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漏谷穴: 健脾、渗湿、利水

 野李子 2019-02-13



漏谷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阴络。属足太阴脾经。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


【腧穴释义】


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


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内经》谓:“肉之大会为谷。”穴在三阴交上3寸处,胫腓二骨夹隙中。《医宗金鉴》谓:“在夹骨隙中”,故喻之为谷。又以胫骨有漏血孔,与本穴遥相关通,故名之为“漏谷”。


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

此内容因违规,暂无法查看

【取穴位置】


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穴位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渗湿、利水。


主治


1.腹胀,肠鸣;


2. 小便不利,遗精;


3. 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临床运用】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


2.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3.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