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拉按: 我们无意评判这件事情的对错, 只为可能今生都看不到《祭侄文稿》而遗憾。 印着“子孙保之”的《祭侄文稿》,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借给了日本。 2019年1月,东京国立博物院门口张贴着一张海报:从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东京国立博物院将举办一场“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 展览作品中有颜真卿的真迹,中国瑰宝级文物,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消息传开后,骂什么的都有。 两岸的人闻声,都被激起了浓浓的民族情绪, 不禁回想起,颜真卿泣血狂书的那个夜晚。 01 不懂的人看《祭侄文稿》,会觉得它像是一卷打草稿的“破纸”。 字迹潦草,到处都是涂抹修改,有些地方写到笔锋时墨已经干了,是硬生生干蹭出的字迹,完全体现不了颜真卿的书法水平。 但就是这篇薄薄的“烂”草稿,却满载着国仇家恨,记录着盛唐最沉重悲痛的历史。 故事要回到1400年前的安史之乱。 那一年,安禄山从今天北京一带的范阳起兵叛乱,领着军队向长安进军。行进过程中,整个华北守将“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直到在常山郡(今天的石家庄正定县),遇到了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 颜杲卿曾是安禄山的部下,但他却毅然举起了反抗的旗帜。 (安史之乱战场) 那场战争很惨烈,颜杲卿一家30余口被杀,颜杲卿和他的儿子颜季明更活生生被肢解了,尸首被随意弃之。 直到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才在河北找到他们的尸首,然而当时只剩下兄长的一根腿骨和堂侄的一颗头颅。 面对侄子残损的颅骨,五十多岁的颜真卿强压着愤怒和悲痛,写下这篇祭文——《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摹本) 颜真卿在文中回忆侄子的好,写到“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时,情绪已汹涌难抑; 写到“贼臣不救”往后,从笔锋就能看到他的颤抖; 写到最后“呜呼哀哉”时,字形已失去控制,怕是早已哀恸不能自已。 短短234字,颜真卿涂了改,改了涂,一个个浓重的墨迹,正是他的斑斑血泪。 《祭侄文稿》早已不是一幅书法艺术品, 它浸的是至亲血,蕴的是家恨与国仇, 代表了颜氏族人的风骨, 凝聚了大唐从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记忆。 那些奔着欣赏精美字画艺术去看展的人, 如何能懂得这幅字内里的哀恸? 又如何能够痛国人之所痛呢? (《祭侄文稿》“子孙保之”印章) 02 况且,单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事儿做得也有点儿不厚道。 “借展”或许平常,也的确是合法合规的。 但你听说过法国借过《蒙娜丽莎》吗? 《祭侄文稿》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鉴于冠军《兰亭集序》真迹不知所踪,《祭侄文稿》其实就是在世第一名。 是国宝中的国宝。 (兰亭集序摹本) 《祭侄文稿》的纸张寿命只有千年,如今已达到寿命上限,因此每一次展出,打开、运输、换一个环境温度,对它都是一种伤害。 即使是在台湾本土,《祭侄文稿》也已经11年没有展出过了。 而我们大陆早有规定,元代以前的书画、丝绢作品,是禁止出国(境)展的。 也就是说,换作大陆,根本不会让《祭侄文稿》面临一丝折损的风险。 卡妹不做“政治献媚”的揣测, 但实在是想不通, 让《祭侄文稿》漂洋过海到异国去展出, 台北故宫博物院,你怎么舍得? 03 “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 这句话是当年的故宫人,带着两万件国宝大迁移时,心中唯一的信念。 为了保护文物安全,他们不敢张扬,载着文化的火车连鸣笛都不敢。随行人员和衣而睡,爬雪山、过泥地,遇到轰炸也没人跑,第一时间去抢救文物。 1937年,随着轰鸣的战火,有一批故宫文物漂洋过海去了台湾避难,《祭侄文稿》也在其中。 (图为1937 年第三批南迁文物途经川陕公路险况) 最初成立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的就是保护这批文物。台北故宫现在用的文物编号,也是1924年清史善后委员会的文字编号。 两岸的故宫,本就是血脉相连, 但台北的文物,却从未有回家的机会。 如今,我们甚至连借展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有过一段很黑暗的历史。 曾经的我们羸弱,连自己的家国都命悬一线; 曾经的我们幼稚,饭都没吃饱,怎么懂得欣赏国宝? 04 但我们早就不是那个曾经的病夫了。 2018年底,董其昌的作品就回来了,在上海,风风光光地办了大陆的首个董其昌大展。 但说来也辛酸,要知道,董其昌在国内,虽然名声响亮,但他的作品大多流落国外。 这次办展,就是向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海内外一共15家重要收藏机构借来的展品。 只有靠借,才能让中国大陆的老百姓,能看到这个规模的董其昌字画。 (董其昌《燕吴八景之舫斋候月》) 而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永乐大典》《西山草堂》等等包括字画在内的100件文物,也好不容易能借交流展出的机会回家一趟。 不止对自家的文物如此珍惜, 中国大陆,更成了阿富汗流亡文物的避难所。 因为阿富汗地区此前二十余年一直政局动荡,阿富汗的文化保护者,忍痛将文物带离了故土,以全球巡展的方式保护它们。 (阿富汗参展金器) 从2017年开始,“阿富汗珍宝展”就来到了中国,直到今年,还在国内进行展出。 有人留下了这样一条让人感动的评论: “可以让这批宝物在中国多走走。但等那边局势稳定了,一定要还给人家,毕竟是人家的国宝。” |
|
来自: 公司总裁 > 《国宝/文物/书画/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