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郑板桥倾心为民(清代)

 溱湖之恋 2019-02-11

本文参加了【走进历史,妙谈名人】有奖征文活动

        清代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乾隆时入进士,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他“清为官,勤为民”的事迹十分感人!

        他在职时,他有一位上司要他为其画一幅竹子图,并提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县衙萧萧的竹声,使郑板桥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

        乾隆11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

        谁知这一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一些人污蔑为贪污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郑板桥因而被撤职罢官。

        离开潍县时,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这样一个县令,如此爱民,亲民,百姓怎么不爱他?他为了人民的生死之道路,开仓旷粮,救民众与水深火热之中,可上屋昏官,糊涂官,听信馋言, 反而罢了郑板桥的官,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笑对社会,面对人生,写出了不朽的诗篇:“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余以为,不论你是哪一个朝代,不论你是在什么官位上,一定得把人民放在心间,自古以来,民的力量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替代。凡民拥护者,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否则,一定会被打倒,并成为历史的罪人。


        一方水土养育人,万众拥戴奉为君;倘若不为民生计,高楼大厦也塌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