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原创编辑制作,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答案与解题思路已改在题组说明里给出。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2019届云贵川黔四省名校高三大联考 2016 年 11 月 8 日,浙江湖州“ 太湖溇港” 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太湖先民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 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 在每一条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 下面左图为“ 太湖溇港” 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框内溇港的放大图。 据此完成 9 ~11 题。 9.古人总结经验,“ 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 的主要依据是 A.季风的影响 B.气温日变化 C.气温年变化 D.节气变化 10.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主要作用是 A.营造景观 B.圩田,增加耕地面积 C.利于航运 D.冲沙减淤,保护河道 11.“ 溇港” 北窄南宽的技术原理,最可能用于以下哪条河流的治理 A.珠江 B.黄河 C.湄公河 D.密西西比河 本题组以太湖溇港为背景材料,以太湖溇港“ 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 的主要依据、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 溇港” 北窄南宽的技术原理最可能应用的河流为切入点,考查季风、河湖补给方式、流水外力作用、河流特征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要求解题者具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是一组以知识立意为主、凸显应用技能的题组,材料中并没有将溇港作过多的介绍,只是给出了简单的两句描述及水系图,对解题者的综合素养能力要求较高,需结合水闸的作用、地势的高低、溇港的流向、河流不同的状态对流水地貌的影响等知识来进行解题。 ADB 9、解题时要注意给出的两个时间段,一个在秋季,一个在春季,启、闭闸分属两个不同的节气及季节,所以不会依据气温日变化,B错。溇港是河道,因此溇港水闸的关闭应与河水有关,控制河水。结合材料中给出闸的位置是位于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进一步可推测出闸的闭启应和溇港与太湖的水有关,而太湖为湖泊,溇港为南北向的河流,结合河湖水体相互关系入手。再从材料中找出“溇塘”位于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可知太湖的地势稍低(注意,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起伏不大),一般情况下溇港的水流入太湖,而这里又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清明后东南季风增强,进入雨季,开闸后溇港区域的降水流入湖中,可以减少区域的洪涝现象,而重阳后进入秋冬季,至下一个清明时,受冬季风增强的影响,河流进入枯水期,此时湖泊由于蓄存了丰水期的水,应该是湖泊的水补给河流水,而由于太湖水位高于溇港水位,再加上冬季偏北风的影响,会导致湖水倒灌,可能会淹没溇港区的农田,另外在枯水期时太湖的泥沙受湖水和风的影响还可能会在溇港口淤积,所以此时应闭闸,故其闭和启闸的主要依据是季风的影响,A对;虽然闭启闸的时间与节气有关,但其主要依据并不是节气变化,因为节气每15隔天会变化一次,D不符;由于闸控制的是水流,另外这两个节气也并不气温有明显变化的时节,故主要依据不是气温年变化,C不对。 10、溇港是南北向的河道,结合材料可知溇港是灌溉工程,所以其宽窄形态应主要与灌溉有关,而不是为了营造景观,另外其入太湖处变窄也不利于航行,所以也不是主要为了航运,AC不是其主要作用;河道是河水通过的主体,河道变窄可起到“束水”的作用,北窄处临太湖入湖口,河流下游一般在入湖口处易淤积,而下游河道变窄会加快水流速度,这样水流可将易淤积的泥沙冲入湖中,这样并不能进行圩田,但冲沙却可以减淤,保持河道的畅通,保护河道,保持其正常的灌溉功能,这应是其主要作用,B错D对。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溇港北窄南宽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冲淤,所以用于治理的这条河流应该是受淤积的影响,四条河流中只有黄河,其下游受淤积影响形成地上河,易造成危害,通过这种冲淤技术可以降低河床,防止危害,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