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医丨内科知识点打卡22日

 冬竹456 2019-02-13

女,35岁。双手第2、3、5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和双肘关节肿痛1年,伴晨僵1小时。查体:上述关节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ESR 48mm/h,CRP升高。双手X线片:双手骨质疏松,第2近端指间关节可见骨质破坏,对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 血尿酸

B. 抗核抗体

C.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D. 类风湿因子

E. 抗链“O”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

↓↓↓


答案:C

解析:①患者双手对称性近端指间关节肿痛伴晨僵,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X线片示第2近端指间关节骨质破坏,应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对确诊最有意义的检查为类风湿因子(D)。类风湿因子(RF)是原来常用的诊断性自身抗体,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是1998年由Schellekens首先报导的新型抗体。2版8年制内科学P1108: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为60%~78%,特异性为86%;CCP抗体的阳性率为47%~82%,特异性为96%,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RF。因此,按老教材选D,按新教材选C作为正确答案。②血尿酸测定主要用于诊断痛风。抗核抗体主要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抗链“O”阳性只是表示近期受链球菌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1)类风湿因子(RF) 可分为IgM、IgG、IgA型。临床上主要检测IgM型类风湿因子,约70%的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RF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甚至在5%的正常人也可出现RF阳性,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能诊断本病。

2)抗角蛋白抗体谱  包括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CCP是抗原的主要成分,因此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女,35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用泼尼松50mg/d治疗1个月病情稳定,随后激素逐渐减量,至泼尼松25mg/d时出现发热,体温38.4℃。对鉴别发热原因意义不大的检查是:

A. 血沉

B. 血常规

C. 抗双链DNA抗体

D. 补体

E. 血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