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七。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照例来看下组方: 君药 黄芪、党参补脾益气,气旺血生 臣药 当归、龙眼肉养血补心,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助参芪补脾以资生化之源 佐药 酸枣仁、茯苓、远志养血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助生化 使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 归脾丸这个方子一开始并不叫做“归脾丸”,而是叫做“济生肾气丸”。它的功效原先是用来补肾的调理所用。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他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归脾丸的前身是“金匮肾气丸”,是补肾所用, 严用和的方子最初是用来调理肾脏的,但是,到了明代的时候,另一位中医大师薛立斋根据自己多年的用药经验,在济生肾气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使药方有了滋养脾脏的功效。因此,归脾丸滋养脾脏,同时调理肾脏的作用。就成了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中医认为,脾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而脾虚则会导致面色晦暗、大便糖稀、提前衰老、免疫力下降的后果。非常影响人们的健康。归脾丸是养脾、保健的圣药,明代医学大家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此方主之”。 照此看来归脾丸实属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良药,但实际却是很多朋友私信反馈使用之后无法达到其效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来看下,归脾丸的三种不适用的情况: 万病皆由心生,而最多见的症状就是脾胃,很多人的脾胃问题,却都不在归脾丸的范畴 伤于饮食 用归脾汤,会使中脘更闷堵,虽有木香为佐,因为本身脾胃不虚,而导致更难以消化。 伤于情志 用归脾汤,会使心脾的压抑能量更加压抑,而情志问题不解决,依然没有任何的方式可以使能量通达。 伤于淫乐 用归脾汤,等于伤上加伤,尤其是加人参的情况。 归脾丸的使用,适应的情况比较窄,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环境更是如此。五行不安还需五行解,《难经》讲: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志,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调理五脏,五行同调,属于追根朔源治疗入睡难,易醒,醒后无法入睡,多梦,醒后疲劳等失眠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