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颐“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释义

 黄昌易5533 2019-02-14

程颐“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释义

伊洛渊源的图像,像鹤鸣。

“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见于《伊川易传》:“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德逾于禄,则虽盛而非满。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丧败者也。”《程氏易传·泰传》(《二程集》756页)这是程颐在解释《易传》泰传时告诫人们要注意德和善的积累,如果德和善天天积累,那么一个人的福和禄也就日益圆满。

一、德为本

“德”字的本意是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照耀。后引申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就是“德”,即“道德”或“品行”。

程颐对德的解释有以下方面:一是真正内化于心的东西,则是德。程颐说:“得之于心,谓之有德,自然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岂待勉强也?”(《二程集》147页)内化于心,自然发于外,充溢于面,达于四肢,表现为精神焕发,体魄强健。二是无我,无私欲。程颐说:“德至于无我者,虽善言美行,无非所过化也。”(《二程集》411页)德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必然是善言美行,所有人将受到感化。三是处事合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就是德的最高境界。程颐说:“中庸,天下之正理。德合中庸,可谓至矣”。(《二程集 论语解》1142页)四是要具备智仁勇的品行,有大智大仁大勇。程颐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学之要也。”(《二程集》126页)

二程在改正《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说德是国之本,财为国之末。这是就德在治国中的作用而说的。作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要重视人的道德的培养,因为这是立国之本。如果人人都有好的道德,就会出现人人积极向善的风气,不会相互争夺。当然,就一个人来说,德也是人之本。程颢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意思是德是起主导作用的,好的道德树立后,众多的善行就会随之出现。从这里可以看出,德与善是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要正确理解德,还要处理好德与富的关系。二程在《改正大学》中说:“富润屋,德润身”,富裕的人,可以盖华美房屋,享受舒适的生活。德则能滋养身心,使人享受心灵的崇高给人带来的愉悦。当人凭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财富时,润屋是可取的,这时的德与富是一致的;而当凭不合理的途径得到财富时,德与富是不匹配的。此时身居润屋之中,心灵并不滋润。还是程颐说的好:“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在追求富裕的时候,不能忘义,不能发不义之财。这才是今天处理求富与求义的基本原则:利不妨义。

二、德善在于积累

德善日积,在于德和善的天天积累。只有天天积累,才能达到福和禄的日益圆满。

程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学业之充实,道德之崇高,皆由积累而至。”(《周易程氏传》卷三,《二程集》936页)程颐还说:“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形不能病,以物不能扰也。故善学者,临死生而色不变,疾痛惨切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也,非一朝一夕之力也。”(《二程集》321页)德和善本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这种内在的品质的培养,要靠善行的天天积累。换句话说,德和善是靠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善行来体现的。

如何在生活中积累善行?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面临着种种考验,也面临着种种诱惑。最大的考验和诱惑是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和考验。这种考验是对人德行和善行的试金石。抵制了不合理的欲望,就表现了好的德行,否则,就表现出贪婪的恶行,就会葬送自己。

三、福禄与德善

何谓福?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福田,佛教认为福就像种田一样,撒下善良的种子,就收获福报。禄,基本含义是福气,也指俸禄,延伸为官位、财富。福禄的圆满是德善日积的结果。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德与善积累多了,人人都会想着如何回报他,这样当他遇到困难时,或者他的事业需要人们支持时,人们自然就会帮助他,支持他,他的事业就能发展壮大,自然他的福气、财富就会增加。如果他是仕途之人,那么他的官位就会得以提升,俸禄也会得到提高。如果一个人只想素取不想奉献,到头来只能是害了自己。

既然福禄是德善积累的结果,这就告诫人们要时时想着要积德行善,而要积德行善,就要明确德和善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实践。当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敢于牺牲个人利益,是积德行善;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积德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