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

 芸斋窗下 2019-02-12
同学诸子参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青州诸人(自注:即今诸城)。
始祖讳贵,适济南新城,著籍焉,称琅琊公。
公居诸城,古琅琊地也。当元末白(一作花)马军乱,公徂击之,杀一贼,度不能抗,乃避居新城之曹村,为
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冥,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野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
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三世至颍川公,而读书仕
宦。四世至太仆公,始大其门。二百年来,科甲蝉连不绝,皆初夫人所出也。初夫人事载见琅琊公之裔孙立峰
先生《大槐记》及伍袁萃《林居漫录》、谢在杭《五杂俎》诸书。嘉兴贺爘然驳之,以为语怪,非也。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琅琊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
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壘壘如也。
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既多隐德,尝梦神人以冠簪笏囊分布槐枝之上,顾
曰:“以报汝。”识者以是卜其后之必大也。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
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受《诗》于毕文义理。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
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久之迁谕鹿邑,广励功令,如校永时,士风丕
变。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浃岁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琊公至孝,遇诸
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盖自公以《毛诗》起家,接武列卿,御史、尚书郎、祕院方岳、郡邑长吏,皆名臣膴
仕,布列中外。人皆谓善人之食报,于兹乃难矣。
高祖讳重光,明嘉靖辛丑进士,历官贵州按察使参议,殁于王事,赠太仆寺少卿,谕葬祭,称忠勤公。
公字廷宣,嘉靖丁酉举于乡,辛丑成进士,授工部主事,理徐州洪。颍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榷税
九江,廉弊窦,除豪猾,省乾没。及期,岁省国漕数百 石。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
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时赤水黑、白羿蛮叛,川贵
戒严。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诸彝为梗。公至,以便宜往抚平之,彝人感其德,争以所知异
木走报公,公采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
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太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庐,如所生。两弟早夭,
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扬历中外,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民庙
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曾祖讳之垣,嘉靖壬戌进士,历官户部左侍郎,赠本部尚书。自颍川以下,以太师公象乾贵,俱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公字尔式,里人称见峰先生,太仆公次子。少能文章,未冠补邑诸生。戊午举乡试,壬戌成进士,授荆州府推
官,多听平反。隆庆丁卯,征入为刑科给事中,寻擢礼科右、兵科左,持节使郑,还迁礼科都给事中。以言事
激切忤旨,夺俸,请急归省。明年,起刑科,擢太仆寺少卿。三月改鸿胪寺卿。甲戌,擢大理寺少卿。踰年擢
顺天府尹,旋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三载,诏锡赠封如例。庚辰,内迁户部右侍郎,奉命摄理京营戎
政。明年转左侍郎,总督仓场,疏乞归省。归二十年而卒。讣闻,诏赐祭葬,赠户部尚书。公少绩学,攻苦茹
澹,穷日夜不辍,及贵犹然。子孙遵用其教,皆以节俭世其家。生平行事,详公所载《历仕录》。
祖讳象晋,万历甲辰进士,历官浙江右布政使,赠刑部尚书。
公字子进,别字康宇,司徒公季子也。中万历甲午举人、甲辰进士,授中书舍人。癸丑考选,同乡诸公皆欲以
台省处之,适太师公方以蓟辽总督召为本兵,而故事:父兄官内阁及六卿者,子弟无得居言路;其见居职者,
例改翰林官。故太师欲暂归为公地,即来而翰林可得也。公力争不可以私恩宿君命,遂平调礼部仪制司左司
副,又迁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未几,丁内艰,服阙,补仪制司员外郎,扈惠王之国荆州。戊辰春,报命,升按
察司副使,备兵淮扬,下车摘伏如神,十城惮其风采。甲戌,升河南按察使。经年,所部谳决称平。乙亥,迁
浙江右布政使。公为人宽厚,及见义勇决,不择利害为趋避,赴人之难如不及,然终不为厓异激切之行。年七
十致仕,生平喜淡泊,室无媵侍,盛暑整衣冠危坐,读书不辍。常举唐柳玭言,诫子孙无矜门第,务力学为
善。故其家代有名人,由家法之善,有以维持之也。
父讳与敕,大清顺治元年拔贡,累封国子监祭酒,赠刑部尚书。公四子:伯士禄,顺治壬辰举礼部,乙未进士,官吏部考功员外郎;仲士禧,廪贡监生;叔士祜,康熙庚戌进士,未仕卒;山人其季也。
方伯公有四子,其季为匡庐公。公字钦文,性孝谨,尤警慧,自毁齿就傅,所授经书,一过辄晓大义。数困场
屋。世祖皇帝定鼎,诏郡邑选真才充贡太学,有司以公名应诏。公以方伯公年老,廷对后不谒选人,径归,谓
所亲曰:“吾得以壮年侍老亲侧,躬裙牏洗涤之事,远希万石家风,了有所未足乎?”就子舍,日夕视寝膳,
问安否,为尤愉。每岁时,率子妇奉觞上寿,一门五世罗拜庭下。方伯公顾之喜,则好为子姓陈述先世隐德遗
事,覼缕忘倦。公退而申绎其说,环长幼拱听。方伯公卒,哀慕如孺子,每岁时伏腊,家祭上冢,必忾慕尽
哀。又绘方伯公生平处事蹟为图二十四,以示后人。盖其天性爱慕如此。少工骈丽之文,晚年犹间为之。中岁
好为诗,辄弃去,曰:“吾偶写怀抱,如弦之有音,弦停音寂矣,乃欲索之于无有耶?”每春秋佳日,辄置酒
邀邑耆旧,促席道旧故为乐。又尝与诸兄弟宴集,道祖宗勤俭遗事,如方伯公当日。及公之殁也,群从兄弟行
哭失声,巷舂皆罢,是可以知公之德矣。
故明崇祯七年甲戌闰八月二十八日亥时,山人生。布政赠尚书公官河南按察使,尚书公及孙夫人随侍。山人生于官舍,故小字豫孙。
山人为方伯公十一孙。时六兄西樵年九岁,七兄礼吉年八岁,十兄东亭年三岁。《池北偶谈》云:“予生甲
戌,以辛卯中乡试,乙未中会试,与侯官曹能始学佺相去一甲子。”无不符合。
崇祯八年乙亥,二岁,随任之杭州。
案《考功年谱》:“是岁方伯公迁浙江右布政使。”
崇祯九年丙子,三岁。
崇祯十年丁丑,四岁。
崇祯十一年戊寅,五岁。
是冬左使姚永济入觐,方伯公摄其事。姚至京,以征解不及额下狱。方伯公闻之,敕守世藏吏籍所貯悉输之。
吏辞以考成不便,公曰:“若所言吾岂不知?顾姚事急。吾视事日浅,即不及,降秩耳,姚祸且不测。与人同
僚,濒危而坐视,吾弗忍也。”于是择吏趋解,至部验牒,课如额,姚遂得释。案:《考功年谱》:方伯公于
崇祯十年致政归。此当是九年事。
崇祯十二年己卯,六岁。
崇祯十三年庚辰,七岁,始入小学。
《池北偶谈》云:“予六七岁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便觉枨触欲涕,亦不自知其所以然。稍长,遂颇悟兴观群怨之旨。”
崇祯十四年辛巳,八岁。
山人幼有“圣童”之目,肄业之暇,即私取《文选》、唐诗洛诵之。久之,学为五七字韵语。时西樵为诸
生,嗜为诗,见山人诗,甚喜,取刘顷阳一相所编《唐诗宿》中王、孟、常建、王昌龄、刘昚虚、韦应物、柳
宗元数家诗,使手抄之。盛侍御珍示曰:“先生八岁能诗,西樵吏部授以王裴诗法。后三十年,书《考功年
谱》后云:‘文章经术,兄道兼师。’盖实录也。”是年西樵补诸生。
崇祯十五年壬午,九岁。
崇祯十六年癸未,十岁。避兵长白山之鲁泉。
《考功年谱》云:“依外家邹平孙氏。”《长白山录》云:“鲁泉在望湖顶下,林壑清美,泉水尤甘。”
崇祯十七年甲申,十一岁。即世祖皇帝顺治元年。时流贼陷京师,王师入关定鼎,国号大清,改元。
时方伯公以遗老居田间,自号明农隐士,阖门谢客,亲教诸孙,颇及声律之学。尝邀从弟洞庭象咸饮。洞庭工
草圣,有张颠之风。酒阑,诸孙竞进乞书。方伯公把酒命对句,曰“醉爱羲之迹”,山人在傍应声曰:“狂吟
白也诗。”二公皆大喜,赏以名人书画,谓匡庐公曰:“此子必早成。”
顺治二年乙酉,十二岁。
《倚声集》:“山人尝云:仆十二岁时,题《明湖》诗有句云‘杨柳临湖水到门’,全作都不省记。”《渔洋
文略》云:“予髫时,私为《清明》、《憎蚊》二赋,傅公彤臣见之激赏,有过情之誉。”是岁,西樵与诸名
士为晓社。
顺治三年丙戌,十三岁。高苑贼谢迁寇新城,陷之。避兵长白。
避地邹平,依张氏。时迁聚众千人,连破新城、长山诸县,入淄川据之,僭伪号,置官属,未几败。
顺治四年丁亥,十四岁,自长白归里。
是岁,西樵食饩于庠。
顺治五年戊子,十五岁。夏,出应童子试,被落。
山人自八岁吟诗,至是有诗一卷,曰《落笺堂初稿》。西樵序而刻之。案《倚声集》:“山人髫时尝作《落
叶》诗数篇,大为先辈所赏,有句云:‘已共寒江潮上下,况逢新燕影参差。’又云‘年年摇落吴江思,忍向
烟波问板桥。’又有《锦秋湖》二绝句、《詠狄仁杰》诗一首,载见《续集》中。”
秋,伯兄举乡试。
《考功年谱》云:“君两应省试,以文间见斥,更降志揣摹,以就程式。秋举于乡,受知给事桐城姚公龙怀文
然、枢部邢台李公非熊仲熊、齐东令曲周李公方曼倩。”《池北偶谈》曰:“姚公闱中得西樵卷,异之曰:‘他日必为风雅名家。’”
顺治六年己丑,十六岁。布政公课诸孙严,山人与诸兄读书家塾。
山人兄弟每自家塾归,孙夫人从牕闻履声,辄呼而问之:“儿辈今日读何书?为文章当祖父意否?”命列坐于
侧,予之酒食。或读书塾中,夜分不归,则遣小婢赐卮酒、饼饵慰劳之,率为常。兄弟四人每会食,辄谈艺以
娱母,夫人为之解颜。
频梦有小鸟五色如凤凰,百十其群,飞绕左右。又屡梦人赠古墨,嗅之有异香。人以为文字之祥。
山人少时,又尝梦一丈夫属对,出句云:“君子有酒旨且多。”山人应声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顺治七年庚寅,十七岁。再应童子试,郡邑提学三试皆第一。提学道钟公性朴,大兴人,明崇祯癸未进士,赏其文似《战国策》。
《池北偶谈》云:“钟字文子,顺治初为济南府推官,迁本省提学道佥事。”《考功年谱》曰:“是时方伯公
年九十,无恙,君朝夕定省,退与诸弟读书谈艺,甚乐之。”
八月,元配张夫人归。夫人邹平人,祖延登,明万历壬辰进士,历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父万钟,拔贡,南渡
官镇江府推官。
是年,读书水月禅寺。寺在大明湖东北。
顺治八年辛卯,十八岁。应乡试,举第六名。主考:户科给事中杜公笃佑,蒲州人,明崇祯丙子举人,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员外郎;杨公时荐,钜鹿人,顺治丙戌进士,历官兵部督捕右侍郎。同考夏津知县夏公人佺,寿州人,顺治己丑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初定解元者三日矣,后乃易昌乐滕国相,以经同改第六名。方伯公旧藏邢太仆侗《兰亭序》、《白鹦鹉赋》(王维撰)二卷,深所宝惜,尝谓诸孙有登贤书者,当以为赐。戊子长兄报捷,得《兰亭》卷,至是山人得《白鹦鹉赋》卷。
是冬,山人与西樵同上公车,每停骖辍轭,辄相倡和。书之旗亭驿壁。王丹麓《今世说》云:“新城二王每遇
邮亭野店,辄题诗壁上,诗既警人,使笔斗大,龙拿虎攫。尤悔庵侗道经燕齐,见之解鞍造食,坐对移晷不能
去。”
顺治九年壬辰,十九岁。会试被落。伯兄举礼部。
《考功年谱》云:“君受知学士武陵胡公此庵统虞、大名成公青坛克巩、宫允阳城乔公白山映五。会当轴修郄
武陵,借磨勘以倾主司。会元程可则被黜,先生及蒋中和、戚藩等二十余人,皆停一科。”
顺治十年癸巳,二十岁。秋八月,长子启涑生。十月,布政公考终于里第。时严冬,大雪连旬,随父母诸兄后日夜侍疾。
方伯公卒时年九十三,乡人私谥康节先生。《池北偶谈》云:“先祖年九十余,读书排纂不辍,虽盛暑衣冠危
坐,未尝见其科跣。癸巳岁,作自祭文,有云:‘不敢丧心,不求满意,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
心无愧。可偕众而同游,可含笑而长逝。’盖实录云。公年虽大耋,时时夜梦侍先曾祖司徒府君,或跪受扑
责,如过庭时焉。”是年有《冬夜过傅济汝》诗,载《蚕尾后集》。
顺治十一年甲午,二十一岁。叔兄拔贡入国学。
是年有《湖山佳境亭》诗,载《渔洋续集》。
顺治十二年乙未,二十二岁。
山人北上至赵北口,有《竹枝词》十首。一云“柳枝词”,其一载《蚕尾后集》,又一首云:“金粉初匀柳万
条,乐游原下索春饶。销魂桥上销魂树,不待飞花魂亦销。”后丙午年过此有诗云“六载隋堤送客骖,树犹如
此我何堪。销魂桥上重相见,一树依依似汉南。”盖自扬州司李量移礼部入都道中作也。是年西樵以殿试,与
山人同上公车。东亭亦以太学生廷试入都。始与海内闻人缟紵论交,时号“三王”。计甫草《广说铃》云:
“予同年王子侧居西樵、阮亭间,才堪颉頏。予与邓孝威、宗鹤问诸公,偕子侧游苕、 山水间,子侧诗援笔
辄成,多见警拔。同人每相太息曰:‘济南二王才固奇,亦以早贵声誉先布。子侧才何尝肯作蜂腰哉?’人以
为知言。”
会试中式第五十六名。未殿试而归,五月抵里。
《角巾录》曰:“先方伯公有知人之鉴,年九十余聪明不衰,尝语祭酒公曰:汝诸子皆佳,将来成进士者三
人,某某是也。幼者尤早达。既而先西樵兄以顺治壬辰,某以顺治乙未,先东亭兄以康熙庚戌,相继成进士,
而某得隽尤早,异哉。”
主考大学士金公之俊,吴江人,明万历己未进士;内阁学士胡公兆龙,山阴人,顺治丙戌进士,历官吏部右侍郎;同考翰林编修陈公彩,广东顺德人,壬辰进士,历官江南常镇道参政。
顺治十三年丙申,二十三岁。
春,与邑高士徐夜东痴同游长白山,凡柳庵、上书堂、醴泉寺诸胜皆至焉。刻《长白游诗》一卷。东痴为季木
先生外孙,顺治癸巳年山人始与定交。尝赠句云:“湘东品第留金管,江面风流续玉台。”每雪后,与东痴必
有倡和之作,至数十首。
四月,省伯兄于东莱。
《考功年谱》云:“顺治十二年,君就殿试,君既风神玉立,又夙工欧阳书,盛有文名于时,时谓非馆阁不足
以辱君。既而前政尚以武陵之故,易置末甲,及馆选复不得与,遂投牒吏部,乞改教职。九月归里,十二月赴
莱州府学教授。”
观海于蠡勺亭。五日,游龙溪,游亚禄山林氏园,观窟室画松,皆有诗。
诗集编年始此
山人自乙未五月买舟归里,始弃帖括,专攻诗,聚汉、魏、六朝、四唐、宋、元诸集,无不窥其堂奥,而撮其
大凡。故诗断自丙申始。钱塘吴君宝崖云:“先生论诗要在神韵,画家选逸品居神品之上,惟诗亦然。司空表
圣论诗云: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余尝深旨其言,酸咸之外何?味
外味;味外味者何?神韵也。诗得古人之神韵,即昌谷所云‘骨重神寒’,诗品之贵,莫踰于此矣。”
五月,第二子启浑生。
顺治十四年丁酉,二十四岁。八月游历下,集诸名士于明湖,举秋柳社。
二东名士,如东武邱海石石常、清源柳公窿涛、任城杨圣宜通久兄弟、圣喻通睿、圣企、通俊、圣美通俶,益
都孙仲孺宝侗辈咸集。
赋《秋柳诗》四章,诗传四方,和者数百人。
南城陈伯玑评云:“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能及。”汪钝庵云:“严给事沆称‘东风作
絮糁作衣’一首,如朔鸿关笛,易引羁愁。读之良然。”《菜根堂诗集序》云:“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时
正秋赋,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十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
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章,一时和者数十人。又三年,予至广陵,则四诗流传已久,大江南北和
者益众,于是《秋柳诗》为艺苑口实矣。”
顺治十五年戊戌,二十五岁。赴殿试,居二甲,馆选不得与。故事:进士二甲前列授部主事。是科以给事中言,改外任。二甲前十人为知州,余及三甲如干人为推官,余者知县。庶吉士外无京职,自是科始。馆选罢,不得归,观政兵部。谒杨忠愍公继盛祠,有诗。夏秋与长洲汪琬苕文、南海程可则周量以诗相倡和。
山人居慈仁寺,尝寓书西樵(时在东莱)云:“长夏就居慈仁,日坐卧双松下,凉风时至,爽沁肌骨,一二友
人来就语,亦不复命巾韈,日夕竟去,都忘时世周旋。”汪钝庵《说铃》云:“王十一在京师,将迁寓慈仁寺。予往阻之曰:‘子寓慈仁不得不赋双松诗,恐损子名。’王傲然曰:‘寓不可不移,诗那可便作。’”案:王集中载《报国寺双松歌一首赠许天玉》,盖是岁移寓后作也。歌词雄伟沉丽,与题颇相称。王既为此言,而其后竟尔操笔,才人固是难量。”
九月归里。
顺治十六年己亥,二十六岁。谒选得江南扬州府推官。是年,居京师久,与汪、程洎颍川刘体仁公甬(右带戈)、鄢陵梁熙曰缉、昆山叶方蔼子吉、海盐彭孙遹骏孙,倡和最多。
是冬,山人与西樵及羡门倡和香奁体诗,刻《彭王倡和集》。《说铃》云:“二王好香奁诗,倡和至数十首。
刘公甬(右带戈)寓书于予,问讯博士曰:‘王六不致堕韩冬郎云雾否?此虽慧业,然并此不作可也。’案博
士《香奁诗自序》云:‘情至之语,风雅扫地,然不过使我于宣尼庑下俎豆无分耳。’盖其讬兴如此。董文友
以宁尝以此语问邹程村祇谟,程村笑曰:‘待欧阳公罢祀时,那里再理会。’”
六合李敬圣一、武进董文骥玉虬亦来会。合肥龚端毅公芝麓以前左都御史谪国子助教,合诸词人祖席赋诗,联为巨轴。是冬,伯兄自莱州府教授内迁国子助教,至京师。
《考功年谱》云:“秋八月,迁国子助教,便道省觐于家。十一月同礼吉赴京师。”
六月,祈籤正阳门关壮缪祠,云:“今君庚申未亨通,且向江头作钓翁。玉兔重生应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明年庚子至扬州,居五年,甲辰内迁,至庚申闰八月拜国子监祭酒。“庚甲江头”、“玉兔重生”之语皆验。
《池北偶谈》载此事云:“所谓庚甲,盖合始终而言之,扬郡涉江,故曰‘江头’也。至庚申年八月置闰,而予以崇祯甲戌生,实在闰八月,过闰中秋四阅月,遂蒙圣恩,擢拜大司成。于是乃悟‘玉兔重生’之义。”
顺治十七年庚子,二十七岁。赴扬州,匡庐公就养偕行,三月到官。
山人赴广陵时,孙夫人送之渑上曰:“汝少年为法吏,吾惧之,然扬,故尔祖旧游地也。(崇祯间,康宇公曾
任扬州兵备副使)其务尽职守,以嗣前烈。”山人受教而行。
八月,充江南乡试同考官。
王丹麓《今世说》云:“阮亭为同考,至白门,夜鼓柁行大江中,漏下将尽,始抵燕子矶。王兴发欲登。会
天雨新霁,林木萧飒,江涛喷涌,与山谷相应答。从者顾视色动,王径呼束苣以往,题数诗于石壁,从容屣
步而还。翼日,诗传白下,和者凡数十家。”
分较易二房,得盛符升、郭士琦、王立极、吴之颐、王珠玉、孙谦、朱廷献、谢廷爵、崔华、黄裳等九人。九月,病归扬州。
山人在闱中得疾,危甚。东亭闻之,兼程至扬州,为治药裹。三阅月始痊。有《羼提轩病中漫兴>诗。“海客
秋善病,归来卧茅屋。东窗荫丛桂,西窗罗斑竹。露槛警孤鹤,风棂散疏菊。以此淡漠心,聊取媚幽独。鸿鹄
薄天游,麏麚乐严谷。”山人尝以是诗示汪钝庵曰:“此当不减韦左司。”汪笑曰:“露槛警孤鹤,风棂散疏
菊,已微类柳柳州矣。”盖山人论诗有云“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故钝庵云耳。
冬,至常州,登京口三山,有《过江集》。
十一月,山人病初起,有事南兰陵,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康庄同游金焦、北固及鹤林、招隐、竹林寺、海岳阉诸
名胜,得游记六、题名七、古近体四十,编为一集。张吏部公选《九征》序云:“笔墨之外,自具性情;登览之余,别深怀抱。”时以为名言。
顺治十八年辛丑,二十八岁。在扬州。
旧例:府僚迎春琼花观,以妓骑而导舆,太守、节推各四人,同知已下二人,既竣事,归而宴饮,仍令歌以侑
酒。府吏因缘为奸利。山人深恶之,语太守,一切罢去。扬人一时诵美之。
春,至苏州,过无锡登惠山。归,复有事于江宁,有《白门集》、《入吴集》、《岁暮怀人绝句》。始自号渔洋山人。是年,户部侍郎叶成格、刑部侍郎尼满驻江宁,谳海宼陷宣城、金坛、仪真诸大案,罗织问官,监司已下死者甚众。山人所谳,皆于良善力为保全,奸宄率置反坐。而独获无咎,有天幸焉。
先是,海寇犯江上宣城、金坛、仪真诸邑,有潜谋通贼者。朝命大臣谳其狱,辞所连及,系者甚众。监司以下
承问,稍不称指,皆坐故纵抵罪。山人案狱,乃理其无明验者出之,而坐告讦者。大臣信其诚,不以为忤。全
活无算。
正月,有事吴郡,看梅玄墓,宿圣恩寺,望太湖。渔洋,湖中小山也。一峰正当寺门,爱其秀峙,无所附丽,取以自号。
是春,以例往松江谒直指,次浒墅。闻邓尉梅花盛开,遂轻舟入太湖口,自光福玄墓,留圣恩寺四宜堂,信宿
返。舟泊枫桥,过寒山寺,夜已曛黑,风雨杂还。山人摄衣著屐,列炬登岸,径上寺门,题诗二绝而去。一时
以为狂。(诗载辛丑稿)是役也,发朱方,次云阳,抵吴阊,归经伯鸾之溪,赋诗共六十余篇,为《入吴
集》。
三月,有事金陵,居秦淮邀笛步,赋《秦淮杂诗》。
山人至金陵,馆于布衣丁继之家。丁故居秦淮,距邀笛不数弓,山人往来赋诗其间。丁年七十有八,为人少习
声伎,与歙县潘景升、福清林茂之游最稔。数出入南曲中,及见马湘兰、沙宛在之属,因为山人缕述曲中遗
事,娓娓不倦。山人辄抚掌称善,掇拾其语入《秦淮杂诗》中。诗益流丽陫侧,可咏可诵。又属好手画《清溪
遗事》一册,阳羡陈其年维崧为题诗。山人复成小词八阕,摹画坊曲琐事,尽态极妍,诸名士和者甚众。每谳
事毕,辄肩舆往乌龙潭、灵谷、瓦官诸寺,城南高座、长干诸古刹,控幽访古,而公事未尝废也。吴祭酒梅村
尝以山人拟刘穆之。秋七月,泊舟海陵,取徐迪功、高苏门二集评次,录为一通,康熙己卯刻于京师。又尝摘
取唐律、绝句、五七言若干卷,授嗣君清远兄弟读之,名为《神韵集》。(今广陵所刻止七律一卷,非全书
也。)是月,与全椒吴玉随客仪真,有《鑾江介和集》。山人序云:“轻寒送节,零雨迎秋。缅怀京雒之游,
风流飆散;言念邱樊之乐,昆从飘蓬。话宾雁以将愁,望行云而寤叹。楚大夫心伤摇落,临水登山;梁王孙怨
寄波潮,江枫林叶。况复雞台梦远,江东之桃叶难逢;螢苑人稀,河南之杨花又落。芜城斜日,风景苍凉;瓜
步清秋,川原萧瑟。此因骚人所为怅望,而秋士于以感兴者也。又况五马渡头,方山亭下,典午之遗迹不见,
大业之繁华邈然。能无眺听之悲,岂乏行吟之侣。乃者昆山双臂,平舆二龙,名流生射雉之城,尊宿警石麟之
异。竹林诸子,并擅清远之名;阳夏群贤,早识封胡之誉。既已牙、期同调,兼之孔、李通家。垫巾而共访名
园,命楫而同游江郭。挥杯击钵,四部俱成;裂素题襟,千人自废。州来名士,尤工倒薤之书;稷下狂奴,欲
赠纫兰之佩。人凡四,诗凡四十五首,附见凡十一则,为《鑾江倡和集》,则亦犹温、李之汉上,皮、陆之松
陵云尔。”
前礼部尚书常熟钱公牧斋赠五言古诗,有“勿以独角麟,俪彼万牛毛”之句。(用宋文献公赠方正公语也)。又序其《渔洋山人集》,其诗皆丙申后少作。有“与君代兴”之语。
《鱼子亭杂录》云:“予初以诗贽虞山钱先生,时年二十有八,先生一见欣然为序之,又赠长句,采其诗入所
撰《吾炙集》。所以题拂而扬诩之者,无所不至。今将五十年,回思往事,真生平第一知己也。”
冬,赴淮安,甓社湖舟中作《岁暮怀人绝句》六十首,丙夜而毕,纸尽取案牍尾书之。
《说铃》云:“《岁暮怀人诗》词旨清丽,间出奇峭语。茶村杜处士语人曰:‘使君才藻如许,当是天
人。’”《居易录》云:“诗中所及,大半布衣也。”
今上改元康熙元年壬寅,二十九岁。在扬州。正月,第三子启汸生。
是春,盛珍示侍御集丙申以来至辛丑纪年之作,锲之吴下。此山人专集之始也。三月,西樵迁吏部考功司主
事。
母孙夫人就养至扬。案《考功年谱》:“太夫人五月至扬州。”
山人居官公正严肃,不畏强禦,每疑谳重狱,据案立决,牍无留滞。时失出法严一事,被部駮辍,至镌级。孙
夫人因谓山人曰:“人命至重,汝但存心公恕,升沉非所计也。”山人奉命,多所平反。
是岁,有事江阴,登君山,归过丹阳,登观音山,临曲阿后湖,皆有诗,刻《壬寅集》于金陵。
其春,与袁于令择庵诸名士杜于皇浚、邱季贞象随、蒋釜山阶、朱秋厓克生、张山阳养重、刘玉少梁嵩、陈伯
玑允衡、陈其年维崧,修禊红桥,有《红桥倡和集》。
山人作《浣溪纱》三阕,所谓“绿扬城郭是扬州”是也。和者自茶村而下数君,江南北颇流传之,或有绘为图
画者。于是过扬州者,多问红桥矣。山人《红桥游记》云:“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作
弄木蓊鬱,清澈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拏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
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澗,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者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
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簾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
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
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与萚庵、茶村、伯玑、诸子偶
然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而和之。萚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嗟呼,丝竹陶写,何必中
年,山水清间,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
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为之记云。“
南城陈伯玑允衡,刻世父侍御公誌与允《陇首集》于《诗慰选》中,合孙公傅庭、袁公继咸、黄公端伯为四家,皆明末殉节者也。
《池北偶谈》云:“伯父侍御百斯公,登崇祯元年戊辰进士,入翰林,改御史。甲申,公家食六年矣。闻一月
十九之变,同妻子尽节。于几案间得手书一纸,云:‘京师卒破,圣主殉社稷,予闻之雪涕沾衣,不及攀龙而
殉命,遂偕妻于氏、子士和,并命寝室。命也奈何!葬从薄从速,随时也。’公清介忠信,言笑不苟,须眉若
神。葬日,会者万人,莫不流涕。陈伯玑论次公遗集,比之宋江文忠万里云。”《居易录》云:”伯玑清羸善
病,以予故,数来扬州,选录《诗慰国雅集》。予居之文选楼,颇料理之。“
康熙二年癸卯,三十岁。在扬州。伯兄以吏部考功员外郎典河南乡试。
《考功年谱》云:”七月迁稽勳司员外郎,被命主河南乡试。君居,常厌近科程文沿袭摹仿之陋,思力振 之,凡软熟雷同以为合有司尺度者,悉摈不收。得冉觐祖等五十七人,皆好奇服古之士。君录其文尤异者,为《豫文洁》,自序其意。相国沚亭孙公见之叹绝,以为场屋之文所未有也。“
叔兄举于乡。冬,伯兄便道觐省至扬。甫一夕,山人奉檄赴江宁充武闱同考试官。伯兄同舟送至仪真,别去,各有诗。
后一年西樵寄诗云:“一灯欲卧闻窗响,双屐君来踏砌泥。忽忆迎鑾江上别,江风含雨昼棲棲。”山人亦有
《怀西樵》诗云:“曾与坡公吟赏地,对床风雨恋真州。”刻《癸卯诗卷》。
是岁作《论诗绝句》,南昌陈士业弘绪为序。
《渔洋诗话》云:“余往如皋,马上成《论诗绝句》;四十首,犹子净名作注,人谓不减向秀之注庄。净名,
浣小字也。”计甫草东云:“陆亭先生《论诗绝句》,大致仿元遗山,而声情过之。”
武闱得邱湛等十九人,湛寻中甲辰会元。
康熙三年甲辰,三十一岁。在扬州。春与林古度茂之、杜浚于皇、张纲孙祖望、孙枝蔚豹人诸名士修禊红桥,有《冶春诗》,诸君皆和。
西樵先生云:‘贻上早负夙惠,神姿清澈,如琼林玉树,朗然照人。为扬州法曹,日集诸名士于蜀冈、红桥
间,击钵赋诗,香清茶熟,绢素横飞。故阳羡陈其年有‘两行小吏艳神仙,争羡君侯断肠句’之咏。至今过广
陵者道其遗事,仿佛欧、苏,不徒忆樊川之梦也。”陈其年云:“官舫银镫赋冶春,廉夫才调更无伦。玉山筵
上颓唐甚,意气公然笼罩人。”宗梅岑云:“休从白傅歌杨柳,莫问刘郎演竹枝,五日东风十日雨,江楼齐唱
冶春词。”刘公甬(右加戈)评云:“采明珠耀桂旗丽矣,或率而儿拜,或扬袂从风,如欲仙去。冶春诗独步
一代,不必如铁崖遁作别调,乃见姿媚也。”
伯兄以磨勘一案无妄下吏议。
《考功年谱》云:“以礼部捃摭试文语句,指为有疵,考官例夺俸三月。而是时功令加峻,遂下君吏部,五月
移刑部。子侧既下第,留京师经络橐饘,日仅一食,夜则共被请室中。家人皆震怖雨泣,君居之坦然。”
匡庐公赴京师视之。冬,狱解。
《考功年谱》曰:“先是,宗人耻古命岳都谏,尝为君筮,得晋之六二,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至十月三
晶,太皇太后万寿节,事果得白。计甫草《广说铃》曰:“甲辰秋冬间,西樵事已渐白。阮亭尚不御酒肉,面
有涕泪痕。同人言,二王兄弟友爱似眉山二苏。予以语顾茂伦,茂伦曰:‘此二王诗之源也’。”
省觐至扬,同卧起羼提阁中者弥月。
《考功年谱》云:“十一月至扬州。士禛以舟逆于秦邮,既见而悲。君援手戒勿道前事,很径取所赋诗数百
篇,令读之,曰:‘弟视吾境地差进不?’不比终卷天曙,已达广陵,竟不成寐也。署中有羼提阁,君乐其深
靓,遂居之。每晨夕定省之暇,辄居阁中读书,左右图史,列盆山梅花水仙以十数,苧袍草屦,婆娑其间。与
士禛夜必对床赋诗。”云云。
十月,山人内迁礼部主客司主事。是岁,有事于江宁。为伯兄燃灯长干寺浮图。公事了,辄与方文尔止,徧访牛首、祖堂、棲霞诸山,及城南诸古寺,观六朝松石,所提歌诗、游记如干篇,为《后白门集》,汪琬苕文作《白门前后集序》。
康熙四年乙巳,三十二岁。春,有事如皋,与邵潜潜夫、陈维崧其年、许嗣隆山涛诸名士,修禊冒襄辟疆水绘园,分体各赋。山人得七言古体,即席成十章。
陈其年序云:“《水绘园修禊诗》一卷共八人:王阮亭士禛、邵潜夫潜、冒巢民襄、谷梁禾书、青若丹书、毛
亦史师柱、许山涛嗣隆、陈其年维崧。诗则有五言古、七言古、五方律、七言律、五言绝、七言绝,为体有六
共诗三十有八首。”《渔洋诗话》云:“余与诸名士修禊冒辟疆园,分体赋诗,余戏谓其年曰:‘得紫云捧砚
乃可。’紫云者,冒歌儿,最姝丽,为其年所眷,许之。余坐湘中阁立成七言古诗十章。”
杜浚于皇后一日至,不及会。
或问杜曰:“阮亭诗何如?”曰:“酒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笑傲沧州。”又问:“君诗如何?”曰:“但觉
高歌有鬼神,谁知饿死填沟壑。”
匡庐公及伯兄往杭州。山人返郡,随谢吏事。
徐电发釚云:“王司理去维扬日,作《江南好》数词。予曾于画船白板上见之,清歌宛转,似白乐天《忆西
湖》诸作。”
有事于江宁,访见月律师于花山。欲往茅山,不果。六月,匡庐公及伯兄归自杭。七月登舟北行,诸名士祖道于禅智寺,硕揆禅师方丈有《禅智倡和集》。初名《禅智录别》。
山人官扬州五年,不名一钱,急装时,惟图书数十箧。尝有诗云:“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
八月过临淄别墅,拜别两大人,偕叔兄上京师。
山人与东亭北上,道中戏题德州南曲律店壁云:“曲律店子黄河厓(地名),朝来一雨清风霾。青松短壑不能
住,骑驴又踏长安街。”载见《香祖笔记》。
到礼部,任提督两馆。(提督两馆主事,时刘君广国宝生为主客司郎中)是时,尚书沙公澄,顺治丙戌进士,蓬莱人;侍郎王公熙,顺治丁亥进士,宛平人,以兵书大拜;黄公机,顺治丁亥进士,以吏书大拜,谥文僖。其后两侍郎皆入相。沙去,继之者梁公清标,崇祯癸未进士,真定人,以兵书大拜。后亦入相。
康熙五年丙午,三十三岁。暂返里。毕氏妹卒,山人第三妹也。
案:《王氏家传》:“匡庐公四女,一适淄川庠生毕盛肩。”
过青州,留周侍郎栎园真意亭,为题画册十余首。往居广陵,曾为题二十余首,及此而再矣。
案:山人与周栎下论画云:“乙巳夏,某在青州真意亭为先生题画册。因忆辛丑在扬州,壬寅在真州,前后为
先生题画赋诗,不下三四十篇,今再而三矣。”
冬,如京师。山人在扬州五年,奉荐皆及格,当行取台省。会有同年生为户部郎中,欲攘之,凂吏部上疏,以旧时台省缺员有行取推知及部郎改授两例,请旨。奉旨:“已后科道缺员,著以郎中改授,这行取永远停止,复行外官考之例。”山人坐是不与行取。甲辰遵例考满,督抚皆注一等,称职。吏部都察院会同复核,始获内迁。其难如此,皆同年生某为之也。旧例,推官承追钦赃无考成,至是改例,考成完欠与州县等,而扬故有积欠,起顺治二年,止十七年,凡二万两有寄,本犯已故,辄禁其孥,甚者株连亲族,囹圄填溢。山人初至,见鸠形鹄面,锒铛荷械,大半株连,恻然遗之,曰:“视尔辈皮骨仅存,徒事桁杨,何益?自今与尔辈约,吾为尔募代输,不复逮比公庭,其济,则尔诸人之福也;否则,吾以一官殉之。”皆稽首谢去。于是为手疏,自巡盐御史、转运使、扬州道府以下各县,为佽助,其十属州县以案之有无多寡为差。巡盐胡侍御道南文学复集诸商庭谕曰:“曩者,瓜、仪中海寇之后,告讦纷纷,尔曹有覆巢破卵之危,迄今身家获全。全者,系谁之力?非王公乎?”曰:“然。”“亦曾刑辱汝乎?曾受汝丝粟之馈乎?曾以汝曹为奇货,媚往来冠盖贵游乎?”曰:“悉无之。”“然则保全两淮元气,以还朝廷者,王公力也。汝曹岂遂忘之乎?”皆顿首曰:“是尸祝而社稷之,既数年矣,曷敢忘?”“今王公疏募代罪人完十六载之积欠,救株累无辜于汤火之中,一时同官于扬者,皆乐为佽助,汝曹宁无意乎?”又顿首曰:“固所愿也。微公言,且藉是以报王公之德于万分一。”于是旬日之间,代输合计万余金,余三千金有奇,请于巡抚中丞张某,疏请豁免。旨既下,悉召罪人于庭曰:“始吾怜尔曹系累之苦,不忍鞭扑,不获已为募疏代输之举,诚不自意事果济,且如是其速也。今尽释汝。”皆痛哭拜谢而去。于是扬属积欠一清。又,五年中完钦部大事八十三案,扬理官之难为也如此。有《维扬信谳》若干卷。山人官扬州,比号繁剧。公事毕,则召宾客泛舟红桥、平山堂,酒酣赋诗,断纨零素,墨沈狼藉。吴梅村先生伟业云:“贻上在广陵,昼了公事,夜接词人。”盖实录也。
如皋冒辟疆序考绩云:“公实今日之循吏,仁而明,勤而敏,廉而能慎者也。维扬,南北一大都会,商与民错
处者百万余家。其属邑又多滨海斥卤,民俗呰窳,而无以为生。公至抚绥有方,慈惠倍至。公又发奸摘伏决断
如神,一时府吏胥徒,举无所上下其手,诸豪亦无敢有所横。可不谓仁而明乎!广陵为江南剧郡,大吏有疑难
事,下之藩臬,藩臬复下之李官,黎明坐堂皇,羽书旁午,征檄雨至。公左右裁答,酬应若流,侍吏十余人,
手腕告脱。尝以数月完钦件数千。一时齰指,推为神异。夜分入寢食,燃巨烛剖析案牍不少休。更以其余披览
六籍并时辈所著撰。甫辨色,公又出矣。可不谓勤而敏乎!公素性淡约,事两亲最孝,迎养法曹,聚百右以事
之,临涖之谨,恪守庭训。日食疏菜一二器,不妄费县官一钱。邗沟为南北咽喉,贵人之至者,津吏日以百十
告,公河干一谒而已,他无所进。又,公文章遍天下,客之访平山堂、唐昌观者,日以接踵。公诗酒流连,曲
尽款洽,客相对永日,亦终不忍干以私。公尝有一莫逆至,临别,公曰:‘媿官贫无以为长者寿,署有十鹤,
敬赠其二,志素交也。’汪钝庵事,载见二公集。客大喜载之而去。可不谓廉而慎乎?”
康熙六年丁未,三十四岁。在礼部。
夏,山人门人及凡从学为诗者,裒集壬寅以后诸作为《王礼部集》,计甫草、朱竹垞诸人序之。
是年,与汪、程、刘、梁及董御史文骥玉虬李翰林天馥湘北、陈翰林廷敬子端、程翰林邑翼苍辈为文社。兵部尚书合肥龚公实为职志。宋别驾荦牧仲自黄州入觐京师,始定交。荷兰诸国进贡,有诗纪事。尚书梁公罢,继之者郝公惟讷。顺治丁亥进士,霸州人,终吏部尚书,谥恭定。
康熙七年戊申,三十五岁。迁仪制司员外郎。
先是,甲辰以后,令学宫停制艺,止用论策取士,严科场条例,至点画字句罪勿赦。又使天下郡邑,不得贡明
经,及诸典礼,多所变易。上亲政,考稽旧章,宗伯毅然以釐革弊政为己任。适山人为仪司,具亟当改正者数
事,力请于宗伯。宗伯韪其议,缮疏进之。奉上,报可。一时文明之治翕然复兴,如世祖时。由是天下之士复
研精敛志,务为文章圣贤之学。所以寢微而旋昌者,山人有力焉。
为孙少宰北海承泽赋《古剑行》、《秋霖行》。山东诸郡县地震。在京师,务汲引后进,四方之士以齿颊成其名者甚众。经指授者,人称王门弟子云。
是时,士人挟诗文游京师者,首谒龚端毅公,次即谒山人及汪、刘二公。而山人尤好奖励后学,士人多乐就
之。或谓山人曰:“公汲引人物,自是盛德,然后进之士,学未有成,得公一言,便自诩名士,不复虚怀请
益,非公误之耶?”山人改容谢曰:“君言是也。”然山人于朋辈诗文就质,凡有得失,亦必直言无隐。宣城
施愚山常曰:“吾交游满天下,直谅多闻,惟王先生耳。”蔚州魏敏果公象枢每有所作,必属山人指其瑕,即
欣然改定,谓人曰:“吾仕京师三十余年,惟心折一阮亭耳。”晚年有京朝官以诗相质,山人为指摘竄改,不
少隐,其人颇有愠色。山人于是知古道之不可行也,悔之。
康熙八年己酉,三十六岁。榷清江浦关,专司船厂。造船有陋例,自总督、漕运都御史,下至道、府船政同知,皆以为利薮,而木商汤甲实操纵其间,都御史已下,皆供其颐指不暇。山人至,言于总漕帅颜保,尽革之。凡发银皆足秤足色,毫无扣除,旗丁感悦,船悉修艌坚固,可涉风涛,漕运颇赖以济。而山人终任,不名一钱矣。淮安张弨力臣、长洲惠恕来执贽。惠后改名周惕,字元龙。弨家多藏书,颇藉观焉。
是年,山人自取甲辰以前广陵所作、乙巳以后礼部所作,共一千三百余首,删其什六,益以《过江》《入吴》
《白门》前后诸集,都为一编,曰<渔洋集>,门生王我建,立极,庚子年所取士,刻之吴门。山人以一本付
楚云师藏之南岳,一本付拙庵师藏之盘山。
康熙九年庚戌,三十七岁。在淮上。时同事满洲郎中交椫,以事罢归京师,而船厂部差议载,故久无代者。迟数月,始得部文北归。时淮阳方浚,运河商船不得行,几至缺额,冬还京师。
案<考功年谱>:“山人是年十一月,以家人至京师。”
是岁,叔兄举礼部,成进士。伯兄起家,补考功司员外郎。
上亲政后,礼部奏改科场条例,考官失察不过夺俸,前所处分,冤者,皆还其官。故西樵复起为考功郎。时东
亭以不与馆选,北归。山人自淮上复命,过家,上寿称觞,闾里以为荣。
康熙十年辛亥,三十八岁。迁户部福建司郎中。时郝公惟讷敏公为尚书,程周量可则以员外郎为同舍,朝夕相倡和。而宋荔裳琬、曹顾庵堪、施愚山润章、沈绎堂荃皆在京师,与山人兄弟为文酒之会,盛有倡和。
案<考功年谱>:“时又有武乡程昆仑康庄、泽州陈说岩廷敬、合肥李容庵天馥官翰林,泗州施匪莪端教官司
成,德州谢方山辉、安邱曹实庵贞吉、江阴曹峨眉禾与汪蛟门懋麟皆官中书舍人,数以歌诗相赠答也。”
石门吴之振孟举,汇选其诗为八家,刻于禾中。未几郝公迁吏部尚书,继之者梁公清标。是岁,重新伯祖太师大司马宣府特祠。
是冬,孙夫人患痰症甚剧。信至京师,山人兄弟仓皇欲弃官归。夫人语匡庐公寓书力止之,未几病已。
康熙十一年壬子,三十九岁。在户部。正月三日雪一,与宋荔裳、谢方山重辉、兄西樵游西山,有《游山诗》。
自注:严处士荪友绳孙,门人曹峨眉禾、汪蛟门懋麟序之。四月,第四子启汧生。五月,次子启浑卒。
《考功年谱》曰:“浑为某仲子,有才具,年十七矣。”
六月,奉命典四川乡试,得杨兆龙等四十二人,副之者郑工部次公日奎,贵溪人,己亥庶吉士。
是役也,得诗三百五十篇有奇,为<蜀道集>。自注:施少参愚山润章、徐处士嵇庵夜、门人曹舍人峨眉禾、汪舍人蛟门懋麟序之。
所过名山,如井陉、霍山、姑射、中条、雷首、太华、少华、终南、太白、雪栈、蟠家、锦屏、天柱、岷山、
青城、蟇颐、淩云、峨眉、乌尤、五峰、塗山、平都、上嵓、瞿唐三峡、巫山十二峰、隆中岘首、苏门百泉诸
胜,舟车遄发,或至或不至,凡登望皆有诗。昆山叶子吉评曰:“毋论大篇短章,每首具有十二分力量,所谓
狮子搏象,皆用全力也。”盛侍御珍示曰:“先生《蜀道》诸诗,高古难放,观者警叹,比于韩、苏海外诸
篇。”
又有《蜀道驿程记》二卷。归下三峡,次卫辉,闻太夫人仆。夫人卒于八月初一日。徒跣奔丧,十一月抵里。
山人抵里后,寢处苫土,哀毁骨立,杖而后起。终三年丧,未尝一饮酒、茹浑也。
居庐,与诸兄日侍匡庐公起居。是岁,过闻喜县,有伯祖太师公及乔公允升合祠,重葺之。
太师霁宇公,以隆庆五年进士,授闻喜知县,有善政,与史公载德、李公复聘、文公祚、申公田、乔公允升合
祠,俎豆不衰。又有特祠,在东门。山人使蜀时,谒祠下,父老子弟聚观,有泣下者。
康熙十二年癸丑,四十岁。居庐。长兄考功以毁致疾,七月卒。
《考功年谱》云:“君以七月二十日酉时终于正寢。易箦之际,口鼻皆作旃(右下丹为冉)檀香,既而遍体作
莲华、兰蕙种种异香,经三日夜不散,既殓乃已。君之殁,未及太夫人小祥者八日。乡之士大夫以君居丧动循
古礼,死孝章章甚著,私木谥曰节孝先生。”
辑考功诗,因撰平生师友诗为《感旧集》若干卷。
梅耦长《知我录》云:“新城先生著述甫脱藁,辄又流布。独《感旧集》一书,编成逾廿年不以示人,因别有
微指。尝手疏其篇目见示,云:‘右康熙甲寅撰,故无新篇。尚有《屏风集》佇近作入之。’盖是集始于癸
丑,成于甲寅也。”案《屏风集》,他处不载,盖未成书也。
冬养疴西山之柳庵。奉匡庐公命也。
康熙十三年甲寅,四十一岁。庐居,日侍匡庐公。侄启浣卒,长兄次子也。
处士徐东痴夜游宛、邓归,闭门却扫。山人居庐日,尝与往还,小祥后多赠答诗。
康熙十四年乙卯,四十二岁。服阙。夏,以父命赴京师。秋,需要次归里。是时诸故人皆散去,惟翰林李湘北天馥、陈子端廷敬、叶子吉方谒官京师。
山人至京师。李、陈二公即日访于天宁寺,适山人他往,二公坐塔下以待,牡钥将下,始连骑入城。及山人之
归也,李公偕叶公坚坐慈仁寺邸,流连至日晏不得发,其笃好如此。有留别诸公诗。
彭骏孙孙遹自浙西来,间为文酒之会,然无复曩时之盛矣。
康熙十五年丙辰,四十三岁。正月,赴京师。五月,补户部四川司郎中。
时滇、闽用兵,内而度支,处而输輓,倍极烦难。山人佐理持筹,善为酌剂,处之裕如。
九月,张恭人卒于家。是岁有《漫兴》诗十首,《杂感》诗四首,皆感怀而作,有《輓殉节诸公》诗、《悼亡
诗》。
案编年集《漫兴》以下诸诗,皆入乙卯稿,当是需次归里后作,故末首有“白头清镜里,归卧故山春”之句。
《悼亡》诗入丁巳稿,疑辰巳冬春两年之作耳。
康熙十六年丁巳,四十四岁。在户部。是时,尚书为梁公清标,侍郎为魏公象枢。魏公属定其诗,可否一无所
狥。魏公以书谢云:“于论文较艺之中,见吾心不欺之学,足下真古人也。”
凡为同人选定诗文集,如宋荔裳、施愚山、孙豹人、陶季辈,前后数十家。
是年宋牧仲煢、王幼华又旦、曹升六贞吉、颜修来光敏、叶井叔封、田子纶雯、谢千仞重辉、丁雁水炜林
(《漫堂年谱》作蜚伯尧英)、曹颂嘉禾、汪季甪懋麟,皆来谈艺。先生为定《十子诗略》,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