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的死启示了什么

 广交友 2019-02-13

一代英皇,何竟陨灭

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武则天被迫退位后,从宫城搬到了洛阳城西南的上阳宫。82岁的高龄,虚弱的身体,失落的心情,孤寂的老年……同年十一月,武则天郁郁而终。

武则天身体很好,善于骑射,而唐高宗李治身体孱弱,所以经常帮李治料理朝政,又生育了七个小孩。虽身为巾帼却喜欢朝堂之事,有治国之略,又善于养生,在前期的微信《人面桃花相映红》里我们已谈到她善于美容养颜,虽80高龄仍保持着青春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晚年短短的几个月却因失势抑郁而终。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次失势,她的寿命还要长。

象武则天这样因地位、贫富的巨大变化而致生病甚至亡的很多,中医早有认识。

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疏五过论》中就说: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日,亦为粗心,此治之五过也。

意思是说:在未诊病前,应问病人的生活情况,如果是先贵后贱,虽然没有感受外邪,也会病从内生,这种病叫脱营。如果是先富后贫而发病,叫做失精,由于五脏之气留连不运,积并而为病。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么病。日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深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这种病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机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心神浮越,与形体相离。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邪,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虽未伤于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乱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尝富之人,一旦失去财势,必大伤其心神,致筋脉严重损伤,形体虽然依能够行动,但津液已不再滋生了。若旧伤败结,致血气留聚不散,郁而化热,归于阳分,久则成脓,脓血蓄积,使人寒热交作。粗律的医生治疗这种病,由于他不了解病系劳伤脓积,而多次刺其阴阳经脉,使其气血更虚,致身体懈散,四肢转筋,死期已不远了,医生对此既不能明辩,又不问其发病原因,只是说病已危重,这是粗律的医生,此为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

人生的境遇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十分巨大,不可不知,也不可不问。中医历来重视精神养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生的失势、失意、破产、怀才不遇、落魄、穷途末路、家庭内战分崩离析等,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长期郁结心胸,难以排遣,久而久之自然暗耗心血、气机郁滞,这些不良的情绪直接伤及内脏且很难恢复,如果不是信任的人,又喜欢在外人面前压制隐藏这些情绪,让人表面看不出。作为医生,婉转地让患者述说病因,然后心理辅导,配合良药,会使病人逐渐恢复元气。

所以作为医生的问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仔细,那些病人一伸手,号脉便知有没有是个巨大的误导,也是故弄玄虚,从来中医看病都是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不是仅凭号脉诊病下药的。

一位患者家属就曾经谈到:我慕名到北京某中医院给孩子看病。早上4点排队,排到20号,然后回家接孩子。我算计时间,就算象西医那样赶任务,5分钟看一个病人,也要100分钟。但是等我返回时,发现已叫到了29号,一打听才知道因为一上午已经挂了60个号。一上午60个号,医生为了完成任务,必然加快速度。俗语云:萝卜快了不洗泥。两三分钟内就要看完一个患者,医生甚至没有时间听完患者的病情陈述、进行最基本的查体,更别谈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仔细了解患者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心理状态等情况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深入准确把握病情,医生的医疗质量很难保证。

由此看出,对于当今的医生,过硬的技术必不可缺,但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地与患者交流甚至比医术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