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江山携手 2019-02-14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对于自己小时候损坏弟弟心爱的风筝表达了深深的忏悔,并且借用自己在中年时看到的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得出了这样的观点: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它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在孩子该玩的年龄时不让他玩,他必然要“补回来”。普遍的例子便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开始疯狂地“玩人生”,对书本岂止是没有兴趣,简直是愤恨。

    当然,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还是回到课堂上来。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滕学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把课桌排成秧田式面向讲台、老师在讲台上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其实已经早该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方式了。世界上唯有东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在使用,而尤以中国大陆为最。欧美等国家的课堂多以开放度极高的讨论和合作学习为主,其活动化的程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程度已经非常高。

    一句话,我们的教学现在还普遍是以老师灌输为主,一对多的单向传授仍然根深蒂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不浓,课堂上有那么多的学生游离于知识之外,除了教材本身的问题,恐怕更多原因还是要归咎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过于简单和呆板。只要是在讲授,就不能避免两个极端:

    其一,有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讲就能够自己掌握知识;

    其二,有的学生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学不会。

    这是班级授课制的先天缺陷。靠老师讲授,解决不了“分层”的问题,解决不了“参与面”的问题。

    前几天,城区某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外教安妮来到我校,上午与我校的外语老师和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听了一位青年英语老师的课,下午又执教了一节公开课。作为英语的门外汉,笔者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具体的英语单词,可是对安妮的教学方式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课始引领学生进行单词的识记和句型的反复练习与一般的外语老师没有什么两样。但后来的几个活动设计却表现出新意,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渐被激发起来。

    第一,男女学生各2人,两两一组。其中一人面向黑板,一人背对黑板。她在黑板上写单词,面向黑板的学生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背对背板的学生猜英语单词。

    第二,两组学生各6-7人,排队在黑板前站定。她分别说出两个单词,进行类似于“成语接龙”的练习,即第一个学生写一个单词,第二个学生以第一名学生词尾的字母为词头写出另外一个单词,依此类推。

    如此游戏性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兴趣浓厚,参与者非常踊跃,而且再加上老师有小组加分的机制在里面,整个课堂热火朝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课后我感觉这位外教的这两个游戏的设计没有哗众取宠的成分,因为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是根本初一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其实,就是再大一点的孩子,也乐于参与这样的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让孩子在课堂上多一点兴趣,掌握知识的时候就少一点难度,游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可不用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