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文学与文学旅行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14

今天聊聊我这两年看的那些书,以及看完书去旅行的总体感受。

为了感受日本文化,我过去两年读了76本与日本文化有关的书,大部分都是日本文豪的代表作,也包括一些散文、杂文,以及文学影视评论,还有自传。其中45本都是文学小说,那些声名赫赫的日本文豪的代表小说,几乎全部涉及到了,包括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太宰治、三岛由纪夫、松本清张、村上春树等等,当代日本作家里我最喜欢的是吉田修一。

(已阅读书籍按类型占比,总数76本)

(每个作家阅读的作品数量

在对这些作家逐一评论之前,我想先讲讲我个人的文学观,就是大白话聊聊,文学到底是什么。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言行,表达自己的情感,申辩自己的思想。

那些被称作文豪的人物,他们的作品记录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吃穿住行,得以让我们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那时的人相信什么,爱慕什么,敬畏什么,是什么制造了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那代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都让后辈无论何时捧起这些字,都能穿越回去,感受到他们。

记录每个时代的特征,让那一代人的生活不被历史遗忘,大概就是文学创作者的历史责任吧,尤其是记录那一代人的信仰和痛苦,文学承载了他们的迷茫和坚持。也正因为如此,文学作品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也有很多民族文化的局限性——我经常无法理解主人公的痛苦和选择,比如日本人对纯粹高尚的追求,还有对死亡的向往(三岛由纪夫《奔马》),也很惊讶于18世纪的欧洲贵族,可以允许别的男人对自己妻子的公开追求,并把情敌当做客上宾(巴尔扎克《高老头》)……

但总会有一些情感特质,什么样的民族文化都不能遏制,在任何历史时期人类都会表现出来,它们是跨越文化、超越历史的,那就是人性,比如我们的贪婪与自私,比如我们的爱和希望。我认为把这些超越文化和历史的人性表达的很丰富的作品,就可以称作是文学名著。我们看着这些作品中创造的人物,他们在人性的善与恶中挣扎,在时代中选择,在民族情感中坚守,这些情感穿越千百年的光阴从字里行间中跳脱出来,让我们感同身受。这就是文学的意义吧。

其实日本文学历史很单薄,范范的说就三个历史时期。

平安时期,是日本历史上首个文化比较昌盛的时期,这跟派出去的几批遣唐使回国有关。到了平安末期,紫式部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这也是日本文学的开山之作了,那时我们已经快到北宋初年了。我们的文学历史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诗经》和《楚辞》,更不用说风华绝代了近三百年的唐诗。《源氏物语》开篇就反复引用过《长恨歌》的句子,可见那时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源氏物语》对日本有两个重大意义,第一个是它是第一部用平假名文字写的文学作品,因此可以说在公元1000年左右,日本才出现自己文字的文学,在这之前,日本人想舞个文、弄个墨、离个骚的话,都是一水儿的汉字,我在奈良国立博物馆里看到奈良时期光明皇后抄的经书,一手漂亮的汉字书法;第二个意义是,这部作品给日本文学定了一个基调,就是“物哀”,这“物哀”往最直白里说,就是对世间万物带着悲伤的触感在哀叹。私以为,这个调性到川端康成的作品里集了大成。但《源氏物语》本身在我看来有点过于“矫情”,以至于我完全读不下去,后半本就随意翻过去了。

(源氏物语博物馆-宇治市)

第二个时期就是“江户时代”,就是德川幕府的中后期。可见文学这种东西,不安享个百年太平,是不会有什么气候的。

可以说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日本传统文化,基本上都是江户时期得到繁荣发展从而最终定型下来的,从能剧、歌舞伎到浮世绘,再到和歌和俳句。在文学上,日本最公认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都是江户时期的诗人。而江户时期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民俗小说,其中以曲亭马琴的《八犬传》为最代表(取材自《水浒传》)。这时日本出现大量山寨明清小说题材的小说,出版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有部电影叫《投靠女与出走男》,里面提到了曲亭马琴创作《八犬传》的故事。

(江户浮世绘)

(《投靠女与出走男》)

我总共看了两部所谓的“古典小说”,一部就是平安时期的《源氏物语》,另一部就是江户时期的《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其余的都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

因此我认为,在明治之前,日本文学史顶多算个文学发展历程,它真正代表大和民族思想融入世界文学史就是近现代的事儿。起始代表应该是以小泉八云和坪内逍遥等人对西方文学的翻译引进为标志,直到日本出现第一个大国民文豪——夏目漱石。从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树,我打算独立详篇再谈,因此日本文学部分就先聊到此为止。

如果有人对日本文学有系统的读书计划,我推荐两本书和一档音频节目。一本是台本林景渊的《日出江花紅勝火 : 日本近現代作家》,大白话介绍日本文豪生平的,内容一般但是作为常识了解足够了;另一本是苏枕书的《尘世的梦浮桥》,这书不只是讲文学家了,包括俳句诗人、画家等文化人都有涉及,而且苏枕书作为京都大学留学生,文笔中带着自己在日本生活的触感和自己的思考,是绝对值得感受的作品。音频节目价值最大,讲了日本最知名文豪的不为人知的轶事,以及很多作品的评价,让我受益匪浅,就是留日权威李长声老师的《12文豪——围绕日本文学的冒险》,这档音频节目是在豆瓣时间里购买的。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这两年来的文学旅行。

文学旅行像是探亲,或者说是见笔友更贴切。就根本不是游玩,其实枯燥的很。文学旅行中是否能获得乐趣,完全取决于你对文学作品的感情有多深,读一个人的书就是读一个人的思想,像是听这个人聊天。读的久了自然会想去看看书里提到的人和景,把写书的人当做聊了很久的网友(笔友)去拜访。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见网友的经历,见网友满足自己期待值的概率和文学旅行满足自己期待值的概率差不多。

有很多人看完我的游记觉得有意思,表达说要是跟我一起出去玩也许会很有趣,我私下觉得真要是陪我走文学之旅,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失望之极,我自己去的那些地方之枯燥之无聊,我自己经常都埋怨自己,大老远的来这儿干嘛?我去过的很多文学景点,要赶几十分钟的电车,然后到地方一看,就是某个路口边上立的一牌子,牌子上写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日本字,无非就是某某人故居遗址,谁谁谁在这地方说过这么一句话等等。除非是这人的铁粉,不然要是有人陪我来,我会觉得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这也是我写游记的另一个原因,我会分享一些我觉得值得一去的地方,大家不用再浪费时间。

(芥川龙之介成育之地-路牌)

(夏目漱石旧居——川端康成题)

当然,你觉得跟我一起玩会很有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我是个有趣的人,所以去哪儿就变的没那么重要了。

我要很坦诚的说,我自己独自去的两趟日本,算是纯文化之旅,其实我自己的感受也没那么饱满。我只有在黑泽明的墓前静立的时候,产生过比较强烈的情绪,其他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木然打卡,这只能说我在日本文化浏览这方面,虽然用了两年时间,其实也只是走马观花。黑泽明是我真的看了三本自传,通阅了他所有作品才换回的那一丝感受。

(镰仓一座不知名的小墓园内)

所以,文化这东西不是能装出来的,心里有就是有,不是背几个名字、说几个书名就能贴上文化标签的,即使能唬的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很显然,2-3年时间,对于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来说最多是浅尝辄止,我已经深知这一点了,但我还是觉得即使只是向前了一小步,自己世界的边界也向外蔓延了许多。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善于捕捉感受的人,也同时是一个能独立思考出自我观点的人,所以即使看到这样巨大的不足,我还是会分享我在这12年看世界的粗浅感受,我不怕被笑话,我出发的时候,就是想逃避那个很多年都没有任何感受的自己,当我意识到浅薄的时候,就是世界恩赐给我感知的那一刻。

人生很容易就变成了环形线,每年周而复始……读书和旅行,都是下主道的出口,未必通往诗和远方,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不再绕圈,都值得出去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