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于2019年1月首发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推荐理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又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目前普遍认为OSA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糖尿病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猝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共同制定了《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以期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1 诱因或危险因素 (1)肥胖:体重指数超过标准值的20%或以上。(2)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率增加,有资料显示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3)性别: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绝经后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4)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及鼻部肿瘤等)、Ⅱ度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或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及小颌畸形等。(5)具有OSA家族史。(6)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7)长期吸烟可加重OSA。(8)其他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胃食管反流及神经肌肉疾病等。 2 发病机制 导致睡眠中上气道狭窄的病理生理原因是多因素的。由于肥胖、上气道解剖异常等原因导致的上气道软组织增多伴或不伴有颌面部解剖结构异常,可以使OSA患者的上气道横截面变小。吸气时,上气道产生负压容易导致气道闭合,而咽部扩张肌可以维持气道开放。当患者入睡后,通常情况下,气道扩张肌的活性虽然降低,但是仍然可以维持气道开放。在OSA患者中,上气道扩张肌不足以预防气道狭窄或者闭塞,这是导致气道阻塞的主要的原因。在快速眼动(REM)期时,上气道扩张肌的张力和活性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进一步加重。呼气末肺容积减小和低碳酸血症导致的通气驱动下降同样可能导致上气道塌陷。 3 治疗策略 OSA是一种慢性疾病,应进行长期、多学科的治疗管理。治疗上包括内科治疗、行为治疗和外科治疗。(1)治疗目标:解除睡眠呼吸暂停,纠正睡眠期低氧,改善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OSA的相关合并症发生率和病死率。(2)治疗方法:包括危险因素控制、病因治疗、体位治疗(侧卧位睡眠)、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治器、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合并症的治疗。 4 分级预防 (1)一级预防:主要针对OSA危险因素预防采取的措施,包括针对打鼾者的戒烟、戒酒、体重管理、睡眠卫生教育等。 (2)二级预防:针对OSA高危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OSA发展为中重度。 (3)三级预防(康复、护理及出院后随访):对于确诊的OSA患者,要积极治疗,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4)随访评估:确诊为OSA的患者如未接受积极的治疗方法(如CPAP、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等),应注意病情的变化,特别是其家属应注意患者夜间鼾声的变化,有无憋气及白天嗜睡的情况,鼾声时断时续或白天嗜睡加重均提示患者病情可能恶化或进展,应及时就诊复查PSG,必要时采取积极的治疗。 ——原文: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 21-29.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1.007 |
|
来自: niexiangwu > 《西医学》