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壁画 壁画知识-壁画 绘画的一种。指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质料壁面上的图画。按其所绘场所,可分为殿堂、墓室、寺观、石窟等壁画。早在公元前三千年间古埃及王朝的贵族墓室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王宫遗址里,俱遗存的壁画。欧洲中世纪后各个时期,亚洲、美洲一些地区的某些时代,都有壁画流传。中国壁画起源也很早,如东汉王充《论衡· 订鬼》云:黄帝时“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周礼》云:“师氏居虎门之左司马朝”。迨后各代壁画形迹,屡见不鲜。新发现的遗物有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西汉卜千秋墓及洛阳王城公园墓,则为完整的墓室壁画。现存遗迹分布地域广泛,数量可观,时间上延绵两千余年。其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殿堂和墓室壁画多描绘历史人物及故事、神话传说和贵族官吏富豪的奢华生活,并有生产、战争、社会习俗等场面,间有神灵异兽、山川花木、日月星云等图像;寺观、石窟壁画以释道神仙和宗教故事为主体,穿插生产、世俗生活场面。壁画表现技法多样,白描、钩勒设色、水墨写意、青绿重彩等靡所不备,并有堆金沥粉的特殊方法。颜料多用矿物质,色泽经久不变,产生鲜丽辉煌的艺术效果。壁画制作者多为官府画师和民间画工,除少数留存姓名外,俱已湮没无闻。魏晋至唐代,也有不少名画家参预壁画绘制。民间画工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制作方法和经验,形成口诀和粉本,师徒代传。壁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续发展,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据古料记载,中国壁画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相当成熟。但由于建筑物的毁坏,壁画也不存在,但我们可以参观当时的其它工艺装饰。 兽面纹(之三) 龙纹(之二) 美术史的发展表明,壁画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广泛联系。 象纹 商周时期除了一些充满宗教色彩的装饰纹样以外,还有许多较为写实的动物纹饰,如象、虎、鱼、鹿等等。 鱼纹 这一类动物是人类接触最多的,所以对它们的形象描绘也就格外生动。 人物纹(之二) 这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的展开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代表着那一个时期的装饰画水准。 ![]() ![]() 人物纹(之四)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代表着当时的造型艺术典型风格,不仅对研究那时的壁画、工艺、装饰等方面提供了参考资料,有研究历史、科技、文学等门类也有其重大价值 ![]() ![]() ![]() 云雷纹(之一) “云雷纹”是对大自然中较抽象的形象,归纳而产生的艺术形象。 ![]() ![]() 云雷纹(之三) 连续的回旋性线条构成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人们习惯于把圆形回旋称为“云纹”。 ![]() 铜镜图案(之二) 铜镜以泥范铸成,镜背铸有纹饰图案。战国时期的铜镜比较轻薄,图饰简练。 ![]() ![]() ![]() 四方神灵 西汉前期 河南永城汉梁王墓壁画。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从构图到图像造型以及色彩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装饰风格。 ![]() 升仙图 西汉后期洛阳卜千秋汉墓壁画。主题思想更加明确,不再是单一的装饰目的;线条奔放,给画效果较强。 ![]() 西王母及其天庭 河南偃师汉墓壁画。西王母也称“金母”、“王母娘娘”等,古代神话中女神的领袖,在《汉武帝内传》里被描写成年轻美貌的妇女,被视为是长生不死的象征。 ![]() 伏羲擎月 东汉前期洛阳汉墓壁画,基本上承袭着西汉的样式,突出的变化就是墓室顶部由斜坡式改为穹隆式,壁画主要画在穹隆之上。 ![]() 宴乐图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代壁画。分层绘制了主人接受礼品、宾主宴饮和乐舞的场面。 ![]() 大傩 西汉后期 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墓室壁画在西汉后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布局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 ![]() 句芒 西汉后期卜千秋墓室壁画,洛阳地区是当时墓室壁画的创作中心,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 女娲擎日 东汉前期洛阳汉墓壁画。洛阳地区的墓室壁画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充分体现出一种转型期的图式。 ![]() 墓主人夫妇作帐图 东汉晚期河南洛阳朱村墓室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及其仆从的生前生活,主次分明,层次感较强。 ![]() 车骑出行 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俯视的构图效果,更显队伍的齐整、庄严,展现当时武官的威严和派场 ![]() 坞壁建筑 东汉后期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鸟瞰角度描绘了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巨大庄园,好似今日的建筑效果图。 ![]() 坞壁建筑 东汉后期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鸟瞰角度描绘了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巨大庄园,好似今日的建筑效果图。 ![]() 牧马图 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远隔千里之外的中原墓室壁画一样,都是一种对灵魂不朽的信仰追求。以大量的图像,展示生前的仕宦经历、豪华生活。 ![]() 鱼妇 永城汉梁王墓室壁画之局部,这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取自《山海经》,有使生命转化、灵魂复苏的作用。 ![]() 二桃杀三士故事 洛阳烧沟汉墓壁画,这一时期的壁画基本上是画在涂有白膏泥或白粉的空心砖上,以墨线勾画轮廓,平涂施色,有一砖一画的,也有用多块空心砖拼成长卷式的。 ![]() 女娲、月 西汉后期洛阳浅井头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女娲为人首蛇躯,长尾勾绕月轮左侧,为主阴之神。 ![]() 导车 洛阳东汉墓室壁画,描写墓主人车马出行的场面,车骑行到前后相导,描绘精细。 ![]() 宁城图 和林格尔汉代墓室壁画,场面复杂,以精细的手法描绘宁城全景,重要建筑上有文字题记,如“宁市中”、“司马舍”等等。 ![]() 门卒、侍从、独角兽 内蒙古鄂托克汉墓壁画,位于墓室正面墙上,门两侧有守门卒吏和捧物女仆,中间是独角兽和黑熊。 ![]() 院落和独角兽 内蒙古鄂托克汉墓壁画,庭院中正在上演杂耍,场面热闹;院外是牛车、马车、独角兽。 ![]() 车骑出行 辽阳汉墓壁画,构图复杂,场面壮观,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内容复杂,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天界、人间和地下三个空间,构成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联系。在绘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漆棺装饰 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前期。髹漆套棺上满绘装饰图案,装饰纹样重重叠叠,非常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的装饰风格。 ![]() 漆棺侧板装饰 西汉前期,长沙马王堆出土。这种形式和内容的装饰在汉奴墓中大量出现,各种图案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 汉墓墓门局部 石门的门扉、横额以及左右竖石上都布满装饰,风格独特。 ![]() 汉墓装饰局部 有“宾主拜见”、“捣药玉兔”、“乌首人身”等形象,为铲底浅浮雕技法。 ![]() 汉墓横额装饰 横额左右角分别为青龙和白虎,中间为戏兽图,动物形象非常生动。 ![]() 汉墓墓门竖石装饰 外侧为二方连续几何纹样,竖排分别有主仆、持节、躬立等人物形象,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 ![]() 汉墓装饰 左右竖石各装饰有伏羲、女娲和牛首人身神怪形象,造型注重外轮廓的硬边外形,整体感较强。 ![]() 刘家湾汉墓墓门 门扉装饰有朱雀、青龙、白虎、鱼、铺首衔环,颇具时代特色。 ![]() 后思沟汉墓壁饰 绥德位于陕西北部,东临黄河,是陕西出土汉代壁画、石刻最多的地区。 ![]() 后思沟汉墓壁饰 绥德位于陕西北部,东临黄河,是陕西出土汉代壁画、石刻最多的地区。 ![]() 黄家塔号6汉墓壁饰 绥德汉代石刻墓室壁饰所采用的是当地页岩石材,表面光滑,易于铲刻。 ![]() 杂技、狩猎、斗兽 这些装饰先是以墨线勾样,然后浅刻,在施以朱、绿、赭、白等颜色。对研究中国壁画有重要作用。 ![]() 墓门边饰图案 绥德汉墓大部分都有年代题记,一般都在公元100年左右。卷草状的构图使画面华丽丰富。 ![]() 汉画像石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汉代人很迷信,人们相信死后能升天,所以把墓穴布置成生前的样子。 ![]() 墓门铺首 铺首是门扉上的环形饰物,起镇凶辟邪的作用,最早出现于商周。 ![]() 延家岔汉墓画像石 画像石是汉代遗留下来的重要的美术品,它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壁画都有极大的关系。 ![]() 汉代壁画局部 画像石的存在地区相当广泛,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陕北一带的画像石具有独特的风格。 ![]() 神羊流云 这种铲底浅浮雕的工艺手段是汉代画像石中最为常见的,整体黑白灰关系对后世的壁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 汉墓墓门 汉代政府一度实行岁举孝廉制度,人们以丧葬礼仪为手段,竞比高低,扬名立世,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墓室装饰也随之形成一个高峰期。 ![]() 狩猎与征战 上图反映了紧张、激烈的狩猎场面,空中的飞鸟、地上的奔兽,以及猎人们的拉弓放箭,共同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画面;下图为骑马征战,场面惨烈,战马奔腾,无头尸体横陈原野…… ![]() 思家沟汉代墓室 横额和竖石以菱形和曲线几何图案为装饰,这在绥德汉墓装饰中比较少见 ![]() 楼台 作者把现实空间压缩成平面结构,以装饰性的时空关系把墓主人的生前活动展现出来。 ![]() 珍禽瑞兽图 墓室装饰的一部分,上格为龙虎相斗、中间是珍禽瑞兽、最下面是水禽游鱼。 ![]() 王德元墓室壁画 这是陕北汉代画像石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刻有五谷植物、农耕劳作等内容,有“永元十二年四月八日王德元室宅”的墓记。 ![]() 庖厨图 绥德汉代画像石前后存在约50年,时间不长,主要原因是由于战争破坏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 门扉 对称平衡是绥德汉墓装饰的主要构图样式,完全对称的铺首衔环上下刻有一龙一虎、或一龙一朱雀,寻求统一中的变化。 ![]() 狩猎图 抓住运动中的最生动的一瞬,以高度概括的手法捕捉住狩猎场面 ![]() 战争凯旋图 画面中有27个人物,之后是浩浩荡荡的骑兵队伍,左边华盖下端坐着首领,面前是审讯、押解的场面。 ![]() 楼阁人物图 画面整体感较强,人物造型粗犷,但形神兼备 ![]() |
|
来自: 憨痴呆 > 《绘画欣赏与绘画文章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