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跟孩子聊过“死亡”这件事么?

 心海心理咨询 2019-02-14

8岁男孩因为作业问题被父母训斥,锁门自杀。

14岁男孩周末贪睡,被母亲掀被子,一气之下从12楼跳下。

15岁少年因为遭受同学凌辱留下血书自尽。

20岁女留学生不堪光鲜生活下的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死亡在中国孩子的眼里,是抵抗家长的手段,是逃避生活的退路,是挣扎,是呐喊,是报复,唯独没有珍视和害怕!


我们中国人对死亡极度避讳,似乎提到“死”就是不吉利的事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观念告诉我们:死亡是一件极度悲伤、难以面对、痛彻心扉的事。我们把死亡推得很远,好像那是每个人老了才要思考的话题。从来没有人教育孩子,死亡是什么生命是什么。







今天我们分享一些关于 死亡教育的方式方法


“妈妈,死亡是什么?”

“身体消失了但爱还没走远”

家长为什么要亲自和孩子聊死亡


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取决于两大因素——生活经验与发展水平。孩子终有一天会明白这些略有点恐怖的事实。


由父母来说,在恐惧的阴影下,可以帮她加入一些爱与希望,帮她正视这些我们很难改变的命运。让孩子明白,无论未来经历怎样的大风大浪,家人会给她好好活下去的力量。让孩子在没有父母庇护的时候,也能够坚强地,用自己的双脚,站立在这片土地上。





不同年龄对死亡的反应



0-4岁: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解释“死亡”

4-7岁: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应该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死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7-13岁: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跟孩子谈死亡的禁忌



勿说死者只是睡着了

因为睡着了会醒过来,这种安慰容易使孩子不是一直在期待死者“醒”来,就是害怕自己睡着了也会“死”去。


勿说死者并没有真正死

因为孩子还不太能理解抽象的比喻或安慰之词,应以事实性的方式告诉孩子,死亡就是身体和心理机能完全停止、消失,生命完全终止了, 不可能再复活。以免孩子会愤恨或怀疑亲爱的家人没有真正死,为何不回来看他。


勿说死者是去旅行了

因为旅行还是要回家的,这种安慰容易使孩子愤恨死者为什么不再爱他。


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一定要注意用词用句,如果自己觉得有疑虑或者孩子不清楚了,一定要解释清楚,很多孩子对于自己害怕的事情是不会主动提问的。


勿说死者是去天堂了

天堂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安慰,但不要太早和孩子描绘天堂这样的地方,因为5岁之前,他们很难理解为何肉体消亡精神还能永存





什么时候跟孩子谈论死亡?



亲人,朋友离世

不要在孩子面前隐匿悲伤,可以翻阅照片跟孩子讲述逝去亲人的故事,为故去的亲人做纪念册。让他了解到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时段和过程;也可以带孩子去扫墓,让孩子认知到死去的人虽然不在了,但还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祭奠与怀念。


宠物死去

小宠物的寿命不长,通常是孩子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可以为死去的小动物开追悼会,让孩子提前接受生命的规律。


身边花草树木凋零

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里,很多学校专门设置了死亡教育课,观察植物的枯萎。




当孩子问你这些问题


如果孩子从新闻、电视剧,或是他人的聊天中,开始模糊地认识到“死亡”的含义,他们常常会问到“死是什么意思?”“我会死吗?”“爸爸妈妈会死吗?”


这时请不要责备孩子“整天瞎想些什么”,或是试图用“他们只是睡着了”“你长大就知道了”来蒙混过关。可以先问问孩子“你觉得死是什么?”




如果孩子是从地震、火灾等灾难,或是恐怖的电影情节、暴力事件中了解到死亡,他们很可能把死亡想象得非常可怕。这时我们要尽可能具体地告诉他们,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他们可以怎么做,有什么可以保护他们。


具体的解决办法会为孩子巩固安全感,觉得自己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孩子觉得“死了就是人没有了”,并对此表示担心。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死是每个人都必经的过程,爸爸妈妈会死去,他也会死去。但在死之前,你们会陪伴他很久。而如果有一天你们离开了,会有其他爱他的人来陪伴他,并且你们的爱也不会随着死亡离去。




让孩子通过绘本理解死亡


《Death is Stupid(死亡是愚蠢的)》,这本绘本适合家长阅读,它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祖母去世后,小男孩的一系列感受。



《I Miss You(我想你):A first look at death》就像书名说的,是一本非常适合给孩子做死亡教育启蒙的书。作者Pat Thomas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因此绘本不仅为孩子解答了“人为什么会死”“葬礼是做什么的?”这类常识性问题,还例举了孩子在重要的人去世后,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难过的想法和心情,并提供了许多安抚和鼓励的方法。




《爷爷变成了幽灵》

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的人就是爷爷霍尔格。一天,霍尔格突发心脏病猝死。艾斯本伤心不已,哭个不停。



《再见的味道(The Goodbye Book)》,很适合抚慰刚经历亲友离世的年纪较小的孩子。3岁+

书的前半,都在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书的后半,以安抚、鼓励的方式(而不是“你应该”的催促),来告诉孩子:慢慢地,一切都会好起来。





《The Dead Bird(死鸟)》适合4岁左右的小朋友

一群孩子发现一只在路边死去的小鸟。孩子们将小鸟埋葬,唱安魂曲,送上鲜花,并用石头做了一块小小的墓碑。这个绘本让孩子懂得,任何生命都应该被尊敬。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适合4岁左右的小朋友

讲述了一只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的猫。有100万个宠爱过它的人在它死时哭泣,可它连一滴眼泪都没掉过。直到一天它变成自由的野猫,遇到心爱的白猫,拥有了家庭和孩子。白猫去世后,它终于学会了哭泣。这次它死去,再没有复活。




《The Tenth Good Thing About Barney(关于Barney的第十件好事)》适合6岁左右的小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