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总是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够自觉,非但不自觉就算是大人软硬兼施孩子依旧是慢吞吞、没效率。虽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就小编这些年的经验来看,往往这样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没有计划性的! 也许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等等都很清楚,但是孩子自己却并不清楚啊,这样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不知为何而学,更不知道学完一样之后还要学什么以及这些要学的内容之间有设么关系、对未来的自己又怎样的帮助等等。 我之前在问答里整理过一分我家一直以来的具体操作方式,这里再做修改单独发出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我家从一年级开始的各种版本的学习计划表,开始的时候都是我来给孩子安排的,我会解释为什么要学这个,为什么要安排这么多的时间来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且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我还制定了奖励计划——每完成一项会给予小印章奖励。而小印章的数量积累到一定数额的时候可以兑换比如旅游、美食等这些奖励(从来不会给实物奖励)。孩子的积极性超级高,而且我发现他并不是在乎能得到什么奖励,而是非常在意他能得到多少的小印章。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都是手写的,比较潦草,这里就不贴图了(我都有保存),我直接从后面的电子版截图吧。 二年级的暑假开始我给他用表格做计划了(如下图): 这是我们家二年级暑假的计划表。 跟很多家庭的计划表不同的是,我从来不会给孩子先定时间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几点到几点学什么。我一直都是跟孩子说:你要自己学会管理时间,每天要做的事情就这么多,而一天的时间也只有那么多,如果你能够合理的那排,那么你就会获得更多玩的时间。我对你的要求很简单,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的计划内容必须完成,即便是你熬夜也要完成。 从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孩子每天起来之后即便是睡个懒觉起来之后就会对照表格按部就班的学习。 这份计划表的模式我们一直用到三年级的暑假 等到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我们修改了计划表(如下图): (表格使用是2017年的10月,上图时间已经是2018年的4月了) 这个表我们有个调整了一下,不再是每天做什么(当然,也有每天必做的内容),而是以每周为一个单位,每周必须完成多少事儿。每天孩子放学之后就会对照表格来看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根据课内作业的多少决定做哪些学习内容。 这个计划我们一直用到四年级上学期。 到了四年级的寒假,学习计划基本上就是以孩子为主导,我来补充制定的了(如下图): 方式一样是老的模式,完成之后打钩(不过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已经不在乎小印章的问题了) 这是今年这个寒假在用的计划: 模板已经固定,基本就是内容修改即可 事实上计划是很容易做的,最难得问题并不是计划的本身,而是如何坚持完成,这才是最难操作的问题!毕竟是孩子嘛!别说是孩子了,就算是大人,自己做好了计划(比如说减肥、学习)也未必能够保证每天都百分之百的完成吧? 所以为了保证孩子能够有质量的完成计划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如下几点: 坚持刷“三观”“毅力”这种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不容易! 但是很大程度上它是收到精神层面的支撑的。 所以我在平时就特别注意跟孩子的各种交(洗)流(脑),我会用各种方式引导孩子相信学习是一件可以做到有趣的事儿;学习是可以做到让你有成就感、满足感的;学习是有方法的,好的方法就是你现在在坚持的,因为你的坚持所以你一定会收获更大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的道理;习惯、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改正、完善才能磨练的更加适合自己…… 我家孩子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可以这么说吧,如果那天你说今天不用学习了,他都会觉得这一天仿佛没过完,总觉得会少点什么事儿。我曾经测试过几次,虽然你不让孩子学了,但是他还是会去看看书什么的做点跟学习有关的事儿,就好像是在找点“心理安慰”。 监督执行生活中我见很多家长一位孩子有了计划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远远不够!孩子坚持不下来的或者完成质量不高的问题会时有发生的。 人就是这样,当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孩子某一次有意或者无意的“偷懒”没被发现,那么接下来就有极大的可能出现“第二次”、“第三次”……不需要很多次,最多只需要一个星期,那么前面的所有习惯养成计划就可以全部崩溃!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我也经历过…… 所以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参与进来,每天检查一下计划、检查一下孩子的完成质量,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吧? 其实孩子的习惯就是在你这份坚持之下一点一点的养成的。 至于孩子需要多久才能养成这个习惯,我觉得一定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无论如何不要相信那句“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21天”根本不行!实践中你会发现,210天都未必能够让孩子真的养成的——毕竟由俭入奢易嘛! 计划不要太难执行有些家长总喜欢把计划搞得全、很辛苦,看上去的确很“完美”。但是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由于“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孩子在一开始还是能够坚持的,但是时间久了,因为计划真的是太辛苦了,当热度过后只剩下“坚持”的时候,孩子极有可能将陷入了“煎熬期”。这样的计划也不是成功的计划,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会被遗弃的。 我的建议就是计划一定要确保孩子在不是很辛苦的情况下就能完成! 然后要进行“动态调节”,也就是说计划表不要一成不变,要随着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孩子劲头足的时候增加一些内容,弱的时候砍掉一些内容,学习重心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竞赛、考试、考级等)也要及时调整计划内容。 孩子总是完不成计划的话,会养成慢慢无视计划的习惯,做一份好的计划,它的标准绝对不是“大而全”! 自学能力是慢慢培养的孩子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说按个计划表去做就一定也能养成的。计划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种能力还要包含“思考”、“反思”、“整理”、“归纳”、“拓展”、“联系”……总的来说,想培养好孩子的自学能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对于小学生来说,花上几年的时间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急躁,就算你打一顿、骂一顿,也不会把那些孩子面对的困难都解决的,一定要鼓励着、引导着孩子、陪伴着孩子一起去完成这项了不起的“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