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初上旅途Lzg 2019-02-12

《易经》最大的作用,是为中华文化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辩证、系统的思维方式。

《易经》提供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象征。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中包含了影响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智慧、精神特征。尚刚进取、因时通变、重视变革、忧患处世、贵和尚中、德法结合、天人合一、人本民本等等社会精神理念,都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渗透在中华文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各个层面。一定意义上说,《易经》就是中华文化的纲领。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典籍都不能代替的。

《易经》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教科书。

《易经》的思维方式,是哲学思维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维方式。《周易》采取的“取象比类”的方法,既具有概括性,又带有具象性,相比与其它辩证法、系统思维,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易经》的这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通过《周易》的古经部分和解释古经的《易传》这两个部分展示出来的。《易经》已经通过卦爻辞以及卦爻辞揭示的卦象关系,表达了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易传》则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进一步挖掘。

这两者有密切内在联系,是上下启承的关系,根在《易经》,这是不应该分割的。

《易传》把《易经》的辩证思想,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质,道的本质是由阴阳这两个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推移的两方面构成。“生生之谓易”,进一步指明世界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属性,易就是表示这种变化的概念。

这个原理,不仅是《易经》的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的根本原理。《易经》和《易传》,围绕阴阳建立了关于观察研究世界、社会、人生的观念、原理和方法。《易经》辩证法是具有中国哲学特色的辩证法。

《易经》辩证法,扶阳而抑阴,同时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行止各有条件,克服了老子辩证法一味无为守柔的贵无辩证法的缺点。

《易经》辩证法,又具有系统思维的特征。它总是从整体上、功能上、非线性关系上去推演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这些思维方式,随着历史更替,虽有侧重点的调整,以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核心要素,始终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由周代直达现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