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也多用此方疗肩背疼痛,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此即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机理所在。” 1.2 病机相合:颈椎病中医当属“痹证”之范畴,乃素体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趁隙入侵,阻滞经络,以致气血阻闭不通,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阻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桂枝汤调和营卫,宣畅气血,枢机转则闭自展,营卫调则血气安,所以柴胡桂枝汤宣通郁闭,调和气血,能治疗颈椎病。 2 临证心得 2.1 抓主症:笔者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主要抓一主症“颈项肩背部疼痛”。有其症而用其方。这是张仲景《伤寒论》对一些疾病治疗的经验,也可以成为今天我们应用经方治疗疾病的依据。虽然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和分型与祖国医学不同,这并不影响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2 基础方随症加减: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先明确诊断为颈椎病,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颈椎病的一些临床表现(头晕、头痛、颈项肩背部及上肢酸痛、麻木等);②影像学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③影像学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在诊断明确的条件下,选用柴胡桂枝汤为基础方化裁应用,对于头晕明显的病人加大柴胡的用量,可用到60g;上肢麻木明显的病人加天麻20g;项背僵直明显的病人加葛根30g;疼痛明显的病人加姜黄20g;酸痛明显的病人加秦艽、羌各活10g;恶风寒明显的病人加防风10g。临证数年,每用必获良效。 3 体会 临床治疗颈椎病笔者把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柴胡桂枝汤基础方加减三大原则,以宣展枢机、疏通经络、解肌祛风、调和气血为法,灵活加减运用柴胡桂枝汤。经方应用应宗经典条文之旨,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继承并发展是其推广之门径,近至师长的临证经验,远至歧黄仲景的珠玑之言,皆需心领神会,发展应用,以冀造福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