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天命,乃知局限;除妄想,不妄作!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2-12

五十而知天命

杨贵堂

那天,进了电梯,遇上一对母女。小女孩该是上幼儿园的年龄,主动向我打招呼:“爷爷好!”

这稚嫩清脆的声音,明白无误地提醒我,已经晋升到爷爷辈了。细想起来可怕,按老话说,年过半百,已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那年,给一位朋友过五十大寿,感觉自己离五十还很遥远。一转眼,同事给自己过五十大寿,已是两年之前。果然是“恒兀兀以穷年,不知老之将至。”

于是想到了孔子的话,“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是有智慧的人,说话简略,又不加解释,让人费解。然而如此重大的人生课题,谁能给出简单明了的答案?还不得慢慢地去感悟。否则,也不用活到五旬,始知天命。

所谓天命,首先说的是局限,知天命乃是知局限。人生天地间,自身是有限的、受限的,出身经历,智力性情,地位机遇,无不是局限。毕竟,有那么多必然到来的东西,无法回避。还有一些偶然而至的东西,防不胜防。生命即偶然,个人总是在具体的时空存在,接受约束,邂逅偶然,正如诗人所感叹:“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借用亚圣孟子的话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不可拒者谓之天,不可避者谓之命。年过五十,对人生的种种局限,知之更深,感受更切。知天命,乃知局限,除妄想,不妄作。

然而天命未必就是宿命,局限并不代表无所作为。知有局限而不退缩,知天命仍需尽人力。所以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的命,又指向了使命。人生天地间,当秉承天命,遵从天道。作为群体,当致力于天下归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与自然合和,与他人合和,与自我合和。作为个体,当认识使命,承担使命,推动天下归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说当知天命而尽人力,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尽个人绵薄之力。

得孔子知命之旨的,当属曾子。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以仁为己任,以天下归仁为人生使命,这自然会让人想起当今领袖的号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担此使命,必言任重。人生而有限,最大的局限就是生命本身。生命有期,使命无限,“死而后已”,当称道远。深知任重道远,依然不忘初心,不改初衷,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方可为君子。相反,对自己的使命茫然无知,不担当,不作为,唯知趋利避害,知有局限而退缩不进,遇见挫折则怨天尤人,也就做不得君子、称不上知命了。

小孩子的一句问候,引发年过半百的人有如此多的斟酌,当然是她始料不及的,这也正所谓童言无忌了。

制作/李晓荷

编辑/李睿

好文!必须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