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离不开茶..

 昵称51072646 2019-02-13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离不开茶。每天清晨,洗漱完毕,我会煮开一壶水,然后徐徐注入那个加了茶叶的绿色小茶壶,看细碎的芽叶在滚烫的沸水中翻腾舒展,最终旗枪分明、芽叶朵朵;心,也不由得渐渐沉静……
忆茶
对于茶的记忆,开始于一个粗糙的年代。那时候,邻里街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茶迹斑斑的大茶缸,白色的搪瓷,上面一定还印着光芒四射的红星,红星四周一句激昂的口号——为人民服务。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推移,茶缸外面鲜亮的色彩渐渐斑驳暗淡;而茶缸里面的茶垢如同树的年轮一般,日复一日的累积、凝固,厚重暗淡得犹如日子。
托着这种茶缸的人,一定是面孔粗糙、脾气暴躁的父辈们。相信他们也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壮志凌云的青年,只不过,生活的河流渐渐磨平了他们的棱角。不知不觉得,他们紧致的皮肤开始虚浮、下垂;他们结实的小腹开如长出一圈又一圈的赘肉;“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把他们坚挺的腰压弯了,脚步压慢了。他们甚至不能健步如飞地追上自己的调皮的儿子了。
于是,他们唯有粗粗地慨叹一声,然后,捧着那个肮脏不堪的茶缸,沉迷地蹲在一堆象棋或是扑克旁,任时光荏苒,任妻子、孩子们投来不屑、愤怨的目光。
如今想来,父辈们的消沉也是出于无奈。那个时代粗糙、太僵硬了,泯灭了一切梦想与可能。
后来,日子渐渐明快起来,生活中那些精致的嫩芽,悄然萌发。我听到了《甜蜜蜜》《小城故事》,看到了泛着油墨香的唐诗宋词,了解了古人“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的浪漫,更明白了《红楼梦》中妙玉用陈年梅花上的雪,为宝、黛、钗泡老君眉的用意。而“茶”在我心中,也逐渐由“下里巴人”上升到“阳春白雪”。
然而,当我东施效颦般地集满两瓶梅树上的积雪时,当我盛情邀请朋友们一起品尝一道好茶时,当我在充斥着酒精、咖啡、冰淇淋、红牛的宿舍中端起一杯清茶时,当我在游玩途中,在矿泉水瓶中灌满一瓶山泉时,我分明看到同龄人脸上嘲笑的神情。
“阳春白雪”固然美,却过时了,陈旧了
是啊,中国清淡的山水画哪里敌得过西方的浓墨重彩。中国清雅高洁的“高山流水”哪里拼得过电子合成音乐带来的快感。而古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哲学怎么适合这个物欲横流的E时代?
我深感悲哀,但这并不妨碍我每天为自己煮一壶好茶。尽管没有同饮人,但我依然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管连婴儿都知道冲着麦当劳大叔和肯德基爷爷开怀大笑,但这不会妨碍青碧的茶叶在云蒸霞蔚间、雨露甘霖中静静地生长。不是吗?
煮茶
何为“好茶”?按照古人的标准,“好茶”必与好水、好火、好茶具甚至好环境环环相扣。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台,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如今要想达到古人对一壶“好茶”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相比于中国茶寄情山水而言,日本茶道似乎更进了一层。在研习完中国茶艺后,日本人在本土成功培育出茶树,并把茶道凝练为“品茶心”三个字。
“品茶心”,便是“和、静、清、寂”。只要有了这样的心境,无论在幽静清雅的山林间,还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都能品到一壶好茶。而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便品不到茶,你也拥有一颗像茶一样清雅的心。
曾经在大雪纷飞的深夜里,我邂逅一道终身难忘的茶。
许多年前了,那场雪下得真大,鹅毛般漫天飞舞。夜色中赶路的我不得不缩着脑袋钻进一家亮着灯的小店避雪,进去一看,小店竟然是一家典雅干净的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寂寞地坐在一个斑驳的花梨木茶墩前候着一壶开水。看到我进来,老人很高兴,招呼我过去喝茶。我欣然答应。
茶是普通的铁观音,茶具也是普通的紫砂,就连水,也不过是从水管中接出的自来水,但是老人却用一双苍老的手将茶冲泡得如同行云流水。看着团团的茶叶在茶壶中尽情的翻滚、舒展,闻着袅袅升腾起来的氤氲茶香,听着老人缓缓地回忆故乡茶场的风貌,我深感一种难得的默契。
待到茶端上来时,说实话,味道已经被整个氛围冲散了。这雪、这人、这缘,茶不醉人人自醉。
前些天在束河旅游,我无意中闯入一家幽静的茶室。贴着壁纸的墙上挂满了经文、经图;几条中国刺绣的榻沿着间四面排开;茶室中央是一个古董般的大肚黑瓮,一把菖蒲,斜插在粗犷的水罐中。
这时,一个颇有风度的男人走来,向我介绍,茶室是喇嘛们开过光的;经文是他请活佛撰写的;瓮里是他从玉龙雪山脚下的黑龙潭取来的雪水,专门用来冲泡极品普洱。
“极品?”我问
“是的,要千元才能品尝到。”他尽量语气淡淡地说。
我笑笑走开。其实我很想告诉他,极品,在品茶人的心中,无关乎水、无关乎器、无关乎钱。
煮一壶好茶,需要用的,莫过于一颗纯净的心。
悟茶
三毛曾经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
中国禅宗一直有这样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至纯至简。正如茶,最终不过“寒雪时里 ,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曾经品尝过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茶,为纯烤茶;第二道甜茶,在茶中加入核桃、乳扇与红糖;第三道为回味茶,加入蜂蜜与花椒。据说,声名远扬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对客人最尊贵的礼待,更是整个民族对人生的总结。因为人生,就是苦尽甘来,晚年细细回味的过程。
这样的说法非常有禅意,但是茶本身就是禅。每个人品茶,都会有自己人的一番感悟。人人生而不同,感悟自然不也不相同。怎么可能过强加的一些调味品让每个人得出相同的感悟呢“
始终忘不了在大理时遇到的那个茶商。他卖普洱茶饼,一块块如四四方方的砚台摆设放在铺了金黄色色段子的木匣子里。
看那茶饼做得古怪,我上前问“这茶如何卖?”
他冷冷地斜扫我一眼,问:“你懂不懂茶?”
“懂又怎样,不懂又怎样?”
“懂,你坐下和我一起边品边谈;不懂,请自便。”他高傲地从壶中倒出一碗茶汤,有如葡萄酒般的醇红清透,果然是好茶。
我知道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而且目前已经跻身于收藏品、奢侈品这列。但这又怎样?难道对一种茶的身价、家世、发酵、贮运等等如数家珍就算懂了吗?
我想起了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茶道师傅近子研究了一生的茶道,对于茶,她算是懂了吧,但是她有一颗肮脏的心, 这颗心,就像她胸前的黑痣,一生也无法消除。而美丽悲怆的太田夫人尽管不懂茶,尽管因自己对真爱的追逐而被世俗诋毁污蔑,但她自始至终,美丽如初。
两人相比,哪个更接近茶?
茶意如斯,不管是渐悟还是顿悟,一切看你的造化了。


P.S:摘自读者2006年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