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证略例》阴毒阳毒论

 369蓝田书院 2019-02-11


1 阴毒与阳毒论

王好古认为阴毒是指阴气独盛,阳气暴绝的一类病证,以阴寒极盛,阴盛格阳,阳气暴损,脏腑功能衰败为主要临床表现…《阴证略例·活人阴脉例》语:“若阴气独盛,阳气暴绝,则为阴毒,其证四肢逆冷,脐腹筑痛,身如被杖,脉沉疾,或吐利,当急救,可灸脐下,服以辛热之药,令阳气复而大汗解矣!”…阴毒的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者性质上属于阴,是由阴类邪气盛极所致;二者损伤了机体的正气,阴邪盛极,必损伤阳气…前者属于病因层面,后者属于病机层面,前者强调了毒成的由始,后者强调了成毒的过程,成毒的损害,亦即毒损。说明了毒损是毒为害的基本特性,或说毒损是毒邪致病的基本病机形式。

同理,阳毒乃阳气独盛,而阴气暴绝的一类病证。如《阴证略例·活人阴脉例》云:“若阳独盛而阴气暴绝,则为阳毒。大凡阴阳离绝,非大汗不能复正气也。”

2 毒成

王好古认为,毒的形成与机体的体质盛衰和所感受的邪气之从化有密切关系。阴毒的形成乃素体阳虚,复受外寒所致。如《阴证略例·活人阴脉例》云“: 大抵阴毒本因肾气虚寒,或因冷物伤脾,外伤风寒,内既伏阴,外又感寒,或先外寒而内伏阴,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体倦怠,四肢逆冷,额上手背冷汗不止……

同理可推论,阳毒的形成乃素体阴虚,复受热邪或遏寒化热所致,此时,于机体来说,素体阴虚所致内热的状态或趋势已显,复受邪热导致内外热邪并加,蕴热趋甚,蕴积之极,成为阳毒。王好古侧重于对阴毒的认识,认为阴毒的形成有骤生缓成之分,亦即有病初成毒和病延成毒之异。如《阴证略例·活人阴脉例·阴毒甘草汤》曰:治伤寒时气,初得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后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气短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而疾。张仲景云:“阴毒三候,身如被杖,咽喉痛,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启示了病初成毒,病情虽重,或可干预而为轻,病延成毒,病情危重,难以干预而病笃。

3 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

阳毒的临床表现,《阴证略例·论谵言妄语有阴阳》载有:“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若锦文,或下利黄赤为阳毒者,以其脉洪大而实,或滑或促,故用酸苦之药治之。”由此足可看出,阳盛、热极、神乱、志狂等概括了阳毒的属性特点,临床辨识毒当重视于此。

阴毒的临床表现,王好古论述较多,如“手足逆冷,脐腹筑痛,咽喉疼,呕吐下利,身体如被杖,或冷汗烦渴,脉细欲绝者,何也?此名阴毒也。阴毒之为病,初得病手足冷,背强咽痛,糜粥不下,毒气攻心,心腹痛,短气,四肢厥逆,呕吐下利,体如被杖”,“阴毒寒伤,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头痛,四肢逆冷”,“阴毒伤寒,心间烦躁,四肢逆冷”等,分析以上可以看出,阴盛、寒极、格阳、气血大乱、阴阳难续等概括了阴毒的属性特点,值得临床注意。

4 毒治

治疗阴毒的药物多以附子、桂枝、干姜等辛热温散之品为主,较多使用的方剂是附子散、正阳散、火焰散、肉桂散、回阳丹、返阴丹、天雄散、白术散、元阳丹、退阴散、五胜散、玉女散、运阳散、破阴丹等。而对于阳毒的治疗药物,记载的较少。王好古认为,上述方剂,随着病情的变化和阴阳的消长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亦可用于阳毒的治疗。如记载的丹砂丸,可以治伤寒阴阳二毒相伏,危恶形证。若是阳毒,用枣汤送服,阴毒,用桂汤送服。

Ref:常富业,张允岭,王永炎.《阴证略例》阴毒阳毒论浅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01):33-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