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的创作并不是信手拈来,形容文人们冥思苦想创作的诗句有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还有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究竟是什么感情让贾岛酝酿了三年?苦苦写不出合适的文字呢?这首诗就是《送无可上人》,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诗题中的无可上人是贾岛的堂弟,写出了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清新,诗人为草堂寺无可上人践行。 ![]()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在秋虫鸣叫的秋日,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离别了亲人。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倚在树边休息。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最终他应着烟霞的邀约,把天台山作为自己的近邻。 这首诗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贾岛三年所得,写出了无可上人的独行后的经历,应该是诗人的想象,这成为了全诗最著名的两句,也是千古传颂的佳句。 ![]() 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诗人对堂弟的不舍之情,开始两句点出了时间和当时的环境,诗人看着堂弟远去,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想象着堂弟孤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那种复杂的情绪无法宣泄,只能在诗句中用看似客观的句子表现出来,但是这文字后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深厚的,那种画面烘托出了无可上人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本来诗人是和堂弟一起去赴烟霞之约的,但是因为去不了,心中对堂弟寄予了关怀与期望。 孤独和思念交织的情感实在是不容易表达,因此两句三年得,实属不易。在这样经典的诗文中,你品读到寂寞的滋味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