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父亲一起到乡村过年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2-11

文/王海清

父亲从单位退下来之后,一度的沉默着,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很少,也不愿意出屋,偶尔翻翻报纸,就倒头便睡。开始,我们哥几个谁也没太在意,道是妹妹提醒我们,老爸如果经常这样,恐怕要提前得老年痴呆呀。

可我知道,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时间这么轻闲,确实有点意外,问及母亲,母亲整天的在广场里热舞健身,什么快四步,新十六步的确能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搞不清父亲为什么这么无语。 我们试着让父亲也和母亲一起去跳一跳广场舞,可父亲就是不动,别说打麻将下棋之类的事情了。 进入年底的一天,眼看就要过年了,父亲老家乡下的旧友李大伯,得知父亲退休了,特意从乡下赶来见父亲,父亲一见,喜出望外,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兴奋劲儿,从来不喝酒的父亲,也陪伴着乡下的李大伯喝了起来,到了半夜,两个人还在聊着。

第二天,客人要走,父亲就是不放,逼人家非要多住几日。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一下就明白了,原来,父亲内心还有许许多多家乡的情结。为了让父亲开心,我们决定把父亲送到乡下老家去过年,我们做好了母亲的工作,让母亲和父亲一起去乡下。

妹妹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们平时都在上班,好容易放假了,只有你经营着一些服装商品,偶尔出去进进货,算是清闲一个。我知道妹妹的心思,她是让我陪着父母一起去乡下,我一想,平常我忙于生意,他们照顾的比我还多,这回可得好好陪一陪父母了。

父亲一听要他和母亲到乡下去过年,父亲高兴得象个孩子,眉开眼笑的高兴得不得了。

我们稍稍地打理一下,备了一些年货,就来到了远离市区近百里的乡下的李大伯家。李大伯的儿女都去了外地打工,已经好几个年都没有回来过,今年过年给大伯信说,也回不来了,三间大瓦房,干干净净的,就李大伯一个人。我们稍加收拾,一把烧柴送进炉灶,屋里马上就热乎起来了。

这里是父亲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我们小的时候可没少听父亲讲起,多数都是回忆那里的生活艰苦,以及一些毫无智慧的恶作剧,对我们没有什么兴趣,我们的一些老亲,也相继过世,本来就极陌生的地方,父亲确兴趣倍加,母亲对我说,等父亲一到,准保后悔,别指望能住多常时间。

可得知我们在这里过年的老人们,准确地说,是一些留守老人们,纷纷过来看望父亲,那股亲热劲,无法用语言表达,一时间东家请,西家接的不说,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父亲也兴致不减,今天去南山转转,明天又去小河看看水,像丢了魂似的寻找着。

这里的一些小老头们,整天象一群孩子一样,虽然是冬日,但他们像一点也没有感觉出冷一样,甚至还要到河里抓小鱼来下酒,那股专业性和兴奋劲儿,让他们忘了年龄,每每听着他们的谈话,总要听到父亲提及小时候,那时父亲家里穷,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父亲就会跟着屯里的孩子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顿的,这些难兄难弟的总算遨过来了,后来父亲进了城,成为城市人,也吃上了皇粮,但父亲工作忙,一直也没有时间回乡下一趟,总算退了休了,父亲第一个愿望不是在城市享清福,而是要在乡下过春节。父亲说,这里是我一生的根,许多孩提时的朋友有的都已过世,现在还健在的老人,孩子又多数不在身边,尤其是过年过节,是多么孤独呀,我到这里来,一是叙叙旧,二是在一起乐呵乐呵,现在生活好了,早些年为了吃和穿,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老了,也都不需要奔波了,一起长大的娃娃们,比什么都亲。

母亲看到父亲天天高兴的样子,这个年在厨房的劳累,早已忘了,并惊奇赞叹着,感觉乡下这个年过的有份量,虽然清静了一点,但我们确和父亲一样的老辈人团圆了一起,让他们开心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父亲不但要在这里找到他的童年和乡愁,更要找到他久违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