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众恩咨询;作者:卞志汉
华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操作上往往具有更大的困难。
我根据华为的股权激励实践,总结了一个10D模型,以帮助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制度时理清思路。
股权激励的10D模型:

10D模型分别是:定目的、定架构、定对象、定模式、定数量、定价格、定时间、定来源、定条件、定机制。
1. 定目的
股权激励的目的不同,方法和结果自然有所不同。
股权激励的目的通常为:激发管理层以带动工作效率和绩效的提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团队、留住老员工,打造感恩文化、以股权换“兵权”,即管理权、内部融资等。企业在设计方案时应明确方向,才能更好地在取舍间有所保留。
2.定架构
确定公司治理架构和控股架构。很多公司旗下设立了很多子公司,并且存在关联交易。如果不梳理清楚,股权激励会受到员工的质疑。
要确定股权激励的主体公司,尽可能把相关业务和关联公司并入主体公司,保持业务的相对完整和独立。
3.定对象
股权激励直接作用于人身上,因此企业因确立激励对象,并于不同阶层对象中把握好一个度,即平衡双方力量,具体有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平衡、管理层与技术层的平衡、前台部门与后台部门的平衡等,平衡好双方力量,将有限的股权作用于正确的人身上,才能使股权激励发挥应有的效果。
4.定模式
即不同方式的组合。股权激励并非简单的直接给予实际股权,而是有多种方式达到分红效果,股权分配方式通常有实际股权、虚拟股权、期权等,不同方式对应收益、权利、购入方式、退出方式、风险等均有所不同,企业在设计时需考虑以单一模式或是混合模式进行股权激励。
5.定数量
即如何“分蛋糕”的问题。企业需计算公司目前所拥有的股权激励总量,规划股权结构,思考如何预留且预留多少未来激励空间的问题。对于激励对象而言,企业应平衡其股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确保对象所得份额能有吸引力以达到效果。
6.定价格
即企业在授予员工股权时是选择免费赠送、平价转让或是溢价转让三种方式,以及在回购股权时是以原价回购或是市价回购方式。
股权的授予并非纯粹无条件给予,可通过以低价、平价或溢价等方式让员工内部购买以获取股权(因此股权激励也可作为内部融资途径)。员工购买价格与企业回购价格需根据企业实际所处发展阶段而确定。
7.定时间
时间划定分为股权授予时间、持股有效期、行权的期限、分红资金划拨时间等,明确股权授予即分红时间,保障企业在股权划分中能有条不紊进行,并确保企业未来能顺利回收股权。
8.定条件
条件分为授予条件与行权条件。对于员工授予股份条件,一般可分为服务企业年限、业绩条件、岗位条件和专业技能;而对于员工持股所能行驶条件则分为转让条件、回购条件(包括价格与时间)、退出条件(离职退出、在职退出、退休退出、分段退出)。
企业明确能持股员工的条件用以明确规则,提高员工持股门槛,同时设计好持股者行权条件,减少企业未来发展障碍。
9.定来源
来源亦分为股份来源与资金来源两部分。
一方面,股权激励的股份是来自于现有存量(由原始股东或大股东转让),还是来自于增资扩股方式,企业需权衡其中利弊以确定股份来源。
另一方面,员工购买股份所需要的资金是由员工自筹收购、或是持股基金、或以员工奖金工资作为资金来源,需企业与员工沟通明确。
10.定机制
机制是保障股权激励顺利的关键环节,已是保障企业利益的重要制度。
一套明确、清晰、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因包含管理制度(激励效果与约束条件等)、成立员工持股平台以化整为零方便管理、确定股权配置模型与文本,有明确规则制度以确保股权激励顺利完成。
股权激励的操作步骤:
股权激励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拟定股权激励的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工具模板);然后进行股权激励方案的宣导(原则、关键点、责权利);第三步是确定激励对象候选人;接着确认被激励对象资格(集体评议VS员工述职);然后再激励对象激励方案宣讲;最后是签署股权激励协议。
具体方案确定后,就要进入实际的操作层面。如果总体做到规则清晰,员工就不会太计较具体的数量。但一定要基于自愿的原则,并加大员工宣讲的力度,让员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员工股权激励,而不要采用利益诱导的方式,避免将公司拖入法律风险之中。
最后强调一点,要想达到员工股权激励的效果,需要有相对成熟的绩效、薪酬体系来支撑,否则,股权激励就失去了依据。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能促进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