”呵呵,还有脸说乱花?

我就想问一句,如果给你一千块也在你的身上试一次,你同意吗?你要是同意,那我可以给你十万块。

如果说,男孩的做法多少带有点无知无畏的话,那么男孩家长的做法简直是不可饶恕。熊孩子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熊孩子背后那些自以为是熊家长。那些以“还是孩子”为借口的溺爱、逃避与跋扈。

钱文忠说:“我们在不断地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还是个孩子”,已经成了中国家长最不要脸的借口。

3

不要让孩子成为恶魔

对孩子,我们的文化有着不可辩驳的崇拜感,人类最美好的词也一定属于他们。孩子是天使,没错,他有天使的可能。

但别忘了,他也有成为恶魔的可能。

2013年广西一名12岁女孩,因不满同学长得比自己漂亮,将其约至家中,用板凳将同学砸晕后,再用菜刀、啤酒瓶、剪刀等将其杀害,然后分尸装进塑料袋。

在英国,甚至出现了年仅10岁的杀人犯,1993年,2名10岁男孩逃课至某商场,先是偷糖果,然后用糖果诱拐了一名2岁男婴。

2名男孩将男婴带到铁轨附近,先是向其泼洒颜料,接着用砖头、铁棍敲打其头部,折磨致死,再将尸体抛到铁轨之上,火车迅速将其碾成两段。法医检验其尸体时发现,男婴的身上共有42处伤疤,生殖器有被性侵迹象。

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写了一部著名的小说《蝇王》: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架飞机被击落在了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里面全是男孩。

这群从文明社会而来的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采集食物、建造房子、烧火做饭、发信号求救。但好景不长,有序很快变成混乱、斗争与残杀。

他们用削尖了的木头,像杀死野猪一样,准备将自己同伴活活捅死。珊瑚岛变成了杀戮的战场。

戈尔丁说,人性有三层:第一层,生物性,偏向恶;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有;第三层,精神性,偏向善。

他发现,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还是个孩子”本质上是种放任,让孩子逃避教育、约束和惩罚。并在心理上暗示,你可以不用为你行为负责,久之,人格缺口越放越大,从最初的“熊孩子”,变成最后的“熊大人”。

别觉得现在“还是个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是个恶魔。

4

请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体看待

孩子犯了错,你说“他还是个孩子”,逃避惩罚,也逃避了责任,你为了自己找了聪明的理由,还自诩得意,但你肯定没想到,其实,你害了孩子: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震惊国人的杀妻藏尸案,去年10月18日,朱晓东与妻子杨丽萍发生争吵,期间,朱晓东用双手扼住杨丽萍颈部,导致其机械性窒息而亡。

之后,朱晓东将妻子的尸体藏在阳台的冰箱中,温度调到最低,并用妻子的手机与其家人保持联系,还透支妻子信用卡10余万,前往海南、韩国、南京等地旅游。

2017年2月1日,妻子的父亲生日,所有的出路彻底堵死,朱晓东才在母亲的陪同下前往公安局自首,距离案发已经105天,就在自首的前一晚,朱晓东在通宵玩游戏。

震惊的是,朱晓东妈妈的眼中,朱晓东却还是个孩子,很小很小的孩子,是乖宝宝,懂事、胆小、甚至不敢大声说话。

所以,她想不明白,她的乖宝宝会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她是这样说的:“他也是孩子,也没经历过什么事情。”“他是无意的,他只是失手了。”

她肯定不愿相信,正是她一直把这个1987年出生的儿子当作是“孩子”,一个不可能犯错的孩子,才有了现在无可挽回的悲剧。

从出生那刻起,孩子就是全能自恋者,世界以我为中心,必须无条件满足我的要求。你一直把孩子当孩子,那他就永远都是个“孩子”:不思考行为的后果,更不承担后果的责任。

于青写道:“当你不把一个孩子当作完整的独立思想体看待时,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用不着拥有理性,不用为自己的举动负责,更不用考虑他人的感受——一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就此养成。”

“还是个孩子”真的能害死孩子。

5

请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体看待

钱文忠说:“现在的孩子,犯错成本太低,他们根本不明白,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我们对孩子没有已写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不对的。”

成本低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会:

1、在法律层面上,社会对孩子的保护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了,甚至出现了不少孩子专挑法律漏洞而犯罪的行为。而学校的老师已经到了不敢对学生大声说话的地步了。

2、当然,更多的则来自父母:

曾有记者问李双江,是否惩罚孩子。李双江说:不打,舍不得,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连教育下自己的孩子都能掉下眼泪来,这是有多溺爱、有多纵容,所以他们养出了那个比老爹老妈还出名的儿子李天一,那个轮奸案的始作俑者。

家长舍不得管,社会不敢管,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的悲哀,而所谓的快乐教育也演变成了放纵教育、随性教育、只要孩子高兴一切都行的教育。

一个错就是一个错,即使改过来也有痕迹,要是改过来太容易了,我们就会轻易地放错。

孩子犯错,一定要受到惩罚,让他明白,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你是孩子。父母不懂得教育孩子,社会定会狠狠地教育他。

1.有效沟通

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惩罚你,让他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做了不能做的事情,就会收到惩罚,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心理会有一道防线:这个事情不能做。

2.立即执行

立即执行,是保证效果关键,犯错了就要付出代价,哪怕你是孩子。追加的惩罚,只会让错误的效果大打折扣。可以避免当众惩罚,但拖延的时间拖得太久,别期待孩子会自己反思。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也不例外。

3.前后一致

同样的错误,今天罚了,下次再犯,同样要罚。爸爸是这样罚的,母亲也这样罚。

4.守住底线

有些基本的底线坚决不能触犯,比如偷窃,这样的事情坚决不能纵容,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当然,所有的惩罚都以教育孩子为前提,而不是成为发泄自己不满的借口,打也好、骂也好,不能伤害孩子的人格,这是底线,不然就从一个极端掉入另一个极端了。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随便打骂孩子。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与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热销售,多赢授权转载。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