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静脉内瘘术后:动脉瘤并血栓形成

 影像自由人 2019-02-13

作者 / 张科

单位 / 汉中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三二〇一医院超声医学科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重要的生命通道,若平时护理不当,可因长期静脉高压、血管过于表浅、不正确穿刺方法、内瘘处外力挤压等因素,导致造瘘术后各种并发症,内瘘血管瘤并血栓形成就是其中之一。


典型病例

 

患者因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 3 年,内瘘位于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2 次/周,每次脱水量 4000~5000 ml,血压 160/95 mmHg,血色素正常。半月前内瘘处出现包块,向外凸出,给予护腕保护,今日透析血流量不足。


超声所见:内瘘静脉侧内径约 0.47 cm,显示长度约 8 cm,血流速度为 42 cm/s,内瘘静脉侧见囊状无回声扩张,大小约 2.5×2.1 cm,内见实性回声及密集细小点状回声漂浮,CDFI 示瘤体内见旋涡状「红蓝」血流信号,瘤体内部分充盈缺损(图 1 和图 2)。


超声诊断为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内瘘静脉侧动脉瘤形成,瘤体内血栓形成可能。



图 1 和图 2 动静脉内瘘的静脉侧呈囊状扩张,两端分别于头静脉和内瘘处相连,其内不清晰,CDFI 示其内可见漩涡状血流信号,瘤体内部分充盈缺损

 

临床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动脉瘤体切除术+内瘘重整术,术中所见头静脉远端血管瘤样扩张,瘤体内见血栓。

 

超声表现

 

内瘘动脉瘤多发生在术后数月或数年,带有搏动性,瘤壁含血管壁全层。超声测量瘤体大小超过相邻血管内径的 3 倍且瘤体内径>2 cm 即可诊断。瘤体内多数可见漩涡状「红蓝」血流信号,部分瘤体可有血栓形成,甚至血栓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瘤好发部位包括吻合口、穿刺部位、非穿刺部位的内瘘静脉端。

 

鉴别诊断

 

主要与假性动脉瘤相鉴别。假性动脉瘤动脉壁全层结构破坏,血液溢出血管腔外,被周围周围组织包裹,其瘤壁无血管壁结构,瘤体基底部窄(图 3)。

 

图 3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示意图。动脉壁上有一破口,血流从 A 处流入瘤腔,呈漩涡状,又从 A 处流出瘤腔,其基底部较窄(A 处)

 

治疗

 

内瘘动脉瘤瘤体内径<5 cm 或无破裂风险且不影响血液透析者,可严密观察,避免穿刺,佩戴护腕;若瘤体内径>5 cm、有破裂风险或影响血液透析者,需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