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wuming0717 2019-02-12

从今天开始,努力坚持更新文章,算是一段时间以来对自己思考的一些问题的梳理与总结,有不当或不妥之处,即请方家指正,供大家茶余饭后一哂笑尔。

  1. 选帖是“师法”的必然之路,选择“以何为师”最重要。

书法学习的最开始,很多人直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临什么帖(碑拓)好呢?

这个问题我个人也遇到过,记得小时候问师父我临什么帖好的时候,他老人家不理我,只说你专心磨好你的墨,别的稍后再说!所以,我心中也一直有此疑问。后来,随着自己书法学习之路逐渐展开后,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初学者临什么帖好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究其核心,其实道出了学书法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究竟向谁“师法”?

我们知道,学习书法,没有老师指引,必然会走很多弯路。有些弯路,可能是学习书法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磨练;而有的弯路,则有可能把人引向学习书法的“歧途”。拜老师,并不是一定要写出跟老师一模一样的字(话说你其实也根本不可能写得出老师字里的韵味,最多就是写个字形而已),而是要从老师那儿学到如何“师法”的正确之途径。

名家老师(名,也可以说成是“明”),因为书途正规,且有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所以老师的个人学书经历,就是你“师法”的最好借鉴。不过,大多数的人,因为机缘等原因,并不一定能拜上这样的名家老师。所以,通过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学书法,是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选择的最多的学书之路。

2.“师法”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准可以“师法”的古人

书法,其实是可以自学的(即使拜了名师,高水平的老师是几乎不教你写一笔一画的字的)。古人对于书法一门的学问,推崇的是一个“悟性”。何谓“悟性”?其实指的是一个人天生具有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善于思考分析的一种天性,这种能力确实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有人称之为“天赋”,也不为过。这个解释其实是讲清楚了一个道理:即学习书法的人,最重要的是对汉字敏感,对一切书法作品敏感,会思考、会分析、会对比、会总结。学书法,更多地体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体现的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书法首要的是有一套正确的书法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有内涵的东西,而用毛笔写出来,只是将脑中的想法检验于笔端的一种技术而已。

书法学习,首重其脑,再重其眼,最后重其手!三个阶段,是相互交错、互相辅助而行的。这样的说法,并非笔者一己之见。历史上许多名家的亲身经历,可以验证我上面总结的这种思想方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举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向张旭请教书法的例子来说明。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祭侄文谢》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祭侄文谢》

最近,颜真卿很“火”,这缘于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正在展出他的名帖《祭侄文稿》,此事网上颇多议论,一时间引发书友们的热议,颜真卿的名气一时间大大超过“书圣”啦!由此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颜平原的书法那是绝对的牛呀!可是你知道,他是如何掌握到书法中的真谛的吗?这得从他向张旭请教书法说起。

先简要介绍一下张旭这个人的生平。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张旭出身不低,早年生活情况不详;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张旭《古诗四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张旭《古诗四帖》

上面这段对张旭生平的简述,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张旭是唐朝的草书大家,他爱喝酒(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为“三绝”之一,其书法是向其娘舅陆彦远(陆柬之的儿子,陆柬之写过著名的《文赋》墨迹,此帖绝似兰亭笔法)学习的,可见其师出有名,且笔法传承正统。颜真卿后来用文章《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记录了自己向张旭请教笔法一事的经过。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中记载,颜真卿之前二年时间都曾向张旭请师过,但没有得到答复,在天宝二年颜真卿罢官之后,张旭在裴儆家小住,颜真卿又来向张旭请师笔法,住了一个月后,张长史才通过一次对话让颜平原理解到了笔法真谛。期间,一字没教过颜真卿。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在这次对话中,由于原文很长,不在此全部照搬列举,有兴趣的师友们可自行百度去搜一下此原文。这里,我想说的是《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没具体说如何如何写字,只是讲的是书法笔法中的形而上的东西,在颜真卿写的该文章中记载,张旭采取一问一答的方法,融合了以往的书学观点,以钟繇笔意为基础逐条明确了书法美学创作实践的不同要求。具体就是,以“平、直、均、密、锋、力、转、次、补、损、巧、称”这十二个字,解决了学书中点划、结字、布置等基本问题;针对执笔、守法、布置和选择纸笔等要素,解答了“何以得齐古人”的问题;针对高质量线条的锤炼和对十二笔意的把握运用,传授了“老舅”陆彦远“如锥画沙”的用笔之法。这就是颜真卿两次拜师草圣张旭所得到的书学真知的全部。如果说这是“言传”,那么“人或问笔法者 , 皆大笑而已 , 即对以草书 , 或三纸、五纸”—— 手不释笔的不停挥洒则是“身教”。正是这些言传身教点化了颜真卿,并最终使得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随着他的千古英名而不朽。有几个重点内容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一是《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中并没有交待如何写,只是讲了写的标准,都是规则性的知识,改造的是人头脑中的认识,并没有改造人手上的功效,想实现这功效,需要通过自己去“悟”,而“悟”的标准,就是这十二意;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二是张长史教给颜真卿的笔法,是正宗的(从师二王而来),且通过他自己实践过的方法,事实证明是有效的。所以“师法”中最重要的是找到笔法的书写的正确思路与源脉,错误的思路往往会让人练得越多错得越多;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三是从《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可知张旭的师承来源。原文中当颜真卿请教张长史用笔之理时,张旭回答:“予传授笔法,得之於老舅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问於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於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著。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於古人。但思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这段著名的对话中,点出了笔法中的经典名词“印印泥”“锥画沙”,但关键是看出了张长史承习笔法的渊源:师从娘舅陆彦远,后又得笔法于褚遂良!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自学时可以师法的两个人。

3.“师法”的目标必须明确,才能达成有效地学习目标

“师法”首推晋唐!意思是说,我们自学书法者可以从晋唐人的作品中去寻找正确的临习之作。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但何为上?当今初入书法之门者,知之甚少也。在书法领域,有很多名家都力推“寻晋唐”笔法,这说明,晋唐的书法之作,就是“上”。可是晋唐以来的书法名家太多了,到底从何人处入手,也是值得我们三思的!

这就涉及一个“师法”的目标问题。你要从古人处学书法,从古人处找老师,你需要知道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风格的字(这是终极目标),只有找到符合自己心性的那种风格的字,你临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因为人的天性的东西,越到最后越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里试着从人性格角度入手,试列举一二: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多宝塔》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勤礼碑》

性格外向,属于开放直率真性情者,楷书可习颜真卿多宝塔碑、勤礼碑,草书可习张旭,隶书可习张迁碑,行书可习王献之一脉;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汉《张迁碑》

性格内向,属于谨小慎微做事心细者,楷书可习欧体九成宫,草书可习十七帖,隶书可习乙瑛碑,行书可习王羲之《集王圣教序》;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欧阳询《九成宫》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王羲之《十七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汉《乙瑛碑》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集王圣教序》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集王圣教序》

性格中和,不激不励做事温和者,楷书可习虞世南孔子宙堂碑,草书可怀素小草千字文,隶书可习曹全碑,行书可习陆柬之的文赋。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虞世南《孔子宙堂碑》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怀素《千字文》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陆柬之《文赋》

以上推荐可“师法”的思路,并非通用之法,是笔者个人一己之见,供大家参考批评。

其实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即临习日课须跟自己个性相统为上佳。也有人主张选择跟个人习性相背的书法作品临习,我觉得那只是弥补性格缺陷,养生的书法练习目标,不能称之为错。所以学习书法的目标不同,我们选择“师法”的路径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学书之路,漫长而又久远。只有永远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书心态和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都是可以实现自己学习书法的小目标的,起码那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初心!

(附笔者以前临习的日课小品,敬请各位师友看完上述不当言谈之后一喷所用,谢谢大家)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胆巴碑》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胆巴碑》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胆巴碑》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石鼓文》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王羲之《平安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王羲之《奉橘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王羲之《姨母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米芾《丹阳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米芾《蜀素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米芾《苕溪诗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争座位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颜真卿《争座位帖》

书法学习中如何懂得“师法”的诀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