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 ● 医用臭氧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具有氧化和氧饱和作用,可溶解于血液或组织液中,能够提高局部组织的含氧量,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医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使髓核内的蛋白多糖分子变性,同时中和核内带负电荷的硫酸软骨素,导致髓核水分丢失,从而缩小髓核体积,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 医用臭氧可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清除氧自由基,同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引起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徐传华等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注射医用臭氧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认为医用臭氧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医用臭氧可刺激拮抗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免疫反应。李坚等研究发现,医用臭氧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身异常的免疫反应,这可能是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作用机制之一。陈荣涛等研究发现,医用臭氧能够抑制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 神经末梢受到炎症刺激后P物质等致痛物质的释放增多,从而出现疼痛症状。朱少铭等研究发现,在突出的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可以减少P物质的释放,抑制痛觉传递,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应用进展 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的常用入路,包括经侧后方入路和经后方入路。经侧后方入路注射医用臭氧,可通过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不破坏椎管内组织,但于椎间盘内或椎间孔处注射臭氧后,无法操控进入突出髓核及神经根周围的臭氧。经后方入路注射医用臭氧,可经椎管直接将臭氧注射于椎间盘内,使大量臭氧聚集在病变神经根周围,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经后方入路注射医用臭氧是中央型、旁中央型及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入路,该入路尤其适用于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由于医用臭氧具有神经毒性,进行体内注射时应注意控制其浓度及剂量。Bocci等研究发现,血液中医用臭氧的浓度为10~80μg·mL-1时,医用臭氧浓度与疗效之间呈倒“U”形曲线,医用臭氧浓度为40μg·mL-1时可以获得最佳疗效。许维澄等研究发现,向大鼠鞘内置管模型导管中注入60μg·mL-1的医用臭氧10μL,可以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这可能与高浓度医用臭氧诱发了脊髓细胞凋亡等有关。Niu等研究发现,低浓度的医用臭氧可以降低血清中IL-6、免疫球蛋白G(IgG)及IgM的表达,能够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高浓度的医用臭氧可以增加血清IL-6、IgG及IgM的表达,引起炎症反应。王德全等就相同浓度但不同剂量的医用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表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剂量为15~25mL时疗效最佳。
谢起文等采用椎间盘内联合椎旁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2例,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认为该法镇痛效果良好。彭静等采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总有效率为77.1%。 黄松等研究发现,医用臭氧消融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孙明举等采用后路椎间盘镜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优良率达98.5%。 崔洁娜等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和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例,效果良好,认为该法可以通过减轻神经根无菌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小结 有关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以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居多,可能是若对多个病变节段进行医用臭氧注射容易降低椎间盘高度,造成黄韧带等组织出现皱褶,从而形成新的压迫。医用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医用臭氧的注射入路、方法、部位、浓度和剂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为了提高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应根据病变节段位置及腰椎间盘突出类型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注射入路及注射部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注射浓度及剂量,术中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