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

 陈善勇c3b9zw5j 2019-02-10

    明初建城时,共开城门十三座,即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清江门(今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朝阳门(今中山门)。寓居南京的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记载“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了京城十三座城门的顺序。风雨沧桑,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清凉门、和神策门了,历史变迁中,又新开了许多城门。

     神策门:神策门,现在也叫和平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中央门立交桥的东南角。该门由于作为军事禁区被封闭了70多年,在明城墙13个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也正是因为被部队当做油库,才逃过被拆的劫难。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古朴巍峨的神策门

 

    石城门:说起汉中门,南京人大都知道那里有座古城门,其实它是石城门,汉中门是民国时期在其北面一点新开的门,已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只留下地名了。1958年,石城门大部分被拆除,但是保留了部分瓮城。1997年,南京市政府修复了石城门部分瓮城,附近开辟为市民广场。记得小的时候,人们都叫它汉西门。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石城门最大的特色青藤爬满城门

 

    清凉门:南京城西面,清凉山麓,建于明朝初年。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现在镝楼已经不存,其余基本保存完好。由于这一段城墙地处偏僻,一直行人稀少,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之不甚明了。清凉门简简单单,可是两边的石头城遗址公园已经修葺得路直树貌,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清凉门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清凉门边的石头城公园

 

    中华门: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内外秦淮河之间,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中华门门内是内秦淮河,以镇槐桥连接历经千年繁华的中华路;门外是外秦淮河,以长干桥连接雨花路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中华门城堡一瞥

 

    除了以上四座幸存的城门,南京目前还有两座城门也是原十三门之一,可是都是经过变迁不能算作原来的城门了,它们是中山门、仪凤门。

 

    中山门(朝阳门):朝阳门是明南京城唯一的东门,民国时改筑为中山门。朝阳门为单孔券门,城下有水关,在明代是连接皇城和明孝陵的通道,平日不开放。朝阳门的原址在现在的中山门稍南的地方,与皇城的东华门、西华门以及玄津桥处于同一条东西轴线上。1865年时增设外瓮城。1888年的朝阳门为单孔券门1928年8月,为了迎接孙中山灵榇奉安中山陵,南京市政府修建了一条从中山码头直到朝阳门出城的迎榇大道(即现在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1929年,将朝阳门和瓮城拆除,在门址以北不远处新建三券拱门,在奉安大典前命名为中山门。此后,中山门取代了朝阳门,成为南京城新的东门,是沟通南京城与东郊最重要的出城通道。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中山门城墙上

 

    仪凤门:又名“兴中门”,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依狮子山而建,原为南京城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要道。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以地道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克南京。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其后,由于挹江门的开通,仪凤门的地位显著下降。1928年,仪凤门改名兴中门。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6年,南京市政府复建仪凤门,为一三孔拱门。

南京城墙十三门(一)--现存的城门
仪凤门有着漂亮的城楼,可惜是复建的

 

    关于十三门里消失的城门,我将另文专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