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2-12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以及作者

   这个我就概要的来说,关于成书年代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这部书是非常伟大的书,所谓“三坟之书”,那就是黄帝、伏羲那些个文化(笔记者附:古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为“三坟书”),那叫三坟,最大,黄帝之书是三坟之书之一,所以说那第一个观点,就是说那是黄帝时候写的书,别人写不了这么高明的著作出来,这是一。
   当然说是黄帝写的书,看来也不是太可靠,因为黄帝那个时代是文化创始阶段,没有可能写出这样完善的医学著作来。

第二种观点,
   说是春秋战国时候的著作,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书,有没有可能呢?有可能。
   因为我们读《黄帝内经》一百六十二篇文章里头,确实有些篇的文章,从文字、语言、用词,以及它所涉及到的社会背景,确实涉及到春秋战国去了,因为一百六十二篇文章,有些文章看来是哪个时候的,可能是,不错。
   但是话说回来呢,文章可能是那个时候的文章,因为那春秋战国本身就几百年了吧,可是从《黄帝内经》那些文章里面,有一些甲篇和乙篇在学术观点上不同,在用词上考据,用语上前后可能差几百年,甲篇是在前几百年的东西,乙篇用的话是后几百年的话,所以相差时间很长,所以说春秋战国这几百年,有一些文章是可能的,但是呢,它没有形成一部书。
   为什说它没有形成一部书呢?
   换句话说,那个几百年当中形成的东西,它不可能是一个人写的,所以有一个最简单的结论,就是说“非一时一人之作”。即《黄帝内经》“不是一时之作,亦非出自一人之手”,从内容看,它前后可以有几百年。
   但是到底它应该是什么时候成的书呢?
   文章可能是春秋战国前后几百年的,什么时候才把它汇集成册的,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是论文汇编吧,经过整理给它编出来,什么时候编成作为一部书出现的呢,这就是要研究的问题了。
   我们从教材上也可以看到,讲了这些方面的问题。
   最早现在见了《黄帝内经》这个书名,是《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的作者是班固,他是根据《七略》这部书,“删其要”而成的。
   《七略》这书是什么时候的?
​   这不就考虑到我们所见到的《内经》这个名称是什么时代的吗,《七略》这个书是刘向和刘歆[xīn]父子,作为图书分类目录来做的。
   刘向和刘歆父子是作为领导主持这项工作,而李柱国,分工来校正医籍类,包括医药类了。
   李柱国校方技类,医药类医书的时候,是西汉成帝,河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这样的话,我们从这个推论,当然也是一种研究。对于这种研究、这种推论还可以有讨论,也还确实有些专家,对于这种推论他有别的看法。
   但是我们从教材研究上,专家们研究,现在这个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可信的,李柱国在校方剂类,也就是说校医药类的时候,是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   换句话说《黄帝内经》最晚,它也得在公元前26年就成书了,不然的话,《七略》上不可能写(《黄帝内经》) ,《七略》不写,《汉书.艺文志》也不可能写,是不是。
​   《艺文志》是科技文化一类,“志”,其实也是一种目录,班固写的《汉书.艺文志》同样是写的书的目录,目录的东西,我们从这里看到了《黄帝内经》这个书的名字。

   《汉书.艺文志》是从《七略》来的,《七略》是刘向和刘歆[xīn]父子主持的图书分类的书,其中方技类就是医药类,是李柱国分工负责写这个目录,而写这个目录的时间,可以考证,那是公元前26年,所以我们说《黄帝内经》最晚在公元前26年就已经汇聚成书了,因为在目录学上见到了吗,这是《黄帝内经》成书的下限问题,而上线在什么时候呢?
   最早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呢?
   教材上经过一段的分析和论述,认为最早也早不过,司马迁写《史记》的那个时候,为什么呢?
​   司马迁写《史记》记载的很详细,关于医学的专家里面也记得不少,什么《扁鹊仓公列传》,我们大家都学过吗,那不都是《史记》里面的文章吗,《史记》里记载了不少的,关于医学的公乘阳庆、仓公、扁鹊,记载了不少这些,可就是没有记载《黄帝内经》。
​   如果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黄帝内经》这部书问世,那我们想,司马迁肯定要把它写到《史记》里面来了,因为其他的一些医学家、一些著作还没有《黄帝内经》这么大的分量,他已经收入进去了,所以说《黄帝内经》这部书,最早也早不过司马迁写《史记》,因为司马迁写《史记》,他把全国的很多书都搜罗过来写的,他没有收到《黄帝内经》把,他作为一种皇家收录,他会收的很全的,所以说早不过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是什么时候呢?
   司马迁写《史记》不是入狱的时候写的吗?在监狱里写的,它什么时候入的狱呢?
   公元前99年,是不是啊,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这部书,在《史记》里没有,一般的说,是在写《史记》的时候,这部书还没有形成,而写史记是什么时候,公元前99年,这样的话,用这样一种推论,当然是一种推论,还在研究吧,我刚才说了,还有些专家另有看法,还有从别的角度来研究的。
   按上述推论,《黄帝内经》这部书最早出现的时间,也不可能早于公元前99年。最晚出现的成书时间,也不会晚于公元前26年。

   就在公元前99到26年之间,《黄帝内经》这部书问世,中医学形成为单独的一个学科。

   除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推论之外,我们的教材里也写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旁证材料可供参考。

   比如说,1973在马王堆3号墓所出土的简帛医书,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脉法》、《导引图》等14种医书,这些医书存在墓里面,墓主人是西汉初年封于长沙的轪[dài]侯利仓之子,车字加个大,下葬的年限是什么时候呢?是汉文帝十二年,是公元前168年。
​   也就是说,在马王堆3号墓所出土的这些医学文献,不会晚于公元前168年的那个下葬的时间。但是这些文献我们看到很简略,从医学角度看它是很简略的,就从经脉来说,它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我们大家熟悉《黄帝内经》里面,关于经脉占主导地位的是十二经的理论,最完善的是《灵枢经》的第十篇《经脉篇》,它是讲的十二经的理论,这十二经既分了阴阳又分了手足,阴阳手足同时又和脏腑联系,对吧。肺经,手太阴之脉,既有脏腑、又有手、又有经脉,同时又是十二经。可是3号墓里面出土的文献没有这么完善的名称,是叫《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它是十一条经脉。
   我们看到十二条经脉是比较完善的,和三阴三阳都比较好配合,和手足也好配合,因此从医学理论粗略与完善来看,十一脉灸经这个理论肯定要早于十二经脉的理论,是不是。
​   十二经是完善的,学术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完善,十二经理论是很完善的理论,我们一直沿用的今天,还是十二经的理论,作为3号墓的那些文献要早于《黄帝内经》,当然它那个下葬的时间是公元前168年,作为一种旁证,它是早于《黄帝内经》的。

   我们再从《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来看,全书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特征是广泛深入地运用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我们在很多篇,几乎每一篇都涉及到这个问题,而阴阳、五行的理论,它是一种哲学思想,从中国的思想发展史可以看到,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它们都有古老的源头,并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之内,阴阳和五行是独立发展的,阴阳和五行这两个学说的结合,是始自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在战国末期才开始合流起来,这些个内容从战国末期开始流行。
​   因此,我们《黄帝内经》这么良好地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它肯定是要在战国末期之后,才能成书的东西,不然的话,这种思想不可能那么完善的应用到《内经》的学说里面来的。
​   换句话说,我们从《内经》里面可以看到,它所采用的正是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之后是汉代,因此说《黄帝内经》这部书的形成,我们把它定到西汉,这个时代的书籍,而且这个书它所收录的这一百六十二篇文章,前后可以相差几百年,这也是单独研究的学问,就是从文字方面、从它反映的社会背景方面、从语言特点、音韵学特点来考据,这一百六十二篇文章,前后也相差几百年。

   这是关于《黄帝内经》成书的问题,我们就大致作了这样的一个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