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市面上卖的各色食品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地方特色食品鲜为人知。在北方有一道农村过年的时候才会做的菜,叫闷子,在当地十分受欢迎。北方不同的地界儿,做闷子的方法不同,味道也各有差异,但是究其根本,离不开两样食材,一是粉条,二是肉汤。粉条基本家家都用红薯粉来做,但是在选材的时候,农村老人向来节俭,也舍不得用长长的粉丝做了,一般都用碎粉丝来做闷子。 现在会做闷子的年轻人很少了,这道菜在老一辈人那里很受欢迎。因为过去家家都穷,肚子里缺油水,这闷子无论从口感上还是味道上来说,都有肉的感觉,而且加上佐料,口口弹滑鲜香。 闷子的具体做法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先将粉条下水微煮,然后加上葱姜蒜、香菜、混入十三香或是五香粉,口味重的再加点酱油和盐,搅拌在一起,有些家,还会往里放点肉末,不放肉末的也会倒些肉汤进去。这些料都加好以后,在加入一些淀粉勾芡,勾芡以后调出来的干湿程度就凭经验了。 在做的过程中,如果粉条和淀粉的量没把握好,做出来的闷子也不好吃,要么生硬难嚼,口感不好,要么口感松散,没弹性。 入锅前,要把做好的闷子做成厚厚的饼状,然后在篦子上铺一层白菜,再把闷子放在白菜上,放白菜的原因是因为,闷子很粘,饭后篦子难洗,中间放层白菜,可以起到隔离作用,篦子不但好洗,白菜也能吃。 最后一步就是将锅里加水煮沸,闷子上锅蒸,蒸闷子要用大火。蒸好的闷子开锅以后香味扑鼻,用刀切成小块,看起来像一块块皮冻,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再煎炒一下,不同的做法,各有各的味儿。 |
|
来自: 痴念生 > 《炒饭 焖子 卤煮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