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大胆的创新者 2019-02-13

有两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

1、血管里面的流动的血为什么不发生凝固?

2、为什么皮肤受伤后流血很快就凝固止血了?

其实这就涉及到我们人体有两个系统,一个凝血系统,一个抗凝系统(也叫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

凝血过程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固状态的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应的酶激活,最终生成凝血酶,形成主要含纤维蛋白的凝块。常常我们受伤以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接触到血管外的物质,包括自身的细胞组织等,可启动凝血系统。

对我们人体的生理意义在于受伤后止血。不至于引起失血过多。造成失血性休克,对我们人体有保护作用,如果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受伤以后无法凝血,就是我们常见的血友病。

常见的脑梗就是血管内皮损伤后,血液接触血管外的细胞和基质,极易形成凝血块,然后发展成血栓,堵死相应的血管,从而产生脑梗症状。这就是凝血机制的病理意义。

抗凝系统

人体内也有一种纤溶酶原的物质,纤溶酶原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可溶解纤维蛋白(凝血块的主要成分)。

纤溶抗凝系统的生理意义在于,对抗凝血系统维持血管内血液的液体状态,保证血管的畅通。

如果抗凝系统亢进的话,会引起皮肤和粘膜出现出血倾向,容易在皮下出现片状青紫和瘀斑等。这是一种出血的表现。

小结

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必须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中,如果这个动态平衡破坏了就会出现病理状态,涉及到出血和凝血的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综上所述,人体是能够自动清除血栓的,但是如果凝血激活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自身的纤溶能力,则会形成血栓。

拓展小知识:我们在早期的心梗和脑梗的治疗过程中就会用链激酶激活纤溶系统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链激酶的应用有严格的时机把握,如果过量反而会造成出血性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