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上)

 宣城历史文化 2020-10-31

5

4

3

高生元

著名词学家宛敏灏教授,生前曾对南宋状元吴潜做过专题研究,著有《为吴潜辩诬》《吴潜年谱》等多篇重要文章,为后人研究吴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吴潜年谱》这篇文中作注曰:“吴潜为晚宋爱国词人,在政治斗争中被贾似道等投降派所害。去岁为其逝世七百周年,因求明吴宗周撰《吴许公年谱》未得,遂掇拾资料成此初稿,世系里贯而外,特详其政治主张和活动及创作之有年代可稽者,聊备文史研究中谕世知人的参考。”他对未寻访到明吴宗周所撰《吴许公年谱》而遗憾,故特嘱咐其弟子恢复高考首届研究生汤华泉继续寻访。

数年前,汤华泉教授在其学生王秋明处得知,宁国高生元搜寻到吴宗周撰《吴许公年谱》,于2016年国庆节假期赶到宁国市高生元处,见到了晚清时期印制的《宋特进左丞相许国公年谱目录》,他认定此年谱就是明吴宗周所撰《吴许公年谱》。此房吴氏系吴潜三子吴玠后裔,《宋特进左丞相许国公年谱目录》是宁国《高笋塘吴氏宗谱》中的一部分。

我对吴潜的研究与探索已近20年,搜寻到有关吴潜家族的族谱达五种,今据《宋特进左丞相许国公年谱目录》等史料,编辑成《许国公吴潜年谱》。

01

   吴潜世系   

安徽宁国云梯、宣城白马山一带吴潜家族,祖籍平江姑苏,始祖亶父,二世泰伯,三世季简,传至八十世竦公隐潜州(今浙江省临安市于潜镇),竦传琳,琳传嵩,嵩传敬忠,敬忠传景和,景和传君宠,具有功于当代,君宠传至宋太祖时以功授水陆支度转运使仁寿。八十六世吴仁寿(938—1002)因“宦游宛宁,览云梯之景:山岳若城廓之状,风土有生化之机,可为胜境,遂卜居焉。”吴仁寿为迁宁国始祖,自此定居该地,世代繁衍。

吴仁寿生三子:长子猛修徙宣城白马山,次子仲俨留居云梯,三子季侃复迁平江。

八十七世孟修,为吴氏迁宣城白马山始祖。孟修生三子:长子达道,次子居仁,三子由义。

白马山今为宣州区水东镇稽亭村白马山村民组,白马山村民组旧名为“吴村”。其后裔分别迁至宁国府之南门、北门、张家冲、洪杨村,后蔡,水东,建平簟市,宁国县城、文脊山、三元、张村、南极等地。

八十八世达道生二子:长子宫府(太平事,居本宅),次子县尉(居蔡后)

八十九世宫府生五子:长子安谦(徙宁国文脊山),次子安让(居水东),三子安复(居后潭,当在今水东镇东岸河边),四子安谅(官校书郎,居小坂岭),五子安礼(大秀才)。

九十世安礼生二子:长子弥远(五七朝奉),次子弥高(节度使)。

九十一世弥远生六子:长子昇,次子昶,三子旭,四子章,五子商,六子高。

九十二世高生四子:长子承,次子定,三子舆,四子奭。

九十三世奭生三子:长子淑,次子洙(太师、滕国公),三子淇。

九十四世洙生三子:长子丕应,次子丕承(入赘金陵高淳永宁乡茅城刘绛女。太师、越国公。民国二十三年《高淳县志·列传·乡贤》、《宣城历代名人·上卷》中《南宋进士吴柔胜》一文均讹“丕承”为“丕”),三子丕显。

九十五世丕承生二子,长子柔立(解元,太师、魏国公),次子柔胜。柔胜以高淳籍登进士。后来柔胜以水患携其子归宗宣城宁国,居宁国城里西门内(今为老市委大院东边,旧时此地是柔胜族宗祠)。柔胜在宁国城里购置了许多房产,东营街、西营街大部分店铺都是吴家的,巫山岭也是吴家的,时称“吴山”。吴柔胜晚年徙居宣州。卒葬于长安乡宋山石冈之原(今为宣州区新田镇境内小劳山)。

九十六世柔胜生四子:长子源,次子泳,三子渊,四子潜。

九十七世吴潜生四子:长子璞、次子琳、三子玠,女适宁国县奚季虎(吏部尚书)。

02

万历《吴许公年谱》原序

吴许公①年谱序

世孙宗周②编,董中丞杰③序。万历中,孙、国子生礼卿④重刻,汪中丞尚宁⑤、梅参政守德⑥并有序。

汪序云: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尚友也,宜哉!予时切嗟于吴子立之语次,先许国遗行曰:先君子何可当也,予特谓君子贤贤之情然尔。予学也,慵探往史,亦仅仅耳。兹复阙年谱徧,叹曰:士之尚友也。古之人有在今人中,天下士即在一乡中,岂其必远慕哉?要在厚于取善云尔。略举有宋相业赵、张、薛、向,肇运之相也;吕、李、王、司马,保治之相也;寇、韩、范、富,济艰之相也。国运孱微,天步臲卼,绵延线存,固诸公之力也。其颠造钧阶,虽善莫何,则诸人为可恨尔。窃窥公戢乱之了,靖安之猷,弘远之谟,真社稷臣也。而直心正气,绝意私恤,远脱淟涊,百折不回,卒远窜以没,殆接比天民风采。公自疏先臣正肃公,所师朱文公,所交彭龟年、杨简等皆一时君子大老。若得罪于君子时日,何以见先臣家学源流?百世之下相见心神。

公由郎官至公相,历七十余转,奏札存者三百余首。皆因事讷诲,随疾投疗。前辈董公以正心诚意之学,发为尧舜君民之政,言大非侈之谓矣。昔时蛊已甚,当季运入相甫二年,秉政仅七月,以似道抑扼,天实靳之,公曷故焉。予尝历关中华州,于古刹中见寇莱公遗像,肃下拜,慨怀凄然。莱公与公具以同列谗挤去相位,身殒岭表,迹亦偶相类。莱公子姓今散海内,及有显者俱不可知。而公家故里子姓云礽,贤英辈出,能步公之武者比比,名贤之泽何光远矣。

予里人也,阅是编挹声闻益详。羽仪当时,风传后世,先生为不朽也。乌川彼须曳赫奕,草木罔腐哉。《语》云:文献足征,年谱文之详者。贤胤祚后,先编纂之,勤来学承嘉惠矣。家乘云已哉!

吴子立之,名礼卿,公十世孙,文行志节,于公蔚然有光,会际昌期,吕、李、王、司马保治之运也,是岁应贡上京师,速予牟其端,敬忘不佞以复。

通议大夫、提督军务、并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汪尚宁撰。

梅序云:

吴许国年谱二卷,肇厥八世孙临江公子旦氏铨次,业已就梓,藏于家阅六纪,浸成漫漶。今嗣孙孝廉君立之葺刻以传,谓守德里人也,征叙焉。孝廉博雅淑姿,绳武不匮有足尚者。叙曰:

余读宋史至许公列传,虽述叙潦略,评骘依违,犹辄黯然低回者久之,逮考世于今则爽然自失矣。盖其始悲棘绳之遇,而终定志乎塞马之几焉。公发家鼎元,历阶钧轴,殖材鸿朗,畜德渊渟,剀直拟于中垒,通达方之太傅。即宝祐间厄丁阳九,运北退飞,假令夷吾江左,安必亡还古社之望、洒北辕之耻乎?而事谬不然,投魑魅以为邻,放江潭而憔悴。竟蒙腹刃,莫遂首丘,致命之夕,中孚应天,风雷答响。嗟夫!岂天之所授命者,博顾攽其鉴而谋适不用邪?抑果美好者不祥而长算,卒诎于短造邪?间尝手其殆词,则托逍遥于曳杖,慎临履以启衾,殆亦齐殇彭之殊,化镜天人之大端,诸所建树非无本矣。

兹沂公之世三百祀有赢,宋屋以墟,而彼奇诋蜈蚣深仇,鸠羽者志士且恶称道之,乃公山岳之瞻益崇,往古龟貂之庆弗替。方今是谱也,复有所以阐幽光而恢懿烈者焉。《语》曰:“福与祸并,吊与庆仍。”余味其言,故用以爽然自失也,而窃定志于塞马者与?公才长,奏对先后凡若干疏具谱中,其允矣经国者之耆蔡哉!

吴之俊髦,多且彬彬,行将试焉,勉矣。

万历甲戌冬月,梅守德纯父撰。

——序文录自万历五年《宁国府志》

简注:

①吴许公,即吴潜,宣城人,字毅夫,号履斋,柔胜四子。嘉定十年状元,官至左丞相,敕封许国公。

②吴宗周,吴潜的七世孙。宗周,字子旦,号石冈,宣城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临江府知府。编纂《吴许公年谱》,未刊印。

③董杰,字万英,泾县人,进士。董杰序已佚。

④吴礼卿,字立之,宣城人,吴宗周之孙。印制祖父吴宗周编纂的《吴许公年谱》。

⑤汪尚宁,字延德,歙县人。纂嘉靖《徽州府志》,官至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⑥梅守德,字纯父,宣城人。历任浙江台州推官、户部主事、山东学政、云南参政。

03

许国公吴潜年谱

公姓吴氏,讳潜,字毅夫,自号履斋。

曾大父讳洙,官学谕,累赠太师、滕国公。

大父讳丕承,尝两领乡荐,上礼部不及仕,累赠太师、越国公。

考讳柔胜,少师朱文公,孝宗淳熙辛丑黄由榜进士,仕终秘阁修撰,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谥“正肃”。

庆元元年乙卯(1195)         1岁

吴潜,字毅夫,自号履斋,柔胜四子,夏五月初四日戊子时生于安吉州新市镇(今为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之寓舍。

二年丙辰(1196)         2岁

夏四月一日,母亲鲁国夫人沈氏病逝,葬于宣城之蒋山。

三年丁巳(1197年)         3岁

四年戊午(1198年)         4岁

五年己未(1199年)         5岁

六年庚申(1200)         6岁

吴潜游学于宁国、宣州、泾县及溧水等地。

嘉泰元年辛酉(1201)         7岁

二年壬戌(1202)         8岁

三年癸亥(1203)         9岁

四年甲子(1204)        10岁

开禧元年乙丑(1205)        11岁

二年丙寅(1206)        12岁

三年丁卯(1207)        13岁

嘉定元年戊辰(1208)        14岁

入州学。

二年己巳(1209)         15岁

年庚午(1210)        16岁

秋八月,领乡举。

四年辛未(1211)        17岁

五年壬申(1212)        18岁

六年癸酉(1213)        19岁

春三月,取夫人平氏。平氏溧水世家。

七年甲戌(1214)        20岁

吴柔胜三子吴渊,于嘉定七年(1214)中进士。

吴渊,字道夫,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人。生于宋光宗绍熙辛亥年(1191),登嘉定七年(1214)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卒于理宗宝祐丁巳年(1257),年六十七岁。葬曷山之原(曷山,《太平寰宇记》、清嘉庆《宁国府志》载,即文脊山,在宁国县)。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取赵氏湖州帝裔,赠吉国夫人,生卒失考。与公合葬。生子三:琚、环、玮。

长子琚,字禹瑜,生于嘉定年间,初以荫授屯田郎兼虞部,咸淳丁卯年(1267)擢员外郎。吕文德守襄阳表为裨将,典馈饷材用。累官淮东安抚使,改川陕宣谕史。卒失考。娶张氏饶州人,封郡主,生卒失考,合葬曷山。以水东族人魁四之子宝义为嗣。

次子环,字禹玟,以待补太学生,官授太常寺郊社署令,转寺簿。生卒失考,葬后潭之游村。娶朱氏,新安文公之后曾孙女,生卒失考,葬高陵。生一子宝仁。

三子玮,字禹琦,以词科授绍兴府通判,卒于官旅,榇规舆。生卒失考。娶刘氏,生卒失考。合葬后潭。生一子宝量。

八年乙亥(1215)       21岁

九年丙子(1216)       22岁

春三月,子璞生(吴璞世表见后)。秋再领乡举。

十年丁丑(1217)       23岁

登礼部进士第一(吴潜为状元,共有523人进士及第)。宁国时有民谣:“水打北园庙,宁国出状元。”秋八月七日特授承事郎、签书镇东节度判官。

诰词。

台臣盛章论罚奉祠。

十一年戊寅(1218)     24岁

里居。

十二年己卯(1219)     25岁

里居。

十二年庚辰(1220)     26岁

里居。

十四年辛己(1221)     27岁

里居。春正月,子琳生。夏五月二十二日降授承务郎。

吴琳,一作璘,字禹玉,号存吾,行尚六。潜之次子,身长八尺,有奇美须髯。喜吟诗。染翰真草隶篆,皆造精妙,赵子昂见而起敬。尝卧病旬日,以指于胸前布衾上书不少停。病愈起,视布衾已穿矣。今玄观尚存“鳌峰”二大字笔力端劲,足为书法一绝。所为有《存吾诗文集》。旧谱尝为元江东招讨使,怀远大将军,镇金陵。谥“忠状”,及考履斋辞相奏疏有曰:“拔擢之俊,偏及于豚犬。”又已荫授于宋朝,岂非旧谱残阙纂纪不免于讹谬欤?公尝辟南墅,名曰清胜园;引水凿池曰锦波。徜徉觞咏,以终天年。生于嘉定辛巳年正月,见《甘梅轩诗》及《许公年谱》,余无考。娶刘氏,金坛虎臣之女,封硕人,生卒失考。合葬宁国县香城乡三十九都高村之汪溪山,土人呼为吴平章墓。……生二子:宝儒、宝传。一女适彭泽令南湖(属宣城)贡松。

长子宝儒,字叔武,行景四,号止水,生于宝祐甲寅年(1254)五月初四日。“时故府官、都管汤彬总督田财契券。有元混一,诏民间献田于东宫者计亩尝官,(汤)彬私以所掌献,计一千三百余顷,授平江路总管。朝廷以田租勒石县司,因以为粮额,宣民不胜重敛之苦。公(宝儒)与从兄弟入朝诉其不平,世祖始知汤彬之奸。太子亦悔,减田一万亩以给家众,各授官有差。公(宝儒)累官南雄路总管,治行卓然。”时江南岁祲,流徙甚众,母刘夫人在家,宝儒弃官归养,以俸余给族人,赖以安全。尝给亭于府南城下,匾曰“香远”,吟啸以终。卒于元至大辛亥年(1311)五月十二日。葬高村父招讨墓右。娶汪氏,白鹿贵铭之女,封延陵郡夫人,生于宋宝祐癸丑年(1253)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元大德丙午年(1306)七月二十一日,葬慈溪滕国公墓侧。生子二:锳、錀。

次子宝传,字叔达,行景八,生卒失考。娶刘氏,溧水伯英之女,生卒失考。合葬响山。生子三:鎰、锴、钢。

十五年壬午(1222)    28岁

春二月十一日,叙复承事郎、主管华州云台观。某月日授扬州通判。

某月日以制臣郑损论奉祠。

三月十五日,转宣教郎,差遣如故。

夏四月二十四日,以宝玺恩转奉议郎。诰词。

某月日授广德军通判,不赴。

十六年癸未(1223)    29岁

里居。夏五月,子玠生。

吴玠,字禹珪,行尚八。宋司门,履历未详,卒失考。娶杜氏湖州伯朗之女,生卒失考。合葬四十六都之界溪。生子二:宝亲、宝聚。

宝亲,字叔训,行景九。元大德间廉访使卢挚荐宝亲除御史,历任国子司业。生于咸淳甲戌年(1274)十二月二十日,卒于元天历己巳年(1329)十月初五日,葬王村白云庵址。娶薛氏湖州人,生卒失考,葬在城本宅东,赠令人。继娶杜氏,封令人,生卒失考,与公合葬。子三,女二。

宝聚,字伯真,娶孙氏。生于景炎元年(1276)二月初四日戌时。元世祖至元年间由宣(城)播迁开创于(宁国县)茭笋塘。为宁国茭笋堂(今宁国三元)吴氏始祖,赵孟頫与之友善。殁于至正甲申年(1344)五月一日辰时。孙氏生于景炎戊寅年(1278)十二月初二日,殁于至正二年(1342)四月十一日亥时。子二。

六月二十七日,卫国夫人平氏薨,葬于崐山乡黎桥宝顶寺之侧(今为宣州区南湖乡崐山村)。吴潜年少时,尝侍父馆于夫人父家。平氏之父见而奇之,以夫人妻焉。夫人殁后,吴潜因感平公之知己,遂不复娶,并不畜婢妾

十七年甲申(1124)    30岁

夏五月二十一日,潜父吴柔胜(1154—1224)卒,享年71岁。吴柔胜仕至直华文阁,秘阁修撰等。卒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谥“正肃”。

冬十一月乙酉,潜奉柩葬父于长安乡宋山石冈之原(今为宣州区新田镇境内劳山),忧居。

左丞相许国公臣吴潜授敕封尔故父柔胜太师魏国公谥正肃诰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褒扬大丞而推恩必及于所生也。盖敦本化俗以承显扬之孝者,宜封先代具官左丞相进封许国公臣吴潜,天性忠鲠,学问渊深。负经纶参赞之才,怀博古通今之蕴。故今特赠故父吴柔胜为太师,封魏国公,谥曰正肃。

敕曰:士有懿德,不发于身,特敕于后,爰加宠锡,永慰幽壤。

时咸淳二年正月十日。

宝庆元年乙酉(1225)      31岁

忧居。

二年丙戌(1226)      32岁

忧居。秋七月解服。

某月日召赴行在。

冬十二月初五日,特授秘书省正字。

三年丁亥(1227)     33岁

迁校书郎,添差通判嘉兴府,代理嘉兴府事。

绍定元年戊子(1228)     34岁

秋八月初二日,转承议郎、行秘书省正字。

二年己丑(1229)     35岁

春正月初十日,特授行秘书省校书郎。转任朝散郎、尚书金部员外郎。诰词。

某月日授添差通判嘉兴府。

三年庚寅(1230)     36岁

夏三月十五,特授权发遣嘉兴府事,申省辞免。

四年辛卯(1231)     37岁

迁尚右郎官。

临安都城大火。潜冒颜直谏:“怀奸党贼者诛,贾怨误国者黜。”向丞相史弥远大胆提出六论:正君心,节奉给,赈灾救民,重用老练廉洁之臣,选用良将御外患,革吏弊以治新道。

五年壬辰(1232)     38岁

改吏部员外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诰词。

秋七月某日,除太府少卿总领淮西,屡辞不允。

八月六日转朝散大夫。诰词。

六年癸巳(1233)     39岁

上庙堂白札,论用兵恢复河南不可轻易事。

史弥远死,理宗亲政。蒙古约宋联兵夹击金国。潜提出:“以和为形,以守为攻,以战为应”之策。朝廷不采纳。潜之后又上疏:“保蜀之方,护襄之策,防江之算,备海之宜。”

因议政卓有见识,授直宝章阁、浙东提举常平,辞不就。迁太府少卿,淮西总领。升太府卿,兼任沿江制置、建康知府、江东安抚留守。

端平元年甲午(1234)     40岁

春三月十七日,除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东安抚司兼留守,辞免不允。诰词。

金灭。

论金鞑兴亡本末甲午和战非易事。

奏论今日进取有甚难者三事。

理宗诏求直言,潜上九事:①顺应时势,更新治国方针;②培养太子,以传帝王延续之福;③以厚德为纲常之根本;④端正文风;⑤广蓄人才以备用;⑥体恤民力,使之宽裕;⑦戍边之事应吸取教训,以图新功;⑧改革货币流通制度,整顿金融秩序,提高国家财力;⑨探求百姓起事(农民起义)原因,防患于未然。

秋八月三日,除秘撰都承。

因直论忤相郑清之,以台臣王定论主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

二年乙未(1235)     41岁

春二月十九日,除秘阁修撰,代理江西转运副使。

三月,潜入阙,升太常少卿、知镇江府事。潜奏请改小斛斗的容量,减免租税,让民休生养息等十五事。

某月,兼知隆兴府,主管江西安抚司。

公札申省乞往免贴纳仍旧钱会中半。

秋七月六日,除太常少卿。诰词。

奏以造熟铁斛斗发下诸郡、纳苗,使用宽人恤户事。

奏乞废隆兴府进贤县土坊镇,以免抑纳酒税害民之扰。

奏江右诸郡兵荒,已将与庆府绍定六年以前官物住催,乞行下本路一体蠲阁。

八月,转朝请大夫。

奏论计亩官会一贯九害。

第二次计亩纳钱。

第三次计亩纳钱。

第四次论计亩纳钱。

冬十一月六日,除右文殿修撰。诰词。

某月日,除集文殿修撰、枢密都承旨、督府参谋官、兼知太平州,五辞不就。

奏论和战成败大计,襄宜急救备不可缺。

上两相札子,论京西既失,当招收京淮丁壮为精兵以保江。

三年丙申(1236)     42岁

某月日,除权工部侍郎,知江州,辞不允。

奏乞选养宗子以系国本,以镇人心。

嘉熙元年丁酉(1237)     43岁

春正月二十五日,除权兵部侍郎兼检正。诰词。

奏论士大夫私意之弊。

《履斋鸦涂集》成。

受赐。

奏论制国之事不惧则轻,徒惧则沮。

奏论分路取士以取淮襄人物守淮襄之土地。

夏六月,以台臣蒋岘论兴郡。

秋八月二十九日,除试工部侍郎、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改知平江府,辞免不允。诰词。

申省条具所改财计凋弊本末。

申省乞科拨顾迳增兵钱米。

申省乞截拨钱米赡许浦寄招之军。

申奏条画兵备及论平江形势数事。

申乞截福建民船钱米招精兵千人以防江海冲要。

上密院台谏主盟兵备。

申密院条具防江利便。

申奏乞置横江一军防授内外。

奏申安丰军诸将功劳。

某月日,除工部侍郎兼浙西提举。

二年戊戌(1238)     44岁

春正月,以与漕臣王野互论除职奉祠。

夏五月十二日,除宝谟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改玉隆万寿宫。

六月,知太平州、措置采石江防、淮东总领财赋。代理户部侍郎,知镇江府。提出国家财力要“放水养鱼”,反对竭泽而渔。

秋八月二十四日,除试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辞免不允。诰词。

奏乞选兵救合肥。

奏论江防五利。

奏乞重濠梁招信戍守。

申乞科降钱米以助调度。

奏已差军剿逐鞑贼。

奏论仪贞存亡关系江西。

申论团结淮民当就用淮士晓练者任责。

奏论本所团到流民丁壮劫鞑寨屡捷,置制司忌嫉兴谤事。

申论本所纲运多被截拨。

奏乞赏功以兴起人心。

奏乞令东阃兼领总司以足兵食。

论招拱卫军驻札之地,不可在平江城内者有三。

白札子论浙西诸屯水军及民船分散外境,乞并行点集以防缓急。

论倭船住泊抽解,乞依旧制,在嘉兴严禁铜钱走漏之敝,以助称提。

申省论围田米难催、乞免招拱卫未定之军,并以母病乞祠。

冬十二月初十日,转朝议大夫差遣如故。诰词。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宣  城  市

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