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目录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曲目,那就是《刘伶传奇》,相比其他大部头典故传说,刘伶显得格格不入,他是谁?有什么传奇? 刘伶,西晋时期人,“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看遍整本《世说新语》,对其中的刘伶形象用两个字就能概括出来:丑、酒。与竹林七贤中阮稽、嵇康不同,刘伶乃一天生酒徒,嗜酒如命,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有好事者将这个天生酒徒与远古的酿酒鼻祖杜康联系在一起。 酒的发明者流传较广的是杜康。 相传杜康是一个穷庄稼汉,也有考证说杜康就是夏朝第五代君主少康。传说杜康在洛阳九皋山下开了家酒坊。一日,刘伶路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见此,刘伶想,看来不知我刘伶了,有什么酒能醉我半天?既然这么牛,不出三天叫你关门。刘伶走进酒馆,“拿酒来!”话音刚落,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过来斟酒,一杯后还要,老翁劝他别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老翁说,再喝就醉了。他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只觉天晕地旋,连忙道别,一路跌跌撞撞。回到家,刘伶就醉了。他交代:“我若死,埋在酒池内,酒盅酒壶陪伴。”他的妻子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讨要酒钱。刘伶妻子又气又恨说: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便拉杜康见官。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了。”众人开棺一看,见刘伶面色红润,杜康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伸开双臂,打个哈欠说“好酒,真香!”这是杜康为了度刘伶成仙,故意引他喝醉。 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伴随着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 任建威参军期间,有一次刘伶忽然来了兴致,竟然在官邸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地饮酒。有几个客人来访,他也不赶紧把衣服穿上,还继续光着身子喝。客人见他如此不雅,就讥笑他。他却一本正经地反驳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裤,你们进我的房子就是钻到我裤裆里来了,谁让你们钻进来的?” 长达数千年的饮酒文化,也把刘伶推上了极高的地位,特别是刘伶流传下来的 《酒德颂》,更是将刘伶的名字牢牢刻印在酒文化的宝座上。 这就是《酒德颂》,文言文,就不翻译了: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