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问得有一点歧义。题主是想问为什么咱们学的唐宋古诗都是押的平水韵呢?还是问咱们现在的一些诗人喜欢用平水韵写格律诗呢?
这里有个关键点。《平水韵》成于南宋,这是在盛唐诗歌大发展后,还有宋朝理性诗的飞速延伸后总结出来的声韵规律。也就是说《平水韵》是在唐宋诗词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口音也没发生变化,那近体诗自然就合《平水韵》了!是从诗词出的声韵学,到了元明清才是诗人根据《平水韵》来写诗。等到熟悉之后,估计也并没有人会去严格死守一本韵书,毕竟写诗不以词害意。何况经历各种战乱,各个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互相融合,《平水韵》作为类官方的唐宋口音整理出来的韵书也慢慢有了局限。 唐宋古诗必然合《平水韵》,因为《平水韵》是从当时的语言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就是在普通话已经完全流通的今天,为什么还有诗人坚持使用《平水韵》写作呢?第一点,这些作者相对来说水平是比较高的,有对古意的近体诗(唐宋诗)的内心向往和追求。第二点,这些作者自成一个圈子,互有交流切磋,对新韵的不足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近体诗既然诗体和现代诗不同,语言格律也更严谨,声韵上也该遵循古制才对。 诗词文艺创作,一是大众艺术,以方便交流,万众共欢为主的,便多用新韵。另外有一些并不在乎读者是否读得顺畅,以追求自己心中向往为第一要义,便抱着《平水韵》继续用,何况也可以使用《平水韵》中与当今语言相似的韵脚。这就是高手。另外还有语言学家,声韵学家也是《平水韵》的研究者。 两派人也有一些争执,但是近来慢慢平息了。 各取所需,一起发展,百花齐放,和谐社会,挺好。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