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城子村北,墨水河西岸高埠处有个叫石桥庙的地方,这是它的俗称,正儿八经的名字叫做大通宫,这里从经很有名。明万历版《莱州府志》卷四载有:“玉皇阁在县治南三十里”。这就是在说大通宫。说到大通宫建造的年代,已经没有确切时间了,民间传说为唐代建,袁天罡与李淳风选址。袁天罡、李淳风在唐代确有其人周易学家。袁天罡是成都人,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李淳风是岐州雍县人,明天文历法,著有《法象志》。他们二人究竟有没有来过城阳,史籍没有记载。但石桥庙的位置特别好,东临墨水河曰“青龙”;西依高埠石崮称“白虎”;前靠岩石为“朱雀”;后傍马山应“玄武”,而庙宇设在其中心位置。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勘舆学说,这可不就是人民常常说的“风水宝地”嘛!因此,石桥庙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从每年5月13日(农历四月十五)开始,城阳大通宫举行了三天的庙会,庙会期间上演了戏曲、道士祈福、特色小品等多种传统文艺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赶来的数万人祈福游玩,让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庙散发出持久的吸引力,庙会也为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区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石桥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城阳村北1.5公里,是墨水河石砌漫水桥。南北走向,24孔,孔距1.5米。桥长80米,宽4米,高1.5米。桥基系乱石铺垫,上铺条石25条,每条长4.5米,宽60厘米,高60厘米,已风化剥蚀。桥面每孔并列铺装料石7条。墨水河西岸的大通宫(俗称石桥庙),就是一座道教宫观。现大通宫属明代风格三进院落结构,南北排列,分大门、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供奉石桥老母庙址地理位置优越,东近墨水谓“青龙”,西临高埠石崮曰“白虎”,前盘岩石称“朱雀石”,后依丘陵名“玄武”。庙设其中心位置,人都谓之风水宝地,数百年香火不断。在以前,石桥附近风光绮丽,静谧清幽,墨水两岸柳暗花明,鸟雀啁啾芳草萋萋,流水潺潺游之其乐无穷好地方。石桥庙右殿堂三座,南北排列,均系转木结构。正殿是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斗拱飞檐,下有石柱四根。殿宇上盖青色小瓦,脊上有俗称天狗、飞龙、神上神等饰物。正殿名玉皇殿,祀昊天奎厥至尊玉面鹰嘴,怒目圆睁,面色青紫;左侧有电母(俗称闪打娘子),系女神,双手捧明镜一面,身披彩带,首梳发髻。玉皇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配殿。其东侧供十八罗汉,西侧供千手千眼观音(俗称千千佛)。据目击者说,千手佛塑像,除两臂合十外,还有二十四臂,每臂手各有眼睛一只。东西配殿的墙壁上绘有宣扬因果报应的图画,人物栩栩如生。东配殿之东有道舍六间,较大殿低矮。石桥庙的下殿供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君帝,简称真武帝君,是道教信奉的护卫之神。其塑像站立,披发,黑衣,仗剑,脚踏龟蛇。石桥庙的前殿供门神二尊,东西各一。位东面西者,白脸,手持一锏;位西面东者,紫脸,手持大刀。据传,此二位是唐代战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在前殿外的东侧,有一矮小的奎星阁,祀文曲星。其南有山门,门外有石碑一通,可惜碑文失考。石桥庙西墙外,有砖塔十余座,是历届主持的藏骨处。2006年6月1日,前殿、大殿重建完成并对外开放。2016年5月21日,又对后院三清殿、东华帝君殿、三官殿和药王殿举行了隆重的神像开光仪式。开光仪式过程中,天降异像,太阳周围形成一圈七彩光环,神光瞬间普照道场,至此这座有着1400年历史的道教宫观又重放光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随风飘雨AA > 《青岛崂山爬山探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