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HNYZL 2019-02-14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文:曾春生 读史 特约作家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里说:“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來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这两句話,用今天的观点來看,不仅说得有道理,还很讲究辩证法。

心,只有常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诚心诚意,向老师,向朋友,向一切比自己高明的人学习,读书明理。这样,各种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才能学进心里去,也就会有善言善行,成为一个能立身社会的有作为有道德的人。这就叫:虚心才能明理。

心,又只有保持实诚,用学问和道理把它装满,懂得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你就可顶住诱惑,各种欲望的邪念便侵蚀不进來。这就叫:实心才能却欲。

只有虚心的明理,才有实心的却欲,这是因果关系,也是辩证关系。

俗话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也是这个意思。炉子里的柴火不架空通风,火旺不起來。人沒个虚心态度,好东西学不进去。而人的心里不装进好的东西,老老实实做人,就容易被各种邪念侵入,被物欲驱使,去做坏事。

看來,心该虚的时候要虚,该实的时候要实,既是做人的智慧,也是做人的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