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使用寿命的几大重要因素包括:对双下肢力线的恢复,双下肢长短的恢复,髋关节offset的重建,不良步态的纠正,假体摩擦界面的选择,以及股骨柄的固定效果。其中股骨柄的固定效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固定良好的股骨柄,不仅提供良好的初试稳定性,还在抗微动、抗旋、抗剪切力、抗应力遮挡方面发挥拔群效能。 那么,影响股骨柄固定效果的因素都有哪些?作为一名关节外科医生,如何摸透股骨柄固定的门道?本期视频带您逐一剖析。 长按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 ▼▼▼▼ 视频重点 概述 影响股骨柄假体固定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假体的设计、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技巧。也就是说,要将股骨假体柄完美地固定到患者的髓腔中,这台手术从患者第一只脚踏进门诊,拿出第一张X光片时就开始了。关节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髋部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甚至还要根据患者术后的基础病情况,调整术中假体的安放角度。好的关节科医生,“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前提是——选对的患者,用对的假体。 一、病情不同,辩证施治——患者因素 民国时有一位裁缝,手艺了得,无论是工匠农民还是达官贵人都爱找他做衣服。有人来做衣服,他不光要量体裁衣,还要问清顾客的职业。人们不解。他答道:平民百姓平日里都是点头哈腰,而官员权贵都是趾高气扬,所以,老百姓的衣服后面要做长一点,而官老爷的衣服前面要做长一点,这样会显得十分合身。 同样的道理,关节科医生不能一种假体打遍天下无敌手,一套太祖长拳也不能横扫聚贤庄众多英杰,而是需要根据患者髓腔的情况,骨质的情况选择趁手的“兵刃”——比如患者闪烁指数很大,髓腔骨质条件非常好,从保留骨质、减小创伤的角度考虑,完全可以使用短柄生物固定假体;若闪烁指数非常小,骨皮质很薄,从预防假体周围骨折,降低医疗成本的角度考虑,可以使用全髓腔固定的长柄生物固定假体,或骨水泥固定假体。因此,影响股骨柄固定效果的第一个因素——根据患者情况“量体裁衣”。 二、生物水泥,术之大器——假体因素 水泥假体和生物假体本来就没有谁优谁劣之分,无非就是哪个使用趁手,哪个更适合哪种髓腔的关系,有人说骨水泥假体不利于翻修,但现在第四代骨水泥技术和Cement in cement技术的发展,已经使骨水泥翻修不再成为一件头疼的事情;有人说生物柄容易造成假体周围骨折,但现在各种短柄设计和新手术入路的发展使得生物型柄的安放更加方便安全。 关节科医生所要做的,就是在众多股骨柄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假体。以柄的长短来说,如果一名追求时髦的大夫选择前入路微创切口,完全可以选择生物固定短柄,近端固定的假体;如果一名崇尚经典基础扎实的大夫钟情于后外侧入路,大可以选择生物固定解剖型假体。 同时,在选择假体的时候,讲究的大夫还会在意假体是否含有颈领,是否容易造成应力遮挡?是否含有HA涂层,是否利于骨整合?假体的固定位置是近端、远端、还是全髓腔固定,是否利于骨质疏松的固定?假体表面是否粗糙,微孔率如何,是否利于防止微动和保持良好的初始稳定性? 在股骨柄假体发展逐渐成熟的今天,各个厂家的假体设计逐渐同质化,就像苹果公司的“刘海”引领了手机界的潮流。尽管“同质化”可以总结为大道至简,但各个假体依然在材质、形态和涂层方面有着细微的差异,而这些,往往影响着股骨柄固定的效果。 三、内外兼修,手段几何——手术技术 内外兼修,“外”指的是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的测量,手术方案的计划。术前准备是否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骨柄的安装效果,假体与髓腔的匹配程度,是“讲究”还是“将就”,患者术后大腿疼不疼不会说谎。 “内”指的是大夫动刀的能力。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于术野的暴露程度不同,间接影响假体安放的角度,从而影响固定牢固程度。假体大小的选择,是否能与髓腔皮质填充饱满,假体的压配是否给力,角度是否正确,无一不影响着股骨假体的固定。而在假体固定良好的基础上,还要兼顾下肢长短,offset的重建,就更加需要大夫的“内”功。 关节置换术,是在与“力”线较劲,与片子的完“美”较劲,手术技术不断淬炼,就是要这“力与美”的结合。因此,影响股骨柄固定的第三大因素——手术技术。 小 结 股骨柄的固定效果与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关,但总结起来无非是三个方面:假体设计、患者病情和术者技术。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需要将种种因素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最佳的选择,而上面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