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弃豪门妇”到身家亿万:觉得人生苦,不妨看看她

 心乃大药134 2019-02-13
据港媒报道,知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创办人臧健和于2月8日逝世,享年73岁。



从街边野摊到“水饺皇后”,经历了丈夫背叛、身无分文、前途未卜……臧健和的传奇故事,你可能还没听过。



1963年,刚刚毕业的臧健和成为了山东一家医院的护士。


因缘际会,她和一位泰国援华医生结了婚,并生下两个女儿。1974年,富二代丈夫独自离开中国,回国继承家业。三年后,臧健和才被批准带着孩子去和丈夫团圆。


但到了那里之后,现实却给了臧健和一记闷棍。



三年过去了,丈夫早已在一夫多妻制的泰国重新娶了妻。


他身边站着一个女人,怀中的小男孩,正是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生的孩子。


丈夫对她还有爱意,劝她带孩子留在泰国,这里家大业大,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想嫁进来的豪门大家。


可即便是豪门,丈夫一家也有着非常保守的重男轻女思想。连丈夫的姐姐也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读到高中就嫁人了。


臧健和从小受到母亲耳濡目染,对知识有着热烈的渴望,她一直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我不可以跟那么多女人一块生活,现在才收一个,将来说不定还收,那怎么办呢?”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带着两个女儿,踏上了离开的飞机。



丈夫给臧健和母女办的是香港护照,回去要在香港中转。


臧健和意识到自己进退两难的窘境:泰国没有她的家,青岛的家也没脸回去了。


就留在香港吧。


原本就是妈妈一手带大的臧健和,此时也正是30岁出头、年轻力壮的时候,她坚信自己也可以独自抚养女儿长大。


可是到了香港,臧健和所有的欢喜和热情,都被现实泼了冷水。


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眼看着就要流落街头。


“有钱的人家不可能让你租,没钱的人家还怕你带着两个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臧健和回忆道。



几经辗转,揣着仅有的500块钱,臧健和终于在香港铜锣湾罗素街租下了一间4平米的合租房。


房子里只能放一张二尺的上下铺。老大睡上铺,臧健和抱着老二睡下铺,一家三口终于有了个落脚的地方。



终于安顿好住处,接下来的难题就是找工作了。


不懂粤语和英语,臧健和的求职路异常艰辛。她找到认识的朋友求助,朋友思来想去,给她了一个答案——酒楼。


“洗毛巾、洗厕所、洗碗,这些活你能干吗?”臧健和毫不犹豫地回答:“能。”


就这样,臧健和有了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月薪660元。



每天早上6点,臧健和将两个女儿托付给房东,自己走进铜锣湾的一家小酒楼,开始后厨的打扫工作。


一个月600多元工资,扣掉200元的房租,剩下的根本不够母女三人的日常开销。


臧健和开始打三份工,看护老人、清洗大巴车,每天干完活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三更。


即便如此,臧健和心中还是有一股信念,一定要让女儿读书,把她们培养成人,不再走自己的老路。


虽然辛苦,但是臧健和发自内心地安乐。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臧健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一次打扫卫生时,她意外跌伤,摔断了腰,也砸掉了自己的饭碗。


没有了收入来源,对于当时的母女三人来说,几乎就等于面临断粮、甚至流落街头,臧健和感觉天都塌了。


就在这个时候,医生告诉臧健和一个更坏的消息:她被诊断为严重的糖尿病。


臧健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赌气带着孩子离开,孩子跟了父亲至少还有个亲人,可是现在自己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世界上要多出两个孤儿。


坚强如臧健和,面对任何打击的时候,她都不会选择退缩。



就在这时,朋友的一句玩笑话点醒了臧健和:


“臧姑娘,你包饺子那么好吃,你去卖饺子得了。”



在山东出生的臧健和,从小就喜欢给家里人做面食,包饺子更是她的拿手绝活。


就这样,受伤13天以后,臧健和就在湾仔码头推着小车卖起了饺子。


大女儿帮忙包饺子,小女儿个子太矮,负责望风。


有一次,一只小狗吸引了小女儿的注意,就一会儿功夫,警察便找上门来。


小女儿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妈妈被警察抓了!吓得她赶忙跑来哭着乞求道:“叔叔求求你放了妈妈吧,不是妈妈的错,是我的错,是我没有看住。”


警察心软了,没有为难臧健和母女,后来还成了饺子摊的常客。



支起一个小木桌,靠在码头的柱子旁,臧健和与两个女儿的水饺摊,很快就成了湾仔码头的一道风景线。


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工作将近20个小时,一天能赚100多块。


辛劳工作只是成功的基石。


由于与北方人的口味有別,客人大多数是吃掉饺子馅,把饺子皮留在碗里。有好心的顾客告诉臧健和:“皮太厚,像棉被。”


臧健和听取了建议,下定决心改良。她做了大量的调研,反复研究馅的配方和皮的擀制,把肥肉与瘦肉之比由5:5改成3:7,把厚皮研制成爽滑的薄皮等。


水饺摊渐渐成了“网红店”,排队买水饺的人络绎不绝,可是臧健和始终摆脱不了“无照经营”的提心吊胆。


1982年,当了三年小贩之后,一个改变臧健和事业及命运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做珠宝的亲戚把臧健和的饺子带去了一个派对,大丸百货老板的女儿竟然一口气吃了二十七八个,让这位正为了女儿吃饭发愁的父亲大为震惊,当下就想要和臧健和建立合作。


见面后,日本老板很豪爽,答应为臧健和提供牌照和工厂,但条件是——交出技术。


这个平时看起来不拘小节的女人,此刻却异常冷静,她拒绝了日本老板,坚持要把技术握在自己的手中。


最后,日本老板作出了妥协,同意让臧健和保留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甚至用批发价高于零售价1.5元的价格,成为其超市专柜的供应商。



臧健和租下了一间门脸房,成为水饺加工间,每天做出来的水饺直接送到超市货架,开张的第一个月,营业额就高达100万港币。


不到4年,香港所有的超市都有了“湾仔码头”货架。


1985年,臧健和拿出200万积蓄,设立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开始了新鲜和冷冻水饺批量化生产。


1995年,以臧健和为原型的20集电视剧《水饺皇后》在香港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



很多合作邀约找上门来,其中就有拥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品食乐食品公司。臧健和起初充满疑惑和不屑:美国人不吃饺子,他们怎么可能把饺子做好呢?


“我女儿回来说,一个美国公司找我,想和我们合资,做水饺,想帮我们把饺子,做到全中国、全世界。我说做梦,美国人会包什么饺子,别理他。”


品食乐不断邀请,甚至把臧健和请到美国的工厂参观。终于,她在参观了对方的工厂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我是一只井底蛙,坐在自己的小井里沾沾自喜。”


最终,品食乐买下了“湾仔码头”七成的股份。借助品食乐的强力运作,“湾仔码头”又在上海、广州等地建起工厂,越来越多的“湾仔码头”牌水饺、馄饨、汤圆被端上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餐桌。


臧健和曾在一次采访中兴奋地形容:“我的事业就像爆米花那样,炸开了!”



从街边小贩到水饺皇后,从昔日的“臧姑娘”到商场上挥斥方遒的女企业家,臧健和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磨难。


创立“湾仔码头”十年后,臧健和终于带着女儿离开了那个几平米的出租屋,搬到了香港湾仔司徒拔道的新家。


女儿们也如她所愿,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事业。



臧健和在世时,每周都要召集全家人吃一顿饺子,因为那代表着团圆的喜悦,代表着一位母亲用整个生命,对全家人倾注的爱意。


一碗普普通通的水饺,在过年时不断被端上中国人的饭桌,那代表着吉祥、团聚,对于臧健和来说,那碗水饺有着更多的意义。


在酒楼打工时“发自内心地安乐”,在遭遇低谷时“我没有死的权利”。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或许说的就是臧健和这样的人。



《水饺皇后》中有一个桥段很有意思,男演员说:“女人是一盘饺子,要色香味俱佳才好吃啊。”


女演员原本很生气,认为对方看轻了自己,可是很快便释然了:


只要女人高兴,她就会给男人做一盘有毒的饺子,让你饕餮,让你欲罢不能。小心你上了瘾,中了毒,她却不顾而去,不再理你。


这很像臧健和的经历,不依附、不恐惧,有尊严、有智慧。


她的经历在不断地告诉所有人:


人生无常,就算抽到一副烂牌,也要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赢得干净利索。


作者:咕咕。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 ),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700万人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