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汉方医腹证的临床意义(二)

 369蓝田书院 2019-02-11

往期内容:日本汉方医腹证的临床意义(一)

以下为今日内容:

11.小腹急结:是指在髂骨窝有强烈的压痛。是桃仁承气汤的腹证。小腹急结在诊察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医师站在患者的右侧,在轻轻压迫左髂骨窝的同时把手向斜下方快速滑动。这时主诉有痉挛样剧痛者为阳性,因感到强烈的疼痛,下肢多迅速在屈曲、取防御姿势。

12.心悸、心下悸、脐下悸:心悸是心脏的搏动,心下悸、脐下悸是腹部大动脉的搏动。根据腹肌紧张的程度,皮下组织的厚度和弹性等,有的人容易触到,有的人不易触到。能非常强地被触及者大体是虚证。另外,神经质的人也易触及。有这种腹证的虚证之人不宜用发汗剂,如麻黄汤、葛根汤等。也不宜用下剂,如大承气场等。治疗动悸的药物有地黄、茯苓、龙骨、牡蛎、桂枝、甘草等。处方有炙甘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半夏厚朴汤、五苓散等。

3.心下振水音:胃下垂、胃张力松弛等胃壁的紧张度弱的情况下,透过腹壁能听到给予振动时胃内的水音。现代医学叫作“心窝部拍水音”,而汉方医把这称为心下部振水音。测这一体征时,让患者仰卧,下肢屈曲位(现代医学的腹部触诊体位)这是为了让腹壁的肌肉松弛。在这种状态下,用指头或握拳轻轻叩打心窝部,看能否听到水音。在刚吃过饭时,即使正常人也能听到振水音。把餐后数小时也能听到振水音称为阳性。有心下振水音者属虚证。应避开麻黄剂,多使用利水剂及增强胃肠蠕动的方剂。如茯苓饮、真武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人参汤等。

14.腹满(腹胀):腹满也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即使感到腹胀、腹部的表面硬,但深压迫时抵抗小,脉也弱的情况多属虚证,腹膜炎、肠梗阻等腹壁硬而紧张属虚证,泄泻、腹胀、有腹水的情况属虚证。对虚证的腹满,实行温补疗法。腹力强,深压迫时的抵抗力强,便秘,脉有力时多属实证。对此采用大黄剂,承气汤类。

15.正中芯:即腹壁正中的皮下可触及象铅笔芯那样的东西,是解剖学上的白线。平时摸不到,但当腹直肌的紧张异常减弱时可触及。诊察时象要横向转动铅笔芯似的在正中的皮下探寻。有时只在上腹部,有时只在下腹部,有时上下腹部都可触及。这个腹证是大塚敬节先生(日本已故当代名汉方医)根据江户末期的腹诊书《诊病奇》 (多纪元坚著)发展而来的。在上腹部触及正中芯是中焦虚(脾虚、胃肠机能低下),用人参汤、四君子汤等。下腹部触及正中芯是下焦虚(肾虚、腰以下的下半身的各种机能低下)用八味地黄丸等。从上至下可触及正中芯者是全身的体力低下状态。用真武汤、人参汤、小建中汤等。有正中芯的腹证时,即使有便秘也对大黄剂反应过敏,容易引起突然的腹痛腹泻,必须注意。正中芯是容易客观证明的腹证,而且当虚证的病情好转时,正中芯会逐渐消失,所以它对长期疗效的判定也是有用的。

Ref:龚玲. 日本汉方医的腹诊[J]. 北京中医药,1995(2).

整理丨王德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