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小伙伴都知道,在蜀国后期,姜维一直想要完成诸葛亮生前的遗愿,奋力北伐,但是却一直没见到成果。但是这时北方的司马氏已经掌握了政权,他们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南征,目标直指益州。他们一边派邓艾佯攻剑阁,一边让钟会率领曹魏主力越过蜀国天险,完成一次远距离偷袭。当时蜀国还以为邓艾是主力,于是派姜维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抵御,这次战役蜀国都没怎么太重视,但是忽然间数万曹兵出现在益州城外,将益州围得水泄不通。 刘禅这才知道中了曹魏的计,但是益州是蜀国都城,城中还有几万禁军,东吴得到消息后也已经开始派兵援助益州,剑阁还有十万蜀军,再加上益州城墙高大,完全可以坚守半年。但是没想到,刘禅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直接投降。这不仅让蜀国上下全懵了,就连魏国吴国也是一头雾水,钟会心里还想:“我奔袭千里,你好歹跟我打一架呀!你怎么就这么投降了?那我回去怎么邀功?” 那么皇帝昏庸无能,他的儿子,大臣,将士们也这么没有男儿气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刘禅的五子刘谌直接跑到汉昭烈帝(刘备)坟前自尽,想以此唤醒父亲的斗志,但是刘禅还是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决定。想刘备英明一世,却碰上这么个“软骨头”的儿子,着实令人可悲! 刘禅投降的消息传到剑阁,将士们愤而骂道:“吾等死战,汝却先降!”但是皇帝的命令没人敢违抗,姜维自然也不敢有忤逆之心。但是他不愿意这么屈辱的死去,于是他挑拨钟会与邓艾的关系,最终曹营大乱,三人皆在战乱中死去,姜维这种曲线救国让刘禅羞红了脸。事情还是按照预期的发展,刘禅家眷及众大臣纷纷前往洛阳,做了亡国奴,但是司马氏对他也不薄,但是刘禅毕竟流淌着刘备的血液,司马氏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派人问道:“你思念蜀国吗?”没想到刘禅居然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刘禅用这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使蜀国数十万百姓免于战祸,但是小编在翻阅历史时却发现,刘禅有一个儿子却在刘禅投降后,被曹魏杀死,他就是太子刘璿。刘禅既然都已经投降了,司马氏为什么还要杀他的长子刘璿呢? 根据笔者分析,虽然刘禅投降了魏朝,但是作为太子刘璿未必也会心甘情愿的投降,如果以后一旦想要谋反,必然会一呼百应,毕竟这位太子在民间名声不错(史书记载:奉亲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 第二个原因,他当时可能与姜维密谋复国,因为姜维知道刘禅决意投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太子不一样,他有能力而且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投降; 第三个原因,曹魏想要杀鸡儆猴,毕竟蜀国想要复国的人还很多,借此机会来敲打那些有“野心”的人。各位小伙伴,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