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排在第二位的应该是钻拳。一般练形意拳的都喜欢按劈、崩、钻、炮、横的顺序练(金、木、水、火、土),但这是生、克的练法。唯有尚派行意拳这一支的练法是按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顺序来练。因为派别较多,传授亦有别。大概能有十多种练法,有一步一钻、有一步两钻、有一裹一钻、一压一钻...等。每种练法都有益于养生,有益于健康,但不是所有的练法都利于实战。拳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人根据自己的领悟而有所创新是正常现象。尚派形意拳的钻拳就有自己的独特拳理解释和技击的用法。 钻拳歌诀: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若闪电。在体为骨耳通肾,搂臂抖腕腰劲催。练法:左三体式鹰捉开式后,左手外旋成掌心向上,向右里侧弧型钩挂变钩搂手,腰向左转,停于左胸前(离胸要有一拳多一点远),左脚撤回停于右脚踝内侧成鸡型腿,右脚蹬地,左脚再趟进,左钩搂手变立掌,从外侧向前向里抖动拨开对方前手,立掌指尖高不过眉,停于前方(鼻尖、食指尖、脚尖相对),左脚蹬地,右脚躺进,左脚再跟半步成三体式桩(步步都是三体式),同时右拳贴身由心口处前上方40度——50度角斜钻出,经由左立掌虎口处(意欲击打对方下巴或头脸),左立掌急速撤回变阳拳收拽回左腰间。右拳变掌,掌刀切打往回钩挂撤回至胸前,同时右脚也撤至左脚里踝处成鸡型腿,再向前躺出,右掌再化弧向前上方抖出(整个动作是闪电手,即象电闪雷鸣之形是抖包裹劲),左脚也上步,左拳再由下向前上方经由右立掌虎口处钻出 ,右掌再急速撤回变拳。如此接连打下去。左钻拳打完后回扣左脚,两脚成内八字再转身上右脚同时右拳由下变立掌向上方抖出,再打出左钻拳变左三体式、收式。 拳经云:“钻拳似电属水”。我认为“似电”是指自然界的闪电,是闪电之形。养生、锻炼身体时不用求如闪电的速度,但实用时也要练出闪电般的速度。当然了,要讲速度,形意拳练时不象外家拳如流星般的一味求快。翻子拳、通背拳、劈挂掌都是以快见长,而形意拳练习主要是先把气练顺了,再把劲练合、练整了,练出无坚不摧的整劲来!但形意拳用时也要有“急如雨、快似箭、打倒还嫌慢”的速度。正如尚云祥讲“起如箭、快似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所以钻拳不仅有“似闪电之形”,还应练出“闪电”之速度来。 为了体现闪电之形,尚派的钻拳在鹰捉开式后,前手马上往回钩挂,这一勾挂“捋、刁”劲,跟着这手再向外、向前往里搂打。这一搂打是“抖包裹劲”,挂、搂连环就形成了“似闪电之形”,这一招在尚派门里叫它闪电手。钻拳的精华也正是这“闪电手,抖包裹劲”上,而后手的钻发之拳,也是为变成这一勾挂的闪电手之前的问手(引手)。这一拳之打并不太重要,威力也不特大。勾挂之闪电手通过变化击打到对方脸上,能有极清脆的响声。如果打击的劲力不回收可致对方鼻酸,淌眼泪(或流鼻血),我起名为“电、闪、雷鸣带下雨”。 说“闪电手、抖包裹动”,是钻拳独特之处,恰恰合了拳经的本意。经云“内通于肾,外窍与耳,在体为骨”。那么钻拳练肾应该是其要义所在。尚派形意强调以腰发力,钻拳的闪电手,抖包裹劲正是靠腰的回环(如生活中,门窗折页的折合)抖转来发力的。手上划一个圈,腰部也同时折合。拧、拧抖,便使腰部得到充发的运动。再加上后手钻拳发出时,逼腰发劲就能使腰部强壮,肾水充足。对养生保健,益寿延年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肾强可改变人体的性功能,对一些老年性功能衰退的人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久练钻拳强过吃补肾的营养液。 抖包裹劲是形意拳中一项较重要较典型的发劲方法。其劲横向由外向里,先外摆再里合,搂拨发动,如包裹物体一样。拳经说它“如包裹不露”,里裹时沉肩坐胯意在虎口,是亦顾亦打的技法。形意拳纵向发力多,横向发力少,包裹劲就是这少有的横向发力之一。 钻拳后手钻出之拳要以逼腰的劲力发出,即是钻打,又有前顶之意,万式有一顶,形意拳的顶劲不可忘。这一拳钻出,“力自丹田而发”,那么这一拳就不是靠手臂劲而是全身的整劲而发出,单靠手臂劲就成了拳击中的上勾拳。钻拳发出要突然猛然尤其要巧妙。实践中钻拳往往为刺面掌,突发快变,探敌虚实,攻击要快,慑敌心神,而且往往一钻即崩。木由水生,钻拳经常以敌双目,鼻,咽等处为目标。常以出其意而建功。与崩拳炮拳相比,钻拳更重视一个“巧”字,久练钻拳能变僵拙为灵巧,使人体运动更协调灵敏,这才是钻拳似水的根本含义。钻、崩、炮是形意拳攻击最为常用的手法,钻拳地位可想而知。
(友情提示: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感谢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