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半梦书斋 2019-02-13

在大明王朝末期的时候,那时候袁崇焕被看作为整个大明王朝的救星。而还有一位将军叫做孙承宗无人知晓,其实这个孙承宗也是明朝末期的一位名将。宁锦防线就是他一手建立的,而这个防线也成功的逼迫后金的军队撤退,并且还提拔了大量的文臣亦或者武将,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后来遭受到了九千岁魏忠贤的妒忌选择了辞官。并且后来又重新被崇祯任用,只不过朝中早已经腐朽不堪,妒贤嫉能。于是,他再次辞官,并且他最终选择了自缢殉国了,而他也被当做救星看待其实。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他打造的防线其实非常的有必要,就像是一把刀插入了辽东。一方面,明朝可以依靠这个防线来阻挡清军,而另一方面则是可以以此地对辽东方面展开不定时的骚扰。如果,在山海关内防守的话,清军只需要把关口牢牢掌握住,那么明朝的军队就几乎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只会更加的被动。而只有防守住前沿的那些防线,才是能够守得住的。如果一开始就让敌人直接兵临城下,那么失败只是一个时间方面的问题罢了。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党为什么要坚守山海关的位置,就是因为这里丢了,北平拿下也是指日可待的。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而宁锦防线为何能够抵挡住那么凶猛的敌人呢?就是因为这个边陲的基础是与蒙古共存,而林丹汗朝西边迁移,这让蒙古彻底的铁了心跟着后金了,所以宁锦防线的发挥作用就被大大的削弱了,这让清军只能是绕路进关内了,而无论哪一次入了关中,那么山海都能被彻底打通,而北宋的燕云之忧将会立刻实现。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所以,只有孙承宗他对于辽东特提出的战略才能够遏制住清军在辽东方向的发展。并且,如果这个战略能够持久的实行下去,那么辽东不是没可能收复。当然,这个只是针对于辽东来说,而明朝的问题肯定是不止于此的。所以,孙承宗可以拯救整个大明朝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说不成立。本质上说,孙承宗更像一个战略家,大明是不会只靠着几次战役胜利就能够扭转局面的,也不是需要一批忠臣就行的。明朝需要更换的则是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的制度。否则,只是一群臣子加上皇帝一起覆灭罢了。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而事实上,两百多年的时间,更是天灾人祸。明朝早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即使再好的军事战略也是需要内部的政治稳固并且加上财政方面的基础才能够实行的。而孙承宗如果是在永乐年间的话,那么他肯定是一位旷世奇才。如果朱允炆的老师是他,朱槺也肯定没机会。但是,没办法,孙承宗在明末,所以他一肚子的战略都是不合时宜的啊。所以,对于孙承宗来说,时不他与阿。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而想要解决后金的话,那么解就得依靠骑兵的。而只有袁崇焕一个人死死地坚守着这个战略,孙传庭杀了官商,把明末财政崩溃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却把朝中的高官给得罪了。而袁崇焕后来也被诬陷进入了大牢。而后来京城再度被围困的时候,袁崇焕又再次把金军给打退了。对于崇祯帝而言,关宁军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悍,只知道袁崇焕却不知道朱姓。所以,功高震主,所以崇祯帝就立刻下令让军队去支援辽东方向。而孙传庭却抗命了,最终入狱,几年后又再度屁用。而崇祯防将领却超过了防敌人,定然是死局。

他被看做大明的希望,但是跟袁崇焕比,却不懂带兵

而孙承宗其实和袁崇焕相比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并不擅长带兵,没办法带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适合野战的军队。熊廷弼历史上都评价很厉害,而他两次经略辽东,可有人听他的?同学的一个军队,根本不搭理熊廷弼,却对选饼干言听计从,这不就可以看出问题了?武将可是明白跟着谁能够活的时间长啊,孙承宗则是被动的防御,而袁崇焕则是主动的防御。这就已经很能看出问题了,所以当时的祖大寿根本就不听孙承宗的。所以,大凌河之战,明朝军队完全没有野战能力。这也是事实啊。所以,把孙承宗当做救星?行吗?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