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学书直先工楷,次作行草。学书如穷经,直先博涉,然后返约,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勿拘。乃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 —— 梁啤《评书帖》 解:初学书法,先从唐人中择一家与自己爱好、笔性相符的楷书,守走此碑精心临事。先仪骨体,后追精神,从一点突破,由生至熟,由浅入深,久之自能精深有得c 然后离开此帖,以此帖之笔意背!恪.通过背恼,加深对此帖理解,稍不如意,再校再临,如此反复数次,渐由形似到神似,到此时方可帖。此一阶段,最要有毅力,要耐得寂寞,决不可见异思迁,频频换帖,浮光掠影."北碑南帖无安着,明镜催成白发多",到头来一事无成,只是徒费岁月。一家既得,当在此基础上,可选择一些能弥补自己缺陷楷书,如肉头不足,可临颜楷p 流动不足,可临禧字;骨力不足,可临欧字;圆润不足,可临虞字;变化不足,可临北碑;质朴不足,可傍通篆隶。通过有目的选择临事,力求形质俱备,骨肉相称,方可作行草。其法亦同上,先专攻一家,后继采众美,由约至博是一个入帖过程。入帖是手段,目的还在于出帖,出帖是将所学经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过程,是一个自辟门径,独创风格过程。入帖时要讲究法度、功力;出帖时要讲究立意、胆识。凡艺术个性越强烈之人,就越容易不掩性情,独创门径。入帖容易出帖难,入帖从功力中来,出帖从学问中来。若其人笔性既佳,功力又深,加以博览名迹,读书尚友,胸襟与识见并高,腕势与心灵日进,真名世之质,吾不能测其量矣。 点击推广底图,免费浏览生活资讯 三国(魏)钟繇《宣示表》 钟繇《季直表》 孙过庭《书谱》 赵构楷书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